媒介
安全
大众传媒
传统
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何镇飚著 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郾 10ISBN 978-7-5657-0343-0玉郾 淤媒摇 域郾 淤何摇 芋郾 淤大众传播-传播媒介-安全性-研究摇 郁郾 淤G206郾 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192954 号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著摇 摇 者摇 何镇飚责任印制摇 曹摇 辉出 版 人摇 蔡摇 翔出版发行摇出版社社摇 摇 址摇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 1 号摇 摇 邮编:100024电摇 摇 话摇 65450532 或 65450528传真:010-65779405网摇 摇 址摇 http:/www郾 cucp郾 com经摇 摇 销摇 全国新华书店印摇 摇 刷摇 北京市梦宇印务有限公司开摇 摇 本摇 730伊988 毫米摇 1/16印摇 摇 张摇 15郾 75字摇 摇 数摇 250 千字版摇 摇 次摇 2011 年 10 月第 1 版摇 2011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ISBN 978-7-5657-0343-0/G0343定价:46郾 00 元版权所有摇 摇 摇 翻印必究摇 摇 摇 印装错误摇 摇 摇 负责调换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1摇 摇 摇 摇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 21 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序言今天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形象,已昂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让人刮目相看。世界惊奇发现,中国社会面貌光彩焕然,已非昔日可比,这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我们看到了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微笑,同时也看到了艰辛的汗水和坚实的脚步。中国的媒介与传播研究,也与我们的时代同命运、共呼吸,演绎出激越曼妙的交响,我们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媒介与传播研究的中国学者,我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这些年中国学界所走过的不凡历程,可以说是发展与困惑同在,成就与问题并存,我深深体会到祖国给予的坚强支撑,历史带来的巨大机会。人至三十当是而立之年,而当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他的三十周年之际,中国的媒介与传播研究似乎再一次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困惑与选择之中冶,面临着“向何处去冶的问题。那么,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媒介与传播研究最明智的选择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明智选择应该是 2摇 摇 摇 摇|媒介安全论首先,要以历史为经,以现实为纬。当一门学科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先静下心来,反思和回顾已经走过的路。我们回顾和总结媒介研究的历史,并不是要沉溺于它、迁怒于它,而是要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累积经验,为当下的媒介理论和媒介现实服务。换句话说,我们研究历史,要联系现实,而研究现实,也不要割断历史,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才能使媒介理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基。其次,要以媒介为经,以社会为纬。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媒介是社会的大脑。研究媒介需要联系社会,研究社会需要指向媒介。媒介是这一学术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因此,研究媒介理论,需要以锐利的学科眼光加以审视和分析,也要用社会的尺度来丈量和称衡;要强调媒介理论思维与话语的主导性,也要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延伸和扩展。以媒介为经,可以确保其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以社会为纬,可以落实其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媒介研究,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第三,要以规律为经,以意义为纬。规律所在,科学所托。积极探索和揭示媒介规律,是媒介理论研究的基本宗旨和首要使命。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媒介理论研究不应该止步于探索和揭示媒介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还应该突现和彰显这一过程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说服人们自觉遵循媒介规律,主动按媒介规律办事,从而进一步支配、制约和优化媒介活动的姿态、现状与趋势。规律、意义和行动共同构成了学术研究的金三角。第四,要以中国为经,以世界为纬。中国是媒介理论研究的坐标点,而世界则是它的参照系。如果媒介理论研究不同中国特定的历史一社会一文化条件相结合,不在中国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来,不能指导具体的媒介活动,而只是简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3摇 摇 摇 摇单地贩卖、照搬和空谈西方媒介理论,那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甚至反对。但是,要推进媒介理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国际学界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游戏规则,在坚持中国学术主体性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世界元素和全球视野。正是出于这种思考与选择,我们组织撰写和出版了这套21 世纪媒介理论丛书。这套丛书宛如一阁雅集,泛着书香,和着墨韵,透着笔力,跳着新意,凝着理性,闪着睿智,翻阅在手,会让人感到亲切可读,不忍释卷。这套丛书绝不泛泛而谈,更不人云亦云,而是深刻专注于一论,以一个特殊的视角来观照媒介万千世界的复杂性的某一侧面或某一问题,如同透过一个视窗看到了万花筒的一次奇妙变换,或者像是随着一位导游进入一个秀丽壮美的旅游胜地,眼前美景让人不由地击节赞叹。这套丛书中的每一种著作,还都坚持以理论与现实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选准研究的切入口,运用国际学术界最先进的理论与方法,最前沿的思想与观念,着力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路径和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努力将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开掘。同时,丛书作者尽力不受媒介理论研究中传统范式和旧有成果的束缚,面向现实,立足交叉,追踪前沿,聚焦集成,努力把内、外两个学术世界的优点和精华收归己用,并积极探索适合课题对象和内容的研究模式、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这套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毕业的博士生,寒窗苦读之后,学术成果斐然,如今他们当中,有的已是教授、副教授,有的已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浙大读研期间,他们利用学校丰富的馆藏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4摇 摇 摇 摇|媒介安全论一流的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媒介学等方面的专著、教材和论文,掌握了一整套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课题并获得立项,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体系化,最终形成了已达预期目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专著。因此,这些成果和专著不仅符合上述要求,而且具有紧追前沿、观点新颖、内容创新、分析深刻、表述精当等特点,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套丛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于这批浙江传播学人呕心之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我们深知任何学术研究,犹如探险,入之愈深,得之愈奇。我们庆幸的是,时代在感召着我们不断求索进步,我们所做的,只是承继了前辈脚步往前多迈了一步,仅仅是负起了这代学人应负的社会义务、历史责任,本不该有“探骊得珠冶的奢望,但若这套丛书能为媒介理论研究和媒介运营实践起到“抛砖引玉冶的作用,能为中国媒介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建设稍尽绵薄之力,又能引起媒介学界和业界人士的一些关注和批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荣幸和鼓励了。邵培仁2011 年 9 月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目录CONTENTS 1 引 言 6 第一章 安全的跨学科研究逻辑 6 第一节 传统安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9 第二节 新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国际研究 12 第三节 哲学与政治学领域的安全研究15第四节心理学视野的安全及其研究18第五节社会学对非传统安全的研究 21 第二章 传播学视野下的非传统安全 从拉斯韦尔到阿什德 21 第一节 从战争宣传到人的安全 25 第二节 传播带来安全:风险、危机与灾难中的大众传媒 28 第三节 反思与发展:传媒让我们更恐慌还是更安全?36 第三章 媒介安全的分析及层次 37 第一节 媒介安全的主体是媒介 37 第二节 媒介安全与媒介恐慌 39 第三节 信息安全、产业安全与媒介生态40第四节媒介安全的三个层次2媒介安全论 43 第四章 恐怖主义及其袭击与大众传媒 44 第一节 恐怖主义利用大众传媒影响社会舆论 46 第二节 缺乏媒介安全的大众传媒助长了恐怖行为 48 第三节 大众传媒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1 第五章 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中的大众传媒 52 第一节 自然灾害面前的大众传播 54 第二节 大众传媒的环保理念传播与生态安全 55 第三节 大众传媒在生态安全中的难点与成因分析 57 第四节 健康传播是相对成熟的媒介安全分支59第五节能源安全与媒介安全61第六节粮食安全与媒介安全63第七节水安全与大众传播 66 第六章 金融危机、文化安全与媒介安全 66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与经济安全中的大众传媒 69 第二节 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与媒介安全 71 第三节 特殊群体安全与媒介安全 75 第四节 重大社会影响的犯罪行为与媒介安全 79 第七章 危机时代大众传媒的安全功能 79 第一节 功能论的兴起与传播学发展 83 第二节 危机中的大众传播:安全功能的产生背景 85 第三节 大众传播传统功能中隐性化的安全功能3目 录 91 第四节 安全:四大传统功能之外的现代非传统功能96 第五节 大众传媒安全功能的非传统安全特性102 第八章 话语的安全和安全的话语 媒介安全的话语基础102 第一节 来自哲学的安全话语:福柯的安全话语观107 第二节 语言学:从批评性话语分析到媒介话语研究114 第三节 哥本哈根学派:作为安全话语实践的媒介安全116 第四节 传播学研究:作为安全的话语和媒介安全话语实践121 第九章 消除媒介恐慌与失语的媒介安全模型121 第一节 在恐慌与失语之间:媒介安全的模型分析123 第二节 媒介恐慌:媒介夸大了现实风险140第三节媒介失语:大众传媒在危机中的话语权丧失146 第十章 中美媒介安全比较 基于国内和美国的大学生问卷调查146 第一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美媒介安全158 第二节 中美媒介安全偏向的文化成因考察167第十一章 国外媒介安全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启示167第一节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看美国的媒介安全及其启示176第二节英国的媒介安全及其特点184 第三节日本的媒介安全及其特点4媒介安全论189 第十二章 我国媒介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89 第一节 我国媒介安全的现状与特征195 第二节 我国媒介安全存在的问题203 第三节 我国媒介安全的发展对策214 结 论 大众传媒应让人类更安全215 参考文献241 后 记引摇 言|1摇 摇 摇 摇引摇言1941 年 1 月 6 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向国会递交“租借法案冶(Lend-Lease Bill)后的年度陈词结尾部分,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四项基本自由冶,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冶。其中免于恐惧的自由,出自这位喊出“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冶的美国总统,更有一番深意。免于恐惧的自由可以被视作罗斯福总统为二战时期的美国所制定的安全策略与政治纲领,并且一直延续到战后,直至成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Kennedy,1999)。从此之后,四项自由成为人类权力的共识。“免于恐惧的自由冶,其实质就是“安全冶,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项基本权利。人类对社会化的安全的思索和追求由来已久。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典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就提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冶这一观点辩证地论述了安全与危机的关系。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提及过相关的安全与国家的观点。1651 年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第一次论述了西方现代安全观(霍布斯,1986)。孟德斯鸠也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政治自由的关键在于人们要有安全,或是人们自己认为享有安全。冶(孟德斯鸠,1961:188)20 世纪 70 年代初,欧洲的一批知名学者、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罗马俱乐部冶名义下,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人类处于转折点等著名报告,率先提出了生态恶化可能导致的灾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警示人类社会面临的某些非军事性灾难。这些报告和观点使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新安全威胁受到重视。在20 世纪末,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和全球传播效率的提高,更使人类正常活动和国际社会正常交往的威胁变得日益严重,有些看上去甚至逼近失控2摇 摇 摇 摇|媒介安全论的边缘(王逸舟,2003)。正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