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C0802
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文字版,商务印书馆2011
世界
学术
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011年3月出版说明霍尔巴赫(17231789)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他也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霍尔巴赫有大量著作传世,其中著名的有自然体系、被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学和健全的思想等书。这些著作对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曾经起过重要的影响。自然政治论全名是自然政治论或治国的正确原则,于1773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作者为了逃避法国波旁封建王朝的迫害,书上所载出版地点故意写成伦敦,著者署名为“前国家公务员”。作者在本书中从所谓的“自然法”的理论出发,对当时的国家制度、政府、社会、宗教、司法行政、外交政策和伦理道德诸方面,都进行了最无情的批判,同时也根据唯理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企图建立起一个“理性的王国”。霍尔巴赫虽然深受法国17世纪空想主义者梅叶的影响,他的健全的思想一书就是为纪念梅叶而写的,但是他完全反对梅叶的财产公有的思想,认为财产是个人的劳动所得,是人的自然权利,私有财产是应当受到国家的保护而不能剥夺的。在这一点上充分反映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同启蒙思想家在所有制观点上的分歧。本书对于我们全面了解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内容,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商务印书馆编辑部1990年12月著者序政治,或称治人的能力,是一门模糊的、有问题的、不确定的科学,这只是因为谁也不愿去认真思考人的本性是什么和社会的目的在哪里。对于所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重要问题的人来说,真正的治理原则是明明白白而容易理解的。他们深信健全的理性的政治并不包含任何超自然的或神秘的东西,如果从人的本性出发,就能从中推导出政治体系,它是一整套彼此密切联系的真理,一系列比人类知识其他领域中的原则更可靠的原则。这种政治总是和一般政治迥然不同。看来,如果不是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形成一些错误观念以致妨碍用正确的观点进行研究的话,政治是不会这样模糊不清的。人们一旦抛开偏见,下决心去考察它,认识它是十分容易的。君主的情欲和臆想的私利,脱离实际的神学概念和黑暗的宫廷阴谋正是这一切给治理国家的科学造成混乱,甚至使智力最发达的人也无法理解。但是,只要揭开成见之慕,千头万绪的一堆乱麻就可以迎刃而解。人们常常以为,通过改革来消灭滥用权力现象是办不到的。懒得动脑筋的人就正好同这种信念和睦相处,认为这种信念是无可争辩的。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公民中很少有人,当权的统治者就更少有人俯身研究自己亲身遭受的灾难。但愿有相当多的人不沉溺于这种令人灰心丧气的思想,但愿他们想想自己国家的灾难,而且这样做不是为了制造动乱来加深灾难,而是为了找出灾难的原因,指出合理的,即与造福社会并行不悖的消除灾难的方法。为了改造国家必须有理性、冷静、知识和时间。老是感情冲动,那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各民族都应该坚忍不拔地担负起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不要造成更大的不幸。只要世世代代的经验之果慢慢地成熟,比较完善的政治就会出现。它将逐步地健全人类的设施,使之日趋合理,这样,公民就比较幸福了。因此,正直的公民应当与祖国同心同德,用美好前途来安慰眼前遭难的祖国,使它能够看到(哪怕只是匆匆一瞥)这种前途:国王们将对自己的狂妄行为感到厌倦,人民再也不愿带着奴隶的枷锁。总之,让公民们怀着希望:无论是当权的统治者还是臣民总有一天会厌弃武断专行,会运用健全的理性深思熟虑,会依照公正原则办事,因为这样就足以结束前者和后者都要遭受的社会灾难。自然法永远引人为善,如果不按照自然法治理人民,那么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幸福。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公正地管理通情达理的人民,他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坚强的、成功的人物。这就是政府理应建立的真正的社会和谐原则。如果统治者认为这些原则是对自己的统治方式的尖锐的讽刺,是大逆不道,那么,人民就要遭殃!如果统治者对自己固有的、最紧迫的任务熟视无睹,那么,统治者自己也要遭殃!第一卷1第一讲 论社会1论社会感许多思想家不是用正确的观点考察事物和解释政治现象,而只是把一些最简单最明显的政治原则搞得模糊不清。他们被一些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引入迷途,以致不能向我们阐明社会感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和自己的同类共同生活的志趣。爱社会这是人类由理性培育和发展起来的自然情感。大自然把人创造成为具有感觉能力的生物,就使他养成爱享受和怕艰苦的习性。社会是大自然的产物,因为正是大自然决定人在社会中生活。爱社会,或者说社会感,是第二性的情感,是经验和理智所结的果实。理智不是别的,而是经验或思考所培养出来的判别利害的能力。人在社会中生活,因为正是大自然注定他要在那里诞生。他爱这个社会,因为他认为社会对他是必需的。因此,当人们说爱社会是自然情感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人在坚决追求自我保存和幸福生活的时候,很重视一切能保证他实现目标的手段。他生来就有感觉能力,喜欢美好2的,讨厌丑恶的。他能接受经验,善于思考,因而行动审慎,即表现出有能力把社会生活所能赋予他的好处同从社会以外会落到他身上的考验作出比较。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和比较,人宁愿过符合本性的愉快生活,而不愿过不愉快的、动荡的、无人相助的孤独生活。总而言之,人爱社会是因为人处在安全环境中才会珍视幸福生活并感到自己身心健愉。这些感情是自然而然的,即从人的本性或本质中产生的。人的本性是极力保存自己,爱护自己,渴望幸福生活并且满怀热情地去采取实现这种目的的手段。一切向人们证明:是社会生活把人置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是习惯使人依恋社会;他一旦发现自己得不到诸如此类的支持,就会感到不幸。这就是社会感的真正基础。2论“自然状态”大多数哲学家都同我们谈论过实际上只存在于他们想象之中的所谓“自然状态”。他们推测,人们往昔是离群索居的,同类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一句话,就是像某些野生动物那样生活(1)。没有什么事物比这种所谓“自然状态”更虚幻、更稀奇古怪、更违背人性的了。人始终是生存在社会之中。从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跟父母、兄弟、姐妹一同过日子。由3于生活需要,由于习惯和经验的影响,社会对于他变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从人体自然发育引起繁殖需求的时候起,他本身又促进社会的生长。不论遵循哪一种制度,在确定人是怎样在芸芸众生之中占据自己的地位时,人具有社会感总是不容争辩的。如果假定人类是起源于一个人,那么这第一个人很快就会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是和自己的妻子,然后又和自己的后代共同生活。是不是可以认为,第一个家庭中的某一成员能够脱离家庭到荒野中单独生活呢?是不是可以断言,当他已经成年,有力气开始干活时,他将会毫无原因、甚至十分乐意地抛弃他享受已久、深信其价值并且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而感到日益必需的那些优惠和帮助呢?他是不是需要某些特别知识才能懂得:一个人单独生活就容易成为更强大动物的牺牲品呢?他是不是需要一种超自然的洞察力才能坚信:有父母兄弟的帮助,他打猎、捕鱼、伐木、搬运石头、建筑茅舍都会比一个人单干时间快得多、少费力得多呢?一个人即使因为性格反常、感情冲动或忽生奇想而偶尔决计离家出走,但离家以后,出于恐惧、忧愁、焦急不安、疲倦无力、自我保存的欲望、生殖的需求等原因,他也会赶快回家,并且很快就会认识到:离群索居,损失多么巨大。总之,很难设想还有什么事物比“自然状态”更不可信的了。某些哲学家常用“社会状态”同“自然状态”对立起来。人是在社会状态的条件下出世的,从童稚时代起就习4惯于这种社会状态,在自我保存思想的影响下,他始终认为社会状态对自己是有益的,愉快的。否认这个真理,就意味着硬说人仿佛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切福利而跑到极端贫困和孤立无援的环境里去寻找快乐。3社会生活的优越性不错,第一个家庭繁衍起来就应当会逐渐形成许多独立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成员将离开共同的系谱树干越来越远,最后可能互不相识。但是,这些家庭组成了社会,各个社会成员又会联合起来,以便互相帮助,满足各人的需要。人总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他任何时候也不会完全忘记团结互助的优越性,更不会忽视这些优越性。他始终认清,只有社会才能保障他必需的生活福利,才能保证他有能力对付大自然给予的考验。只有很不了解人类思维过程的人,只有不考虑人经常在想改善自己的命运的人,才会设想仿佛一个人根据善良意愿能够放弃可以给自己提供幸福的生活,而宁愿过使自己既不健康又多灾多难的忧愁的单身生活。仅仅是一种害怕新奇事物、害怕我们还不熟悉的事物的恐惧心理,就足以迫使我们到同类之中去寻找支持力量。孤独、黑暗、风声、沉寂这一切都吓唬我们,惊扰我们,迫使我们向社会求援。我们发现社会就是使我们解除苦闷、怀疑和恐惧的庇护所,简言之,即消除一切灾难(真实的和想象5的)的庇护所。人一旦处身于由同类组成的社会,就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就会相信自己更加安全,就会认为自己的生命力成倍增长,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另一方面,人感到经常需要感觉和印象。他的感觉和印象越多,他就感到自己越幸福。理性的活力必然使人产生活动的需要;随着人接受事物的影响越来越多,这种活动也就越来越多种多样。可见,社会每分钟都在使人的生活更加复杂,更加多种多样。社会给人提供一切新的感觉和新的印象,这些感觉和印象是不会使人无动于衷或忧愁不安的。野蛮人的感觉比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少得多。社会上人口越多,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感觉和印象也就越多,而人的活动也就更加多种多样。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的智力就越发达,他对同类的依恋之心就越强,他的生命对他就越珍贵。4社会感利益或需要的结果由此可见,人们联合起来是为了满足本身的利益。社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恩惠并增进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这个目的决定了社会同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必要的相互关系产生了相互的义务,即约束着人们联合成为社会的义务。如果说各个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整体,那么整体也要在某种程度依赖于各个部分。6有人可能问我:社会对它的每一个公民有什么义务呢?我回答说,社会有义务保障公民的物质福利,有义务帮助公民享用他有权享用的一切,但以社会利益所能相容的为度;最后,还应保障公民安全,因为没有安全则一切福利都将是无用的。如果人生活在社会里什么好处都得不到,那他就会脱离社会;如果人生活在社会里受了损失,那他很快就会舍弃社会,对社会怀抱厌恶情绪。人在单身独处的时候,或者说,处在自然状态的时候,会享受着完全的独立,他的劳动产品会属于他个人所有。但因为人觉得,联合能给他带来好处,于是他就不得不让自己对视为必要的人处于依赖地位。不过,他同意依赖社会生活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