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pdf
下载文档

ID:2360158

大小:8.13MB

页数:28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儒家 修身 第二
方朝晖著北 京(第二版)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12011-1-7 14:01:35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2782989 1370112193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儒家修身九讲方朝晖著2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ISBN 978-7-302-24139-3儒 方 儒家-人生哲学-研究 B222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0)第 236168 号责任编辑:徐 颖 赵 蒂装帧设计:张宏光责任校对:王凤芝责任印制:孟凡玉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 A 座 http:/ 邮编:100084 社 总 机:010-62770175 邮购:010-62786544 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 质量反馈:010-62772015,印 装 者:北京天成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145210 印张:9.75 字数:180 千字版次:2011 年 1 月第 2 版 印次:2011 年 1 月第:2011 年 1 月第 次印刷印数:1 8000 册定价:29.80 元产品编号:040069-01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22011-1-7 14:01:36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磋”与“磨”1“养”与“得”4“信”与“修”6儒学复兴从修身做起 8第一讲守 静你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吗 13性天之妙,唯静者知之 15静而后能安 17静坐,守默,省事 ,20至静以宁其神 23静坐观心 26非宁静无以致远 30从静中观物动 33静里寿延长 36第二讲存 养为什么我们不会养生 43动静节宣,以养生也 45动息皆有所养 48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52存心,养心,养性 54养吾浩然之气 57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60目 录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42011-1-7 14:01:36第三讲自 省你日三省汝身 67认识自己的无知 70突破心灵的范式 72先无得罪于冥冥 76目中有花,万物皆妄 78从五更枕席上参勘性体 82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85第四讲定 性职业枯竭就在你身边 89于心气上验之 92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95悠闲镇定之士 98知止而后有定 102宁吾真体,养吾圆机 104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107第五讲治 心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115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118求其放心而已矣 121只是一点方寸之心 127了心自了事 129贪了世味的滋益 131尽其心,知其性 134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52011-1-7 14:01:36第六讲慎 独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41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4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147戒慎恐惧,莫见乎隐 152昧暗处见光明世界 155心可妄动乎哉 158终日对越在天 160第七讲主 敬酷烈之祸,起于玩忽 165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8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70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173出门如见大宾 176生生之谓易 180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184第八讲谨 言言行,君子之枢机 191括囊,无咎无誉 193君子洗心,退藏于密 196真机、真味要含蓄 199直方大,不疑其所行 201巧言令色,鲜矣仁 206心定者,其言重以舒 210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214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62011-1-7 14:01:36第九讲致 诚网络时代,玩的就是心跳 22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224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227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232诚于中,形于外 236诚者不勉而中 239温柔敦厚,诗教也 242洁静精微,易教也 245附录一:曾国藩论修身早年修身十二款 251晚年日课四条 253附录二:修身集锦第一讲 守静 257第二讲 存养 260第三讲 自省 265第四讲 定性 268第五讲 治心 272第六讲 慎独 277第七讲 主敬 280第八讲 谨言 284第九讲 致诚 288结语 290后记 295第二版后记 297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72011-1-7 14:01:36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现代人,也许在工作忙碌之余,或遭遇不幸时,会暂时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修养问题;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总是给自己的人生安排了太多的事情,无暇顾及性格的改变问题。生活的负担、工作的压力太重了,哪有专门精力去修身养性!但是,古人认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专攻什么领域,都不能不学修身这门功课,并且需要用一生时间来学习,永不废弃。所以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门功课,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学习,永不放弃吗?“磋”与“磨”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修身”一词,较早见于周易、大学、中庸、庄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修”,修理、加工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12011-1-7 14:01:36儒家修身九讲之义;“身”,指性格、人格素质等。“修身”一词,本义就是磨炼人格的意思。我们时常使用的“修养”一词,来自于“修身”和“养性”两个术语。“修”需要雕琢,“养”就是培养,“修”和“养”相互对应、相辅相成。本书有一章以“存养”为主题,专门讲儒家“养”的思想。从狭义上讲可以将“修”与“养”区别开来,从广义上讲两者同属于儒家“修身”范畴。儒家经典大学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来分别形容为学与做人。其大意是,人的性格好比是一块原始粗糙的玉石,要想使之成为精美的艺术品,需要反复不断地雕琢,精益求精。总之,不能一切听命于本能,需要人有意为之。虽不排除有些人,从来不做修养的功夫,人格也很高尚;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都需要类似于加工玉石的切、磋、琢、磨过程。有些人将自己性格的不成熟,归咎于没有良好的环境、名师的指点或丰富的阅历等。这固然有理,但是环境、教育和阅历并不代表一切。无论一个人的环境或阅历怎样,人格的成长和完善最终还必须依赖于每个人自己有意识的努力。正因为如此,儒家认为修身需要时时讲、日日讲、月月讲。尤其是宋代以来,一代又一代学者投身于其中,殚精竭虑、辛勤摸索,使修身成为独立性非常强的专门之学,有汗牛充栋的言论和博大精深的体系。遗憾的是,今天的教育体制,从不教授古人这方面的宝贵思想,几乎将它们统统抛弃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 384前 322 年)向我们揭示了“美德”(arete)与知识(episteme)的本质区别。设想你没有数理化知识,可以通过听课和书本获取它,这完全是一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22011-1-7 14:01:36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个理论学习过程。但对美德来说则不然,你没有的美德,光靠上课和学习理论是无济于事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得来,而美德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来获得;对于德性来说,“习惯的养成”比什么都重要。亚里士多德说,比如石头不能自己往天上飞,哪怕把它往天上扔一万次,它也不会因此而学会自己往天上飞。但是对于人来说,原先没有的美德,可以通过反复实践和训练来获得。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Friedrich Paulsen,18461908)也指出,正如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只能依靠艺术家而不是美学家来完成,再高明的美学体系也演绎不出生动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德性和人格只能靠道德的天才们在实践中来完成,而不可能指望伦理学的理论。1这些观点与儒家“切磋琢磨”的修身思想是一致的。由于受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太大,加上功利和浮躁,今天的人们,多半希望能在一夜之间找到迅速拯救自己的指导原理。最好是某位圣哲把最适合于我们的做人原理发明出来,只要在一切场合下照搬套用,就一劳永逸了。其实,人格的培养不像数理化解题,只要能针对场合应用原理或公式就行了。人格既没有固定不变的含义,也不存在确定不移的原理,甚至没有一个最终完成的时候。现代人在理解古代思想时,有时会因为缺少一蹴而就的方法,误以为古人的修身思想不切实际,而不知道是自己把古人的思想矮化甚至丑化了。因此,我们读古人的修身论著,一定要抛弃现代人的成见,把性格的培养当作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来对待,而不是追求客观、现成的方案或原理。1 德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7 22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32011-1-7 14:01:36儒家修身九讲“养”与“得”我国今天的教育体制,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的,其精神实质在于知识学习,而不是人格教育和德性培养。即使其中有一些道德教育课程,也往往成为不受人重视的“点缀”,事实证明这些课程多数不太成功。盲目地学习西方,废除了传统的国学,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一系列精神道德问题的根源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在西方,人格教育和德性培养,主要是通过家庭和教会来完成的。学校与教会的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而治之,乃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天西方语言中的“学校”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本义为“闲暇”,“希腊人是这样考虑的:一个人有了闲暇时间,他就利用它进行思考,寻求事物的来龙去脉。对于希腊人来说,闲暇与追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不可避免的”。1希腊人最热衷的学问“哲学”,本义也是“爱知识”。可见西方学校教育的传统是重知识,不重德性。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西方人不重视或放弃了德性教育,就完全错了。相反,教会承担了人格培养和德性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今天,我们到欧美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镇,也能看到三五座不同的教堂。很多西方人都是从小跟父母一起,在教会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是在父母和教会的教育下慢慢形成的。教堂所组织的、旨在培养人们如何做人的读经班和训练活动,可以说不计其数。但是对于中国1 美 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徐齐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3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42011-1-7 14:01:36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人来说,既然不可能全盘接受基督教传统,让宗教成为全社会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却又将中国古代的德性培养传统从现行教育体系中取消了,这不是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一个败笔吗?我们大概也知道,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内容,本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宗旨的;即使是治国平天下,也以自我完善为目的。孔子曾谆谆告诫弟子,做学问的根本目的是“为己”而不是“为人”(论语宪问)。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论“学”,通常都是指待人接物和性格修养。儒家经典大学一书,就是教人如何成为“大人”。所谓“大学”,指使人成为一个与天地并立的、“大写的人”的学问。易言之,“大学”就是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崇高的道德情操、理想的人格境界和辉煌的事业成就的人。这不正是我们多数人所梦寐以求的吗?这种学问今天已经过时了吗?那么如何来学习大学呢?孟子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养”字(孟子滕文公)。所谓“养”,既可指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也可指让生命在修身中获得滋养。你修身不是为了别人或社会需要,而是为你干涸的心田施加营养,让它获得充分的滋润而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面对知识分子的中年早逝、职业精英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广泛的社会心理疾病,不能不认识到修身和养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应该认识到,古人博大精深的修养学问并未过时。当我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躯壳上班,带着深刻的焦虑下班,感情、婚姻、家庭、事业、人际关系方面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哀叹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时,也许该问一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教会我们一门生活的艺术,让我们从小学习如何儒家修身九讲内文.indd 52011-1-7 14:01:36儒家修身九讲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把握正确的生活方向,创造精神的幸福和快乐?古人在过去几千年漫长岁月里所摸索和积累的伟大智慧,我们凭什么轻而易举地抛弃?宋代以来的理学家们认为,真正的道德进步不是去服从教条的规范,而是去挖掘合乎自己天性444444的东西。他们将“道德”的“德”解释为人性中固有的虚灵不昧的内在品质,认为学习和修养只是认识人性中固有的444优良品质,成全我们的天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德”,而“有德”即“有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