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B1204
法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许明龙译,文字版,商务印书馆2011
世界
学术
名著
丛书
B1204
西安
费弗尔
莱茵河
许明龙译
文字
商务印书馆
201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011年3月超时代的真知灼见吕西安费弗尔的莱茵河一书的价值(中译本序)许多年前,在法兰西甚至国际史学界,若干史学流派曾经进行活跃的学术活动。他们各持其理、各抒己见,分别注重某些史学研究的领域,陆续出版了不少佳作。后来的研究者们显然无法忽视有关史学成就,不能漠然地绕过这些历史科学发展途程中的界碑。但是,历史冷酷无情,对于钟爱它的历史学家们也是如此。这些学派曾经各领风骚若干时年,而后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只留下宏篇巨著与学者们的些许平生逸事,以及追随者们偶然发表的动人回忆和赞誉之词。如今法国史坛状况如何?当本文作者多次提出此问题时,十数位法国学者异口同声地回答:“目前到处平淡无奇。”情况的确如此。马斯佩罗、科尚、奥拉尔、马迪厄、班维尔与塞纽博斯等史学大家,早在1944年之前进入了史学先贤祠。1944年,布洛克因参加抵抗运动而被盖世太保枪杀。此后,自然死亡陆续夺走了费弗尔与马德兰(皆1956)、勒费弗尔(1959)、勒努万(1974)、索布尔(1982)、阿里埃斯(1984)、布罗代尔(1985)、拉布鲁斯(1988)、迪比(1996)、菲雷(1997)等史学界代表人物。尚健在者多已进入垂暮之年,如勒华拉杜里、日拉尔、吉拉尔、勒戈夫、硕尼、阿居龙、雷蒙、沃维尔与奥祖夫等。这些人多数难如往昔那般全力从事研究,他们或已退休,或仅限于为后起学者的著作撰写序言,或在某个历史人物纪念碑像落成典礼上致词祝贺,或十余年不曾步入档案馆虽然他们早已写成的传世佳作还在再版、重印。法国史学界经历了数十年的高潮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积蓄力量、逐渐探索新方向和新领域的广泛酝酿之中,人们在准备着新高潮的到来。吕西安费弗尔去世已经50余年,年鉴派也大势已去,我们为何需要翻译出版莱茵河一书?仔细思量便能看到需要的迫切性。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上述种种学派已有不少介绍,但是这些多属信息性质的交流,而上述学派的代表作译成中文出版者为数不多,更少有人去阅读法文原著。人们知道费弗尔,但是往往缺少深入了解。1 实事求是地讲,莱茵河一书过去影响有限,但这正是缺乏全面研究的缘故。人们侧重关注费弗尔对于创立年鉴派的重大贡献,而忽略了他与当年时代大潮、两次世界战争之间欧洲政局的密切关系,正是作者这种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的状态导致莱茵河一书的产生。此书曾经受到忽视,但是数十年的岁月不曾使它泯灭,今天人们从崭新的角度发现了它的光辉。如同真实的莱茵河对于西部欧洲那样意义重大,莱茵河对于费弗尔和欧洲史学也是一部珍贵的著述。费弗尔在莱茵河一书中表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关注莱茵河者大有人在,法国、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们,时刻注意这条著名的河流,他们的出发点是各不相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但是他们都将莱茵河视同一条明确的边界、民族与国家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旦跨越即可引发战争的危险万分的河流。对于莱茵河的如此认识以及按此认识而制定的政策,反映了当时欧洲政见的主流,也代表了当时众多的历史学家的看法。法兰西的政治家与文人们历来在莱茵河上倾注了对于德国的深仇大恨。戴鲁莱德、巴雷斯、普安卡雷、米勒兰、杜美格以及德古特将军等人都是这种心态的代表。戴鲁莱德曾用诗句如此发泄自己的感情:“我仇恨他们,我诅咒他们,我诅咒这个必将带来不幸的种族。这就是普鲁士和普鲁士人!”“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狗,你们也在拒绝德国国籍!”2 巴雷斯一向关注着“蓝色的孚日山脉”,指出莱茵河为“区分高卢与日耳曼的河流”、“莱茵河是拉丁各国的最远点”、“我们只有以莱茵河作为屏障”。3 杜美格总理就职时公然宣布:“任何时候,我皆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我将对它寸步不让!”4 法兰西不仅深怀复仇情绪,而且找到了恰当的机会德国拖延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普安卡雷总理与米勒兰总统以及众议院采取强硬的对德政策,1923年1月11日德古特将军率领法国与比利时军队跨过莱茵河、占领鲁尔地区。1929年德国政府接受“杨格计划”,1930年6月法比占领军才全部撤出。那时,德国人的群体心态基本相同。第一次大战中失败之后,他们忍气吞声,接受了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河左岸与右岸的条文。当鲁尔区遭到侵占时,他们被迫进行若干抵抗。1923年,施特雷泽曼总理发出号召:“为了德国的未来,为了莱茵河和鲁尔区的利益,必须消除(殃及德国人生存的)这一危险。”1933年1月,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从此大力加强对于莱茵兰的攻势。1935年3月16日,德国正式废除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其军事实力的条款。1936年3月7日,德军进驻莱茵兰这一非军事区,由于莱茵兰而引起的欧洲冲突达到了新的高潮。20世纪2030年代,德法关系逐渐恶化。莱茵河两岸德意志和法兰西走向战争的格局基本上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欧洲问题或莱茵河问题的研究中,民族主义是主要的倾向,与此相异者实属学术“异端”。虽然路人皆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在多数人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这些少数人有时必须经受血与火的磨炼。此时,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出现了争夺莱茵河与法德仇恨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战和群体心态的狂热浪潮,同时存在着一种虽然微弱但却别具一格的力量,它尝试另辟蹊径,追寻法德的非战争状态与欧洲的合作。阿尔萨斯兴业银行与费弗尔等人就是此种“标新立异”者。阿尔萨斯兴业银行创办于1881年,总部设在斯特拉斯堡,后来日益获得发展。20世纪20年代,该银行已在科隆、美因茨、伊达尔奥斯贝尔斯泰因、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路德维格沙芬、萨尔布鲁克与威斯巴登等城市设立了分号,银行业务不断开展。人们看到,该银行成立之时,斯特拉斯堡还处在德国的统治之下,法国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后才收复此块失地。同时,该银行开设分号的城市多在德意志地域之内,可见这个银行与德意志的客户、地区、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莱茵河两岸的和平、合作与繁荣是这个银行经济利益的基本保证。正是由于如此原因,阿尔萨斯兴业银行需要区别于当时民族主义喧嚣的、反对潮流的著述,以便申诉自身的主张。这个银行的总经理勒内德布里思想比较开放,曾加入卢森堡工业家创办的法德研究会,他一向努力倡导法德缓和。那时,为了庆祝该银行创建50周年,他请好友夏尔施密特和一位地理学家德芒戎执笔撰写一部有关莱茵河的著作。施密特教授多年潜心研究莱茵河的历史,他先允诺而后婉拒了德布里的建议,因为此时他已晋升为档案和图书馆总监,无暇顾及著书立说了。施密特当即提出由费弗尔来完成德布里所委托的重任。1928年,费弗尔欣然接受上述任务,他的个人经历实际上早已为此准备了条件。费弗尔的故乡是弗朗什孔泰,他于1878年出生于南锡,190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文学与史学的学士学位,1911年通过国家博士论文菲力普二世与弗朗什孔泰:政治、宗教与社会史研究,1912年任第戎大学历史系教授,1914年入伍参战,1919年开始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执教。1921年,他在美因茨的日耳曼研究中心执教。同年,他与一位历史教师苏珊娜艾丽丝多尼翁结婚,他们生育了3个孩子。1929年,费弗尔与布洛克共同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1933年,他出任法兰西学院的近代文明史教授。他将历史与地理等领域结合起来研究,视历史为一系列要素的综合。早在20世纪20年代,费弗尔已出版若干著作,如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学引论(1922年、1970年,与巴塔约合著)、马丁路德,一个命运(1928年、1988年)。费弗尔知晓德语,一向对于莱茵河与德意志怀着巨大的兴趣,曾关注莱茵河对于法德两国、对于欧洲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作用,着重研究15世纪的勃艮第与16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这一位具有如此专长的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费弗尔本人乐于接受上述委托,此项著书任务既符合他的专长,也能为家庭增加收入。19241929年,法国工业平均增长5%,但是1926年出现战后最厉害的通货膨胀,同年国家预算出现了赤字。在如此情况下,撰写莱茵河一书将获得25000法郎的稿酬无疑具有明显的吸引力。约稿者的利益与撰稿者的利益因而互相结合,这就是莱茵河一书产生的物质基础。费弗尔学术上的长年积累,他对于莱茵河的实地考察皆有助于莱茵河一书的撰写。1930年5月,费弗尔等数人应邀去莱茵河旅行,乘船从美因茨直至鹿特丹。此行给费弗尔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印象”。旅行结束后,他开始撰写此书。1931年该书以非卖品方式出版,1935年才公开出版。布洛克对于此书的写作,曾给予大力支持。费弗尔的莱茵河一书特点突出,这是那个时代欧洲的逆向思维的一个学术成果,全书充满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它超越了民族感情与国界限制,不仅看到了莱茵河的严酷性,而且展示了她的亲和性,她维系两岸、沟通法兰西与德意志、连接西欧的南北两端如果考虑到西部欧洲多年来从“欧洲共同市场”至“欧洲联盟”的发展,考虑到近年东欧与西欧的非战状态,那么必须坦然承认,过去人们代代相传与不厌其烦地重复法德世仇、英德冲突、世界大战以及雷马根大桥生死争夺等等的时候,是否仅仅见到了历史的一面(哪怕在一定时段内是主要的一面)?必须坦然承认,历史还有其他内容、其他方面、其他层次,历史的大河中无疑存在支流、潜流,甚至倒流,有时支流在其他时段将变成为主流莱茵河一书给予后人的启示在于:国无常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共处交流也是历史进步的一种方法。笔者曾在法国和德国的境内访问莱茵河,见过它的宽阔雄壮的浪涛,也嗅到了它并非清新的工业气息。还曾访问莱茵河两岸法德两国的城市与乡村,触摸过教堂墙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弹痕。几乎在每一个法兰西乡村的小广场边,都能找到“死难者纪念碑”,上面主要镌刻着该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战士的名字,人数较少的18701871年法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难战士的名字,往往添加在末尾或旁侧。这是一条传统史学的莱茵河,兵戎相见、血肉横飞与结下世代国仇家恨的莱茵河。带着如此深刻的记忆来阅读费弗尔的莱茵河,我们便发现另一条莱茵河,它既不是“德意志的莱茵河”,也不是法兰西的“自然边界”,它是一条“欧洲的河流”。布洛克深知问题的严重性,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谁希望撰写莱茵河的历史,他首先应该驱除头脑中的幽灵。”让我们依照费弗尔的笔迹,来探索一条没有战火硝烟的、两岸交流的、上下游贯通的与勃勃生机的莱茵河。费弗尔不是一个思想过激和头脑僵化的浅薄者,而是一位认真严肃与宽容大度的历史学家,至少莱茵河一书无可辩驳地展示了他的这个长处。他不曾回避莱茵河两岸的仇恨、法德两国的冲突与欧洲的争夺这些永久的伤痕,指出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