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D0808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D9069,厉以平译,文字版,商务印书馆2005
世界
学术
名著
丛书
D0808
道格拉斯
诺思
经济史
结构
变革
Douglass Ceil North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HISTORYCopyright 1981 by Douglass Ceil NorthChinese(Simplified Characters)translation copyright 1998by Commercial Press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W.W.Norton&company,Inc.through Arts&Licensing International,Inc.,USA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美)诺思著;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005重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ISBN 978-7-100-02861-5I经II诺厉III经济史经济学研究IVF11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68939号所有权利保留。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政编码 100710)商务印书馆发行北京民族印务有限责任公司ISBN978-7-100-02861-51992年10月第1版开本 850 11681/322009年11月北京第6次印刷印张 8 1/8定价:19.00元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97年先后分七辑印行了名著三百种。现继续编印第八辑。到1998年底出版至34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1998年3月目录译者序言序言第一编理论第一章问题第二章经济结构导论第三章新古典派的国家理论第四章一个分析历史上经济组织的框架第五章意识形态和白搭车问题第六章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第二编历史导言第七章第一次经济革命第八章第一次经济革命的组织后果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变革和衰落第十章封建制度的兴衰第十一章近代欧洲的结构和变革第十二章工业革命的反思第十三章第二次经济革命及其后果第十四章17891914年美国经济的结构和变革第三编理论和历史第十五章制度变革理论和西方世界经济史参考书目译者序言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于1981年出版,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诺思曾任美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西方经济学会会长、华盛顿大学经济系主任,现任该校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诺思在学术上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他为17901860年美国经济发展设计出一种可称作“一国三方”的经济模式。他在1961年发表的17901860年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观点。诺思认为,在1815年刚刚起步的美国经济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三部分独立的经济组成,即“北部”,从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沿岸到宾夕法尼亚和北达拉华;“南部”,包括使用黑奴的各州;横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部”。19世纪初,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逐渐将这三部分连成一片,但各地仍保留各自的相对经济优势。北部为南部和西部提供服装、鞋靴和工业制品;南部为北部提供棉花原料;西部为北部和南部提供粮食和农产品,为北部提供皮革。美国经济模式如同一个三足鼎,每个地区都依赖另外两个地区,三部分共同支撑着美国的经济。诺思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资源禀赋理论、比较利益理论,被认为第一次圆满地解释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且为从经济上解释日益加剧以至最终引发内战的地区矛盾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目前这个观点已成为大多数教科书所采用的标准体系。(二)诺思是60年代支持创立美国新经济史学的主要人物。他于1966年出版的美国历史上的发展和福利:新经济史使他成为美国经济史新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实践者。据另一位著名的新经济史学家休斯所说,“新经济史”一词就是诺思首创的。诺思和其他提倡这种研究方法的学者反对为叙述历史而叙述,建议经济史学家应用当代经济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提出假设,验证和利用档案资料。他们主张任何假设都应当通过收集有关数量资料并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所进行的分析来严格检验。诺思在阐明和传播新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起了主要作用。19601968年间他是这门新学科的领袖,19601966年他参与主编了经济史杂志,使这本最有声望的经济史刊物为自觉应用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或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文章敞开了方便之门。在这个时期,诺思发表的论文有美国经济史的定量研究(1963年)、经济史现状(1965年)和经济史(1968年)。他于1966年出版的美国历史上的发展和福利:新经济史向人们显示了新经济史的威力。在这本论文集中,诺思应用经济理论和表格式的数量资料向当时流行的观点提出挑战,他证明可以利用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对一些历史解释提出质疑。由于该书是第一本、在许多年内也是惟一的一本适用于大学本科的新经济史教材,因此,在一个时期该书一直拥有许多读者。至于他在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创见则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烈的争论,从而扩大了新经济史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对按照新方法培养出来的经济史学家的需求剧增,于是诺思所执教的华盛顿大学和格申克龙所执教的哈佛大学等机构成为新经济史学者的培训中心。在不长的时间里,一大批第二代新经济史学家脱颖而出,在全国大学经济系里担任了职务,并在这一学科里占据了支配地位。(三)诺思及其合作者设计出一个有关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的经济模式,从产权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组织结构的变革与创新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诺思在学术上的开拓进取是孜孜不倦的。他并不满意新经济史学依附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状况。1973年,诺思在就任经济史学会会长时所作的题为“超越新经济史”的演说中指出,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对于经济史学家来说有两大缺陷,一是它的目的不在于解释长期的经济变化,另一是即使它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它提供的答案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为了弥补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的不足,诺思及其合作者努力创建适合于研究课题和特定时期具体情况的模式。1971年,他与戴维斯合作出版了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1973年,他与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出版了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1981年诺思又单独出版了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如果说前两部著作还属于个案分析,在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建树,实际考察也仅限于美国二百年的经济增长及西欧封建主义的兴衰和英、法、荷兰、西班牙四国的不同历程,那么,诺思在80年代出版的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则相当完整地提出了一套经济史理论,并且用这套理论考察和解释了自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至现代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诺思从现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定出发,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构建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诺思在本书中集中表述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由于人类受其自身生产能力和生存环境的约束,只有通过交换即交易这一基本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而产权是交易的基本先决条件,产权结构的效率引起经济增长、停滞或经济衰退。国家则规定着产权的结构并最终对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此外,由于约束行为的衡量费用很高,如果没有思想信念约束个人最大限度追逐利益,会使经济组织的活力受到威胁。因此,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一种节省时间精力的工具,有助于实现决策过程简化并使社会稳定和经济制度富有黏合力。诺思从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显然是富有启示意义的。早在70年代,当西方世界的兴起等著作出版后,在新经济史学研究领域便不断有追随者竞相仿效,运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过程,提出种种重新解释西方各国历史的观点。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将新经济史学更加理论化和体系化,考察的时空跨度也更大。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界和经济史学界赢得了更广泛的推崇和赞誉。我们将本书介绍给中国学术界,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展,广大读者会对此书的价值作出应有的评价。序言本书旨在为分析经济史提供一个新的框架。其所以需要新的框架,是因为经济史学家们所运用的分析工具,已不能解决经济史上那些主要的问题:即如何说明作为经济系统成就的基础的制度结构和获得这一成就的原因,以及如何说明此种结构的变革。制度变革理论的发展,是对社会科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本书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某些当然不是全部要素。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都把他们的模型建立在收益来自贸易的坚实基石之上。专业化和分工是国富论的关键。不过,经济学家在构建他们的模型时,对于这种专业化和分工所需要的成本一直忽略不计。这些交易成本支撑着决定政治经济体制结构的那些制度。因而,本书的理论框架便与其他社会科学有一部分相重叠,并把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看作是解释制度变革的基本成分。相应地,本书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为广泛而不仅限于经济史学家。心存此念,我力图尽量不用技术性的经济学语言。虽然在第一章我用正式的经济学术语提出了问题,但在本书的其他各章节,我都尽量使论点能够为非经济学者1一目了然。第一编的理论,提出把大部分经济史重新铸成新的模型;第二编,对西方经济史从农业起源到20世纪这一万年作了适当处理。对经济史之所以要进行如此广泛的考察,理由在于,解释经济史上的进展,需要有一种概念基础。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并不比我们所用的理论更好,不幸得很,理论一直是有缺陷的。本书中的理论和据此而写成的历史论文,为系统考察和验证新假设提供一个基础,这些新假设将引起对新证据的研究,而后对假设进行修改或反驳。为了对知识有所贡献,理论就其潜意义应当是可驳的:既可直接根据研究所含的假定进行检验,也可间接根据逻辑引出的假定(从论据得出)加以检验。在不可能对经济史的解释作出最后验证的情况下,可以料想,不同部门所坚持利用的解释也是对立的,因而现今的政策法令才彼此冲突。不过,我提出一个现实的、而不是令人沮丧的忠告:如果我们相信对历史可以作出惟一科学的解释,那么我们不过是在欺骗自己;但如果我们不试图去达到那个目标,那么便是低估了经济史这门学科。持续研究可验证的假定和不断累积证据,可以使对立的解释数目减少。我们不可能在一切争论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我们希望,在这些或那些问题上,我们能将可供选择的解释加以缩减。本书是对与兰斯戴维斯合作在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成长(1971年)和与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在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1973年)里开始的关于制度变革2的研究的继续。我非常感谢在以前的研究中与我合作的这两位作者。此外,对于给予我目前这项研究以很大帮助的许多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社会科学家,也至为感谢。我对四位背景不同的读者,抱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整部手稿给予了详细的评论。他们是乔治本特森、斯坦利恩格尔曼、玛格丽特利瓦伊和曼库尔奥尔森。此外,我对交易成本和经济组织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我的同事张五常。华盛顿大学的其他同事中,对我的部分研究提供了有益批评的有:约拉姆巴泽尔、阿瑟费里尔、迈克尔赫克特尔、保罗海涅、罗伯特希格斯、莱维斯科钦、卡罗尔托马斯和迪安沃斯特。这部手稿的各部分曾在一些大学和几次会议上试用过,一些章节曾征求过这些大学的同事的批评意见。给我提供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