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质性研究_喇昶旭.pdf
下载文档

ID:2361480

大小:2.13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本土 群体 太极拳 深度 纹理 研究 喇昶旭
2022年(第42卷)第11期Vol.42,No.11,35-47,2022体 育 科 学CHINACHINA SPORTSPORT SCIENCESCIENCE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质性研究喇昶旭1,赵斌1,马秀杰1,2*(1.成都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体育学院 中华国术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运用NVivo 12.0 Plus处理软件对英国本土太极拳传播者即本土“桥联群体”的访谈文本进行扎根分析,经过3轮编码建构了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1)英国本土“桥联群体”的太极拳“深度纹理”主要由动作纹理、功能纹理与文化纹理3项主范畴构成,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英国本土“桥联群体”对太极拳的阐释框架;2)太极拳动作纹理包含2个副范畴,分别是动作美观与易学易练;3)太极拳功能纹理主要有显功能与潜功能2部分构成;4)太极拳文化纹理主范畴主要由历史认知与哲学认知2个副范畴构成;探讨了英国本土“桥联群体”对太极拳的地方性阐释框架和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逻辑理路,从而提出了重视具身认知、开发多元功能、促进意识转变等我国未来太极拳跨文化“在地化”传播实践的改进策略。关键词:太极拳;桥联群体;跨文化传播;在地化;深度纹理;传播策略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太极拳作为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代表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传播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柔和的身体形态和独特的健身形式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西方学者提出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中国本土性”文化象征(Bowman,2015;Frank,2006)。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太极拳在我国文化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愈发重要。有西方学者表示,中国的太极拳作为非西方话语下的本土体育文化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公共外 交 与 中 国 国 际 关 系 中 极 为 重 视 的 一 环(Alexandra,2008;Eperjesi,2004)。由此可见,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本土体育文化国际话语权,推动本土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与意识形态下的异质文化碰撞、融通与再生产的文化互动过程,也是太极拳文化“普惠共享价值”与异地文化多 元 互 补 与“公 共 商 谈”(尤 尔 根哈 贝 马 斯,2018a,2018b)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是太极拳跨文化传播行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影响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效果的“人”因素。以往有关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已基本具备文化自知的中国本土太极拳传播者群体或尚未形成太极拳文化身份认同的“他文化”地区受传者群体(陈著 等,2021;韩晓明 等,2018;宋清华 等,2018),相对忽视了“传”与“受”群体本身所具备的多元、易变及创造特质(Bowman,2016;Rancire,1991),未充分梳理清不同文化身份间对话与认同机制,加剧了传播实践中传、受者双方沟通信息的不对称,阻碍了跨文化传播效率的提升。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人类是站在自己亲手编织的网络中的动物(Geertz,1973)。而这些所谓的意义网络就是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一方面传播主体为了沿着网络中的丝线到达异文化地区受众的“网络中心”,减弱跨文化冲突,就需要为异质文化“编织”(weaving)一系列符合当地文化特质的知识结构(texture of knowledge)作为受众接纳外来文化的支撑与框架。这类为外来异质文化实体编织新的形象、概念与修辞等“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的形式与编织框架的机理就被定义为“深度纹理”(depth of texture)(Bowman 等,2021;Bowman,2020;Krug,2001)。另一方面,为了找文章编号:1000-677X(2022)11-0035-13DOI:10.16469/j.css.202211005收稿日期:2022-03-24;修订日期:2022-11-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TY123);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SC21ZW003);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科研团队资助项目(D401102);成都体育学院一流学科团队建设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喇昶旭(1993-),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武术跨文化传播,E-mail:。*通信作者简介:马秀杰(1983-),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与发展,E-mail:。35 体育科学 2022 年(第 42 卷)第 11 期寻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共享意义与差异性文本,作为局外人就必须要找出不同意义网络联结在一起的共同阐释,而最符合这个目标的研究群体就是那些同时内化了 2 种不同文化图式的“双重文化人”群体(biculturals)(田浩 等,2020;赵云泽 等,2015;Benet-Martnez et al.,2002)。这一群体随着跨文化传播进程的推进,不仅实现了由异文化受众至新兴在地传播者的历时性角色转换,也“编织”起了自身对外来文化理解图式的意义网络,具备跨文化融通与联结的作用,所以已有学者展开了对跨文化传播情境下起“桥联或桥梁、桥接”(bridge/bridging)作用的“双 重 文 化 人”群 体 的 研 究(Langmia et al.,2007;Lee,2006;Thomas et al.,2010)。综上,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英国本土太极拳传播者定义为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运用NVivo 12.0 Plus 质性研究软件对 50 名英国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的访谈内容进行文本编码与分析,旨在探讨这一群体是如何将太极拳进行本土化的解构、重组与融合,理清他们“编织”太极拳“深度纹理”的机理以及如何构建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质的知识结构。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英国太极拳本土传播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量:一是基于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在“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传播模式中,媒介只是完成信息传送/传输的功能,真正影响传播效果与功能的是“意见领袖”,太极拳英国本土传播者正是太极拳在域外传播过程中具有“桥联或桥梁、桥接”作用的“意见领袖”,对此开展研究能更好地丰富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的“意见领袖”理论。二是基于一次学术研讨后对武术“本土传播者”研究重视的抉择。2019年 7月,作者与英国武术研究者探讨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以及韩国跆拳道的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时,西方学者多认为日本空手道、柔道等的国际化程度最高,韩国跆拳道次之,而中国武术最低。经与西方学者讨论,本研究认为其原因主要为:1)中国武术是一项庞大的多拳种系统,难以像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相对简单明了、成体系、易推广,这也是其能够进入奥运会的原因之一。2)中国武术文化的公共文化外交政策实施相对较晚。3)中国武术本土传播的参与比例远少于日本与韩国。德国刀刃博物馆(Deutsches Klingenmuseum)原副馆长 Sixt Wetzler 表示在德国的中国武术馆 90%以上的教练或经营者是中国人,而日本武术馆和韩国武术馆的教练或经营者 90%以上是德国人(Ma et al.,2019)。可见在德国,中国武术还处于自我推广的过程,而韩国和日本的武术已经与当地文化融合协同发展,是本土传播者的一项工作。4)20 世纪 70 年代,李小龙虽然掀起了“功夫热潮”使西方对中国武术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但由于我国当时对外文化交流相对匮乏,而李小龙掀起的“功夫热潮”实质是为“东方武术”做了极大的宣传。这也许是日本、韩国武术国际化程度高于中国的另一重要原因(马秀杰 等,2020)。综上,中国武术的国际化程度落后于日本与韩国同类武道项目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明确的是本土“桥联群体”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是重要因素之一,故本研究选择国际传播广、受众多且入围世界非遗名录的太极拳项目的本土“桥联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英国太极拳与气功联合会(Tai Chi&Qigong Union for Great Britain)出版的 太极拳与东方武术(Tai Chi Chuan&Oriental Arts)杂志中的“寻访太极拳师”(Meet the Teacher)板块内容为原始资料。另外,本研究出发点是对英国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的太极拳“深度纹理”进行研究,所以对原始资料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筛选,筛选原则为:1)英国籍本土太极拳传播者;2)习练、教授太极拳在10年以上;3)具备英国太极拳与气功联合会教练认证。经过筛选与整理,共形成了 50 篇共计 120 443 字的访谈文本作为本研究的原始资料。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英国太极拳“本土桥联”群体的访谈文本进行了分析,自下而上地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开放性、主轴式和选择性三级编码提取核心概念,构建出了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理论模型(图 1)。采用澳大利亚 QSR公司开发的NVivo 12.0 Plus文字处理软件作为编码与分析的工具。1.3 研究分析过程根据研究目的,对确定的 50 名传播、教授太极拳的英国本土桥联者以编号(T01T50)命名。后将 50 份原始文件导入 NVivo 12 Plus 软件逐步进行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式编码。1.3.1 开放性编码根据扎根理论原理,本阶段编码要先通过切割和分解的方法建立、整理初始概念和类属、再进一步分解、提炼交叉出现的类属,聚类等相关概念,实现概念范畴化(刘兰娟 等,2018),并尽量“悬置前设,保持开放的思维”(陈向明,2015)。此阶段首先利用 NVivo 12 Plus 软件对原始文本进行逐行逐句的多次编码,并删除频率少于 2次无法进行范畴化的概念,共得到了 248 个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归纳组合得到了18个下级范畴(表1)。1.3.2 主轴式编码主轴编码又称关联性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分析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系(佘廉 等,2012)。本研究通过归纳与演绎思维将开放性编码形成的 18个下36喇昶旭,等: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质性研究级范畴归纳为:太极拳动作美观、太极拳动作易学易练、太极拳历史认知、太极拳哲学认知、太极拳显功能、太极拳潜功能 6 个副范畴和太极拳动作纹理、太极拳文化纹理、太极拳功能纹理3个主范畴(表2)。1.3.3 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编码阶段需要对主轴式编码所形成的各范畴进行“精加工”,提炼出具备统领性的核心范畴,并对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关联途径进行深入探究,使已提出的各范畴围绕核心范畴进行合并与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本研究以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为核心范畴,通过主轴编码形成的 6 个副范畴与 3 个主范畴及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本土“桥联群体”的太极拳“深度纹理”的理论框架(图 2)。其内涵为:太极拳动作纹理、太极拳功能纹理、太极拳文化纹理 3 项主范畴,其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本土“桥联群体”的太极拳“深度纹理”。其中,太极拳动作形式优美与太极拳易学易练 2项副范畴共同构成了太极拳动作纹理;太极拳哲学认知、太极拳历史认知 2项副范畴共同构成了太极拳文化纹理;太极拳显功能与潜功能共同构成了太极拳功能纹理。1.3.4 资料饱和度检验资料饱和度检验是评判质性研究质量的重要准则(Hennink et al.,2017),恰当地使用资料饱和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质性研究的质量,如严谨性、信效度等(Hennink et al.,2019;OReilly et al.,2013;Sim et al.,2018)。按照理论饱和原则,应随机抽取 1/3 样本资料验证其理论饱和度(常亮,201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