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年来谁著史——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pdf
下载文档

ID:2360207

大小:3.31MB

页数:4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千 年来 谁著史 两汉 时期 生存 法则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冷成金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11(三千年来谁著史)ISBN 978-7-5502-0363-1.两.冷.政治谋略中国汉代通俗读物.D691-49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203608 号三千年来谁著史: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出 品 人:王笑东出版统筹:新华先锋责任编辑:史 媛文字编辑:石乃月版式设计:王艾迪封面设计:程 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 13 号楼 2 层100011)北京嘉业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经销字数 335 千字787 毫米 1092 毫米1/1626 印张2012 年 7 月第 1 版2012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ISBN 978-7-5502-0363-1定价:39.80 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书若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电话:010-88876681 010-88876682英雄、书生与乱世(代前言)/1第一编 英雄与时势将兵为帅,将将为王/3女人如何成帝王/9韩信为何不成王/18只知谋国,不知谋身/23时势与英雄/32一朝天子一朝臣/38当断则断/42重大节,轻小过/44随机应变是大智慧/46独具只眼/50为臣“三忌”/5412桃李不言/57愿娶不嫁之妇/65偏私不偏袒/70不重生男重生女/72晚年汉武帝/76谋国与谋家/85以柔治国的明君/96三国演义中的反间计/101成功要走对关键的几步/116第二编 治世与乱世乱世英雄,治世书生/123乱世用严,治世用宽/127以“礼”治天下/129将相之用/132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134萧规曹随/136宦官是什么/139狼与小羊/149宫廷与妓院/151曲线救人与曲线救国/154千秋功罪,任人评说/158一言相救/164此一时,彼一时/166智愚之间/171取上得中,取中得下/173言不必信,行不必果/178功高震主与权大压主/183治国无法,与时为法/186不辱使命/192自大与自卑/194古人的自律/19634陆俟的“螺丝钉精神”/198君臣之间/201真英雄与假英雄,大英雄与小英雄/206历代帝王的择都之谜/210自然得之/216外戚与宦官/218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226取官之道/229伟大的历史预言家/231人心难测/238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247第三编 书生与政治书生能否成帝王/258名士与政治家/266书生与政治/262皇帝的谥号/274不知权变的“死硬派”/277谁的骨头最硬/279卖刀买犊/289优言无罪/292乱世清官/298不言之教/301化干戈为玉帛/303真君子/306慎言慎行,清虚圆融/310不哭为不孝/312清者自清,浊者自浊/315儒者的德行/319魏晋风度/324政治与音乐/328正臣六种,邪臣六种/33456葬礼的意义/338方正立志,清贫立身/344身正不怕影子斜/347如何才能长治久安/349皇帝也怕硬汉/354亲贤臣而远小人/360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365仁术之谋/367以柔忍克刚强的为官之道/373真谦让是真美德/379魏晋名士/382义中圣人与麦城败将/388张昭是否可为相/392诸葛亮的悲剧/396归去来兮/4001英雄、书生与乱世(代前言)清代的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赵翼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江山代有才人出”固然不错,但李白、杜甫的诗却至今流传万口,代代吟诵不绝。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那些经过历史的淘汰而永不过时的东西。智慧的经典也是一样,那些小谋、阴谋、邪谋、诈谋往往都随着历史的更替而烟消云散了,而那些大谋、阳谋、正谋、仁谋却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保存了下来,并深深地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的性格。两汉时期(本书所讲述的年代也包括三国、两晋时期,为叙述方便,统称两汉时期)是中国智慧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处于发端阶段,中国的智慧也刚刚定型,中国谋略文化的特点也才初步形成。时至汉代,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扩展和强化,中华民族从此得以完全确立,中国的智慧也在这一时期完全确立了自己的形态。可以说,两汉时期的智慧事典为后世提供了可供效仿的范例,是虽2经万口流传而又永不过时的智慧经典。纵观两汉时期智慧的特点,主要应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英雄与时势的关系,一是书生与政治的关系。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智慧的根本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什么样的人才算英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如对于汉高祖刘邦,不论在当时还是以后,一般人都认为他是西汉的开国帝王,对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然而,距汉高祖不远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毫不客气地将刘邦描绘成了一个流氓,而将他的对手项羽描绘成了一位失败的英雄,在此,评判英雄的标准出现了重大分歧。其实,这里是两个不同的评判标准,一个是一般的现实评判标准,一个是文化理想的评判标准。应该说,这两个标准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只是看我们需要哪一方面罢了。书生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争论不清的问题。孔子是至圣先贤,但他一生仕途艰难,很难称道他有卓著的政绩。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新朝,大概也是因为王莽的“书生气”而短命的。两汉期间,真正的书生也大多难以建立政治功业,如董仲舒,虽然他的学说当时就被官方采用,但他一生却仕途蹭蹬,潦倒而死。原来,书生只能站在现实的前面摇旗呐喊,为现实指点前进的方向,若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恐怕难以成功。其实,书生本来是不应该参与实际的政治操作的,但在传统社会里参与政治的很多都是书生。这就使书生的文化理想往往与政治的现实原则产生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就成了治乱成败的关键。搞书生政治,政治就会混乱;而以政治压制书生,政治则最终会失败。二者之间必须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否则,就难以出现所谓的治世。有万夫不当之勇者并不一定是英雄,一怒而使流血遍地的人也不一定是英雄,英雄是那些善于辨识时事、顺应时事乃至创造时事的人;什3么是书生?能博闻强识、吟经诵圣的人并不一定是书生,能摇唇鼓舌、下笔千言的人也不一定是书生,书生是那些心有存主、胸怀远大而又洞察世事的人。这两种人,是人生的两种状态,在他们的身上浸透了传统智慧的精华,这两种人,在两汉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酣畅淋漓。即使两千年后的今天,如果能够探得其奥秘,仍会使我们感到惊心动魄!人言乱世出英雄,却不言乱世出书生。其实,书生与英雄是乱世中的孪生姊妹。没有英雄,书生便不得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没有书生,英雄恐怕也难以建立功业。若能将英雄与书生合为一体,将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作为中国智慧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阶段,两汉时期的智慧故事最为丰富、曲折、精警和动人,对于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我们应当深思而慎取之。第一编 英雄与时势 人言时势造英雄,却不谈时势乃英雄所造。真正的英雄,并不仅仅限于顺势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身先天下,见人所未见,为人所未为。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仅仅善识时务最多不过是庸杰,真正的俊杰要善于领导时务、创造时务。3第一编 英雄与时势将兵为帅,将将为王【引言】将才、帅才、王霸之才,是三种性质不同的才。何谓将才?将才可以率领战士冲锋陷阵,进则能胜,退则有序,谋则有道;何谓帅才?帅才可以统御众将,指挥群雄,胸怀全局,深谋远虑,国家有难则可独当一面;所谓王霸之才,可以通观时事,洞察未来,既善于与世推移,又独具只眼,还要刚毅坚韧而又知人善任。【事典】据说刘邦出生时有异相。刘邦的母亲有事外出,路过一个大泽,觉得乏力,就坐在泽边休息,不觉中竟迷迷糊糊地睡去,就在似睡未睡之际,蓦然看见一个金甲神人从天而降,即时就惊晕过去,不知神人干了些什么。刘邦的父亲见妻子久不归来,担心有事,便出去寻找。刚走到大泽附近,见半空中有云雾罩住,隐约露出鳞甲,似有蛟龙往来,等云开雾散,见泽边躺着一个妇人,正是自己的妻子。问起刚才的事,她竟茫然不知。从此,刘邦的母亲便怀了身孕,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刘邦。刘邦生有异禀,长颈高鼻,左边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刘邦的父亲知道他不同一般,就取名为邦。但等刘邦长大以后,却不喜和父亲、哥哥们一起务农,整日游手好闲,父亲多次劝戒,总是不改。后来刘邦的哥哥娶了妻子,嫂子就嫌他好吃懒做,坐耗家产,不免口出怨言。刘邦的父亲知道以后,干脆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刘4三千年来谁著史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你要向你哥哥学一学,他分家不久,就置了一些地产,你什么时候才能买地置房!”刘邦不仅不觉悟,还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吃饭。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意。一次,他又带朋友去吃,嫂子一急,计上心来,连忙跑入厨房,用勺子猛劲儿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知道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没想到自己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蒸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他长叹一声,转身而去,从此不再回来。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刘邦逃了几天,遇见部将夏侯婴,才算稍稍心安,其后又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也觉得安慰。但不久楚将季布率兵追来,刘邦慌忙逃走。楚兵越追越紧,刘邦嫌车重太慢,竟将自己的两个年幼子女推下车去。夏侯婴看见,急忙把两个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呢!”刘邦竟然发怒,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闪过,这才不敢把孩子放回车中,只好挟在腋下,骑马跟刘邦一起逃走。楚、汉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拿到军中,想以此来要挟刘邦。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的你父亲烹煮了。”刘邦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我一杯羹)。”项羽见这一招治不住刘邦,最后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刘邦最后坐拥天下,建立了汉朝,在一次群臣毕集的庆功会上,刘邦居然当着群臣的面腆着脸向父亲问道:“爸爸您看,我和哥哥相比,5第一编 英雄与时势谁的产业更多呢?”刘邦的父亲见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气得“哼”了一声,转身走入殿内。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流氓无赖,不过,刘邦却有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就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团结将领,善于隐忍,善于使用人才。在汉朝开国不久,刘邦和韩信等群臣曾经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那能否统率十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问道:“依你说,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客气地回答说:“至于我嘛,带得越多越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那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又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的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刘邦又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刘邦又不如韩信。但刘邦的长处就是能把这些人聚拢起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能力和长处,为自己服务。刘邦确实是一个善于“将将”的人。韩信明知刘邦是这样一个人,却也逃不出刘邦的手掌。且看刘邦是如何“将”韩信的。项羽失败后,其部将钟离昧、季布只得四处逃亡。刘邦称帝后,立即诏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举国搜捕,钟离昧走投无路,因与韩信同乡,一直友善,便往投韩信。韩信顾念旧情,就收留了他,将他藏在楚王府中。后来,此事不知被谁密报了刘邦。刘邦闻后,大惊。他一直在提防韩信,恐其为乱,现韩信又收留钟离昧,是否有反心?于是,他颁下诏书,命韩信把钟离昧送入都城。韩信接到诏书,不忍将钟离昧献出,托言钟离昧并未在此,请使者回报了刘邦。刘邦接到回报,内心仍存疑6三千年来谁著史惑,于是派人暗中探察。韩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