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360397

大小:6.52MB

页数:27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近代 物理 教科书 初步 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王广超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6(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ISBN 978 7 218 13392 8.中.王.物理学 教材 研究 中国 近代.O4 4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9)第 045399 号ZHONGGUO JINDAI WULI JIAOKESHU CHUBU YANJIU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王广超著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出 版 人:肖风华责任编辑:卢雪华伍茗欣封面设计:李桢涛责任技编:周杰吴彦斌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204 号 2 号楼(邮政编码:510300)电话:(020)85716809(总编室)传真:(020)85716872网址:http:/印刷:北京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本:787mm 1092mm1/16印张:17插页:1字数:180 千版次:2019 年 6 月第 1 版2019 年 6 月第 1 次印刷定价:52.00 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 85716808)联系调换。售书热线:(020)85716826总序总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传统科学与技术,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探索自然和发展生产,以及卫生医药的实践活动中,中国的先民发展出自己“究天地万物”的策略和行为处世哲学,积累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经验知识,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古人擅长从整体观的角度去认知世界,注重各种学问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获取相关知识,最终服务于“治国平天下”,是这种特色的具体体现。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政府对整理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进步。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不但组建了科技史研究机构,高校还涌现了一批科技史系。这支生机勃勃的学术队伍,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技术发明,抑或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乃至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方面,他们沿用传统的史学方法,同时借鉴外国科技史学者的手段,通过爬梳钩沉古代的各类史料和考古资料,以及各种文物图像,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参照系,进行文献整理、解读、考证和分析。一方面整理古代的科学技术遗产,为今天科技发展的社会提供资料和借鉴,一方面构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学科史。一时间,上庠名宿,颇有着力于其兴发者。陈桢对金鱼的出现和品种的形成;裴鉴等对传统中药的研究,竺可桢等对历史时期的物候和气候研究,席泽宗对古新星、超新星的研究,王振铎及其弟子等对古代发明和青铜编钟的复原研究等可谓蜚声中外。与此同时,001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科学史界举全国之力,组织了上百位专家,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编写了体现学界水平的 26 卷本 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做了很好的总结,而且也为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中外学术交流的迅速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和西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近年来也涌现了大量的研究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往那种“绍述前贤”的成就史和多少有些割裂固有学术脉络、比较初步的学科史和知识积累史的研究,已逐渐地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史学讲究“取法先哲,不忘创新”。目前亟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学科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在继承严谨求真的史学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研究新纲领和学术新问题,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层面,研究中国科技史。摒除蹈袭依傍、拾人牙慧,要依靠新思想提出新观点,做出有创意的专题研究,探讨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更深刻地阐释科技与文明的进步关系,提高本学科的显示度。“十二五”时期,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遵循上述学术理念,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一批学术问题,虽然表面上看学科差别比较大,涵盖的范围很广,但都着力于阐述科学技术的知识如何产生和发展,传播的方式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提供科技研究、引进得失的典型范例、经验教训,以及众多科学家从事科研所用的方法和必备的素质等等,以开创交相映发、融会贯通的新局面。经过大家数年来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十多本的 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希望它们能从新的视角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新的启迪,为后人提供借鉴,为协调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既有对以前探索较少的考古天文学和数学早期源流的探索,也有对栽培作物起源和传播的系统考察,以及相关农业技术传播的考据;既有传统青铜技术的细致考源,也有对近代西学东渐的探究。不仅有对社会文化与科技互动的审视,也有许多实地和实物的考察,研究无疑比以前有新的视角和较大的深化。希望读者能看到一些视野更加宽阔的研究和突破。002总序学术有赖踵事增华,事业要靠薪火相传。我们深知目前的研究还有较浓的自由探索特色,研究队伍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探索的领域不够全面。疏漏和谬误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今后我们将开展更多的新专题研究,进行更全面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罗桂环2017 年 7 月003序序中国近代的科学教科书源自西方。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明末清初。17 世纪初译成中文的 几何原本 同文算指等其实都是教科书,而18 世纪初以康熙御制名义编纂的 数理精蕴 历象考成等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教科书。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教科书是随着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 世纪中叶,上海的西学重镇墨海书馆翻译出版了 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 植物学等英国或美国流行的教科书。稍后,京师同文馆翻译或编译了 格物入门 格物测算 化学指南等理化教科书。1877 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全国大会上成立了益智书会(英文名称是“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从事为教会学校编译教科书的工作,该会以英美中小学学校教科书为蓝本,编辑出版了 格物丛书等数十种简易教材。1886 年总税务司署聘请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翻译了 格致西学启蒙16 种出版。19 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登州文会馆的美国传教士狄考文等人编著了 笔算数学 代数备旨形学备旨 光学揭要等数学物理教科书,流播甚广,风行一时。20 世纪初,终于迎来了中国近代的教育革命。1901 年,清廷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同年,刘坤一和张之洞在有名的 江楚变法会奏的三个摺子中,提出了递减科举和发展新式教育的主张。1902 年,颁布 钦定学堂章程,但没有实行。光绪二十九年末(1904 年 1 月),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科学教育从此真正纳入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按照新的学制,在初级教育阶段,算术、格致为小学的主课;中学阶段,先后开设有算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地理、博物、理化等科目。新学制颁布不久,各级学堂特别是小学堂和中等学堂和师范学堂,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兴办起来。从此,自001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然科学知识成为中国学子们的必修课程。癸卯学制是日本学制的翻版,课程设置也是依样画葫芦,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教科书的翻译运动,大量的日文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成为各级学堂的主要科学教材。为了规范教科书的内容,1905 年新成立的学部自 1906 年起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从而使教科书的编撰逐步规范化。民国初年,学制经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中小学科学教育进一步改革完善,经过广泛采用“教育部审定教科书”“共和国新教科书”等几批流行的教材,教科书进一步定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成为教科书的主要供应商,还有一些学校编撰了一些有特色的科学教科书。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引入和发展是与近现代科学知识在清末民初的传播密切相关的。教科书的编译、编撰,首先要解决名词术语的翻译和统一问题。从翻译的语言和名词术语的特征看,在 1949 年前,教科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阶段:19 世纪后半叶。此期内教科书的编译工作,主要以来自西方的英美教科书为蓝本,以中外人士的合作翻译为主,由外国人口译为汉语,中国人笔录整理定稿,名词术语的翻译各行其是,未能统一,实际上许多重要术语的翻译也未能解决,如物质名词和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主要采用音译处理,少量的意译也未能规范,读者难以理解。第二阶段:大体为 20 世纪初叶的 10 年左右。以译自日本的教科书为主,大量的日译名词术语概念等引入中国,取代了 19 世纪后半叶的大多数教科书。学部开始审定教科书,进而颁布数理化等基本术语译名,但教科书仍呈多样化的形态,名词术语主要借自日本,也未能统一。第三阶段:中华民国建立至抗战前的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纪。此期内,与前两个时期教科书以编译为主不同,国人编撰的教科书成为主流,在内容的取材、名词术语的统一方面,经过教育界和政府教育机构的努力,教科书基本完成了本土化,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现代中小学科学教科书体系。教科书具有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对于中国近代科学教科书的研究,涉及具体知识的传播、语言与术语词汇的翻译转换、近现代中文科学语言的创制和学术语言的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等,是近代科学史、翻译史、语言词002序汇史、学术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研究对象。近 20 年来,教科书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量近现代中外教科书及相关资源都不再难以获得,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对中国近现代中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近 10 余年来,王友朋主编 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2010),石鸥、吴小鸥等编著了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8971949)和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9492009)(2009)以及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下)乃至多卷本的 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图文史(2015)等书。特别是 201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该社组织了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同承担该课题,联合国内收藏近现代教科书较多的单位进行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了近现代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近些年来,全国高校完成的有关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也有数十篇了。这些学位论文对近现代中国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科教科书,特别是中学教科书进行了或全面或有重点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已公开发表,逐步形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王广超博士是这股教科书研究热潮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他研究物理教科书的时间并不长,但已取得可观的收获,可以说成就斐然。现在他把前些年的一部分研究成果编撰为一部著作出版,颇能显示科学史学者研究教科书的一些特点。这就是长于考索教科书中去知识内容的来龙去脉,对于科学定律定理的阐述表达、概念术语的翻译统一,以及相关的学术史背景,都能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物理学教科书为中国古之所无,是近代出现的一个全新品种。物理学教科书从无到有,从粗到精,涉及众多学术问题。广超的这部著作提供了好几个精彩的研究案例,包括西方物理学教科书的形成与演变、清末民初几部颇具特色的物理教科书的研究,以及物理学名词术语的翻译与统一等等。更可值得赞佩的是,他还对物理学书面语文法的变迁问题设专章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我相信这些成果,不仅对中国近代物理学教科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其它学科教科书的研究也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中国近现代教科书的研究,如果从科学史的方法为切入点,结合教育史、003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初步研究课程史、知识文化史等视角,探究教科书的使用等历史资料,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和总结中国近现代中学教科书编纂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如对国外优秀教科书的借鉴、科学知识的发展与教科书更新的关系、科技史知识之运用于教科书、知识单元的组织、科学术语和教科书的本土化经验、科学家参与教科书的编纂和审定等问题,都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纂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期待广超博士和有关学者,在已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