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学入门.pdf
下载文档

ID:2359939

大小:15.47MB

页数:66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翻译 入门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总主编主审 陈 刚 翻翻 译译 学学 入入 门门 主主 编编 陈 刚 副主编副主编 杜志峰 陈宁红 郑 玮 黎根红 A A B BE EGGI IN NN NE ER R S S GGU UI ID DE E T TOO T TR RA AN NS SL LA AT TI IOON N S ST TU UD DI IE ES S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翻译学入门/陈刚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7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ISBN 978-7-308-08808-4 I.翻 II.陈 III.翻译理论教材 IV.H05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119945 号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总主编、主审 陈 刚)翻译学入门 A Beginners Guide to Translation Studies 陈 刚 主编 责任编辑 张颖琪 封面设计 刘依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天目山路 148 号 邮政编码 310007)(网址:http:/)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浙江云广印业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20.75 字 数 657 千 版 印 次 2011 年 7 月第 1 版 2011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 印 数 00013000 书 号 ISBN 978-7-308-08808-4 定 价 48.00 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0571)88925591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专业化与学术化学好翻译的关键(新总序)陈刚(1)绪论:敲开翻译学之门(I)上编 培养正确的翻译观 翻译观(基础篇)(3)1.1 何为翻译观(4)1.2 翻译观简评(6)1.3 全球化翻译观(16)1.3.1 全球化翻译简释(16)1.3.2“翻译与全球化”简释(17)1.3.3 全球化翻译观初步定义(18)1.3.4 全球化与翻译简述(19)1.3.5 全球化定义(24)1.3.6 当代全球化的特点与特色(26)1.3.7 全球化翻译观之主题思考(27)Chapter 1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翻译学入门 II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1.3.7.1 全球化的价值观 与翻译学科及相关部门的发展(29)1.3.7.2 中国翻译的挑战与机遇(53)1.3.8 全球化进程中翻译的 30 个悖论(64)悖论 1 翻译最困难,亦最容易 悖论 2 直译忠实原文,亦背叛原文 悖论 3 翻译不可译,翻译亦可译 悖论 4 阐译非翻译,翻译含阐译 悖论 5 直译错误 vs.文体错误 悖论 6 翻译天才论 vs.翻译实践论 悖论 7 人工翻译 vs.机器翻译 悖论 8 并非文学最难译 悖论 9 译无定本,译者无疆 悖论 10 理解最难 vs.对应最难 悖论 11 会语言 vs.会翻译 悖论 12 翻译反映现实 vs.翻译歪曲现实 悖论 13 译者对全球化的贡献 vs.全球化对译者的忘却 悖论 14 翻译消失论 vs.翻译转移论 悖论 15 自动化 vs.本地化 悖论 16 自动化 vs.利润化与边缘化 悖论 17 简单化 vs.复杂化 悖论 18 翻译人工化 vs.翻译电脑化 悖论 19 翻译之自动化 vs.翻译之复杂化 悖论 20 口译如空气 悖论 21 翻译文化 vs.民族文化 悖论 22 民族主义 vs.民族身份 悖论 23 连锁悖论 悖论 24 翻译不是单程车票 悖论 25 译者之隐身 vs.译者之中介/用户之期望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ontents III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悖论 26 译者“高”于作者 悖论 27 全球化的悖论与译者全球化观的悖论 悖论 28 传统的“翻译乃复制”观与当代的翻译之“克隆”复制现象 悖论 29 翻译之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轻型现代性”与“重型现代性”悖论 30 理论上之叛逆与实践中之忠实 1.3.9 全球化翻译之其他思考(95)思考题(125)翻译观(务实篇)(126)2.1 实践为本(127)2.1.1 译家看翻译(131)2.1.2 笔者看翻译(134)2.1.3“理论家”的问题出在哪里(137)2.2 翻译的首要问题(143)2.2.1 语言与文化(144)2.2.2 翻译类型(155)2.2.3 解码与再编码(160)2.2.4 对等/等值问题(172)2.2.5 失与得(173)2.2.6 不可译性(174)2.2.7 翻译是科学还是非原创活动(177)2.2.8 博学、杂学及译外功(180)2.3 口译实践观(185)2.3.1 口译中国现状简述(185)2.3.2 口译特点(188)2.3.3 口译实践(190)Chapter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ontents V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思考题(285)翻译观(拓展篇)(286)4.1 中国古今译学(290)4.1.1 支谦的翻译观(290)4.1.2 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291)4.1.3 彦琮的“八备”说(293)4.1.4 玄奘的“五不翻”(294)4.1.5 严复的“信达雅”(295)4.1.6 贺麟的哲学翻译观(298)4.1.7 傅雷的“神似”论(301)4.1.8 钱锺书的“化境”说(304)4.1.9 中国当今译学发展简述(308)4.2 西方古代译学(310)4.2.1 西塞罗(310)4.2.2 贺拉斯(311)4.2.3 哲罗姆(311)4.2.4 奥古斯丁(312)4.2.5 波伊提乌(313)4.2.6 但丁(313)4.2.7 马丁路德(314)4.2.8 查普曼(315)4.2.9 多雷(316)4.2.10 德莱顿(316)4.2.11 泰特勒(317)4.2.12 歌德等(318)4.2.13 施莱尔马赫(319)4.2.14 洪堡特(319)Chapter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翻译学入门 VI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4.2.15 俄国译学人物(320)4.3 西方现代译学(323)4.3.1 文艺学派翻译理论(323)4.3.2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326)4.3.3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331)4.3.4 描写学派翻译理论(332)4.3.5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334)4.3.6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335)4.3.7 解构学派翻译理论(338)思考题(339)下编 培养实践研究的能力 实践深化(343)5.1 功能主义(344)5.1.1 翻译的概念(344)5.1.2 功能主义翻译类型理论(346)5.1.2.1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346)5.1.2.2 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348)5.1.2.3 目的论(349)5.1.2.4 功能加忠诚理论(351)5.1.3 功能主义批判:仅谈文学翻译(352)5.1.3.1 翻译(行为)不都具目的性(353)5.1.3.2 功能理论的目的导向限制了翻译目的(356)5.2 动态对等(358)5.2.1 动态对等定义(358)Chapter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ontents VII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5.2.2 动态对等原则(360)5.2.3 动态对等与归化(361)5.2.4 动态对等的局限性(363)5.2.4.1 奈达谈诗歌翻译:动态对等不适合文学 翻译吗?(363)5.2.4.2 动态对等不适用于科技、哲社翻译吗?(365)5.2.4.3 译者可以超越作者吗?(368)5.3 译语优势(369)5.3.1 译语优势与传统译学(369)5.3.2 许渊冲的“优势竞赛论”(372)5.3.2.1“优势论”和“竞赛论”(372)5.3.2.2 如何发挥译语优势(373)5.3.3 许渊冲的再创作和忠实(378)5.3.4“逾矩”的翻译(380)思考题(382)教学深化(384)6.1 跨文化研究(385)6.1.1 什么是文化(385)6.1.2 跨文化交际(386)6.1.3 跨文化翻译(395)6.1.3.1 文化词的翻译(396)6.1.3.2 文化图式与文化缺省(398)6.2 语篇分析(404)6.2.1 语篇内因素与连贯(406)6.2.1.1 衔接(406)6.2.1.2 英汉衔接方式比较(407)6.2.1.3 连贯(418)Chapter 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翻译学入门 VIII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6.2.2 语篇外因素与连贯(421)6.2.2.1 情景语境(422)6.2.2.2 文化语境(423)6.2.3 语篇与翻译(424)6.2.3.1 衔接与翻译(424)6.2.3.2 情景语境与翻译(431)6.2.3.3 语篇类型与翻译(432)6.3 文体分析(443)6.3.1 文体概念的流转(443)6.3.1.1 汉语“文体”概念的流转(443)6.3.1.2“文体”与相关英文术语的比较(445)6.3.2 文体分析(451)6.3.2.1 文体分析的对象(451)6.3.2.2 文体分析的方法(453)6.3.3 文体与翻译(458)6.3.3.1 风格的可知性(458)6.3.3.2 风格的翻译(459)6.3.3.3 风格翻译的方法(461)思考题(464)跨学科深化(466)7.1 俄国形式主义(467)7.1.1 起源(467)7.1.2 核心理论(467)7.1.3 对翻译的启发(470)7.1.4 存在的缺陷(478)7.2 多元系统论(479)7.2.1 简介(479)Chapter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ontents IX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7.2.2 对翻译的新认识(480)7.2.3 与文学翻译的关系(481)7.2.4 价值与缺陷(482)7.2.5 新的发展(484)7.3 接受美学理论(485)7.3.1 简介(485)7.3.2 与传统读者关注的区别(486)7.3.3 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联系(487)7.3.4 局限性(489)7.3.5 对译学的启发(490)7.4 读者反映论(492)7.4.1 简介(492)7.4.2 对译学的启发(492)7.4.3 奈达的“读者反映论”(493)7.4.4 奈达“读者反映论”与接受美学理论(495)7.5 心理语言学(496)7.5.1 学科简介(497)7.5.2 信息处理模式对译学的贡献(497)7.5.3 图式理论在翻译学中的作用(500)7.5.4 实验翻译学研究(502)思考题(505)综合研究深化(506)8.1 学科的诞生(507)8.1.1 伟大的先驱(508)8.1.2 研究铺路人(513)8.1.3 语用转向(518)8.1.4 奠基人霍姆斯(522)Chapter 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翻译学入门 X 新世纪翻译学 R&D 系列著作 8.2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525)8.2.1 描述翻译学/操纵学派(525)8.2.2 目的论及功能翻译学派(527)8.2.3 翻译行为模式(530)8.2.4 解构主义/食人主义(531)8.2.5 20 世纪 80 年代回顾(533)8.3 20 世纪 90 年代的“跨学科”(534)8.3.1 语言之外(537)8.3.1.1 规范、模因、道德(538)8.3.1.2 翻译与非语言交际(547)8.3.1.3 多模态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