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358267

大小:3.65MB

页数:26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信息经济 比较 优势 动态 演化 及其 政策 意义 研究
书书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版资助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徐姗著经 济 科 学 出 版 社责任编辑:王柳松责任校对:王肖楠版式设计:代小卫技术编辑:王世伟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 徐姗著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基 徐 信息经济 经济发展 研究 中国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徐姗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华书店经销社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 号邮编:总编部电话:发行部电话:网址:电子邮件: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装 开 印张 字 年 月第 版 年 月第 次印刷印数:册 定价:元(图书出现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摘要基于静态分析框架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从各国间劳动生产率差异和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一国在现存资源和供求力量作用下的最优贸易模式。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一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化特征日趋显著,传统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贸易格局出现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从动态的视角建立新经济形态下的动态比较优势框架,对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对外贸易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书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与信息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相结合,深入研究了信息经济环境中一国基于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变动两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路径,建立了基于新经济形态的动态比较优势分析框架。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中国在信息经济环境中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主要内容和相关结论归纳如下:本书就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信息经济、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重点归纳并评述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思想的演绎。作为全书研究的经济形态背景,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知识、智力为主要投入资源,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信息经济环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提供了契机。本书深入分析了信息经济形态的特征和标志,进一步提出了信息经济环境中比较优势动态演化的机理,并归纳出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信息经济标志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促进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 条路径。在信息经济环境中,技术进步的来源与形式更加多样化,使得比较优势的动态化特征也更加明显。在对技术进步、技术外溢和技术创新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书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信息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动态比较优势分析框架,建立了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内生动态综合模型。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检验了 年中国获得国际技术外溢的渠道。结果发现,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国际贸易、和人才流动等传统渠道上技术的溢出量,还为国际技术外溢提供了另一条新的有效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巨大的潜在作用,将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化特征也十分显著。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主要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转移”两条途径实现。内部积累取决于经济的增长,而外部转移则得益于信息技术对要素跨境流动的促进作用。本书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了“信息要素”,将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包含劳动、资本和信息三大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 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信息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对比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情况。结果表明,信息要素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其贡献率仅次于劳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信息要素发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我国应因地制宜,为信息要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此外,本书还就全球盛行的“离岸服务外包”现象进行了研究,分别从静态、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跨境流动的角度解释了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它的产生和效应。结论认为,离岸服务外包是信息经济环境中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与产品内分工的一个重要表现。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我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发展服务外包行业。为了验证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变动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作用,本书还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等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作为决定比较优势的两大因素,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要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而这不是仅仅依靠发展高科技产业就能够实现的。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升华,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并对其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动态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指导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战略,综合了静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战略的精髓。它主张一方面发挥静态比较优势获得近期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具有潜力的后发优势产业成长,谋求长期可持续性的比较利益。摘要目录 绪论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全书结构内容与章节安排 信息经济的特征与标志及其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作用机理 信息经济的经济特征 信息经济的标志 信息经济中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机理 本章结论 信息经济环境中基于技术进步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 引言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综述 基于技术进步的动态比较优势模型 实证分析:信息经济环境中的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 本章结论 信息经济环境中基于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 引言 基于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动态比较优势模型 信息经济环境中要素禀赋结构动态性的研究 实证分析:信息经济环境中要素禀赋变动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 离岸服务外包:信息经济环境中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与深化 本章结论 基于信息经济的中国比较优势动态演化的实现 动态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提出 动态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实践 信息化建设与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 本章结论 全书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绪论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的背景)“比较优势陷阱”的出现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两个核心的理论,后续的演化都是在其基础上放松假定或进行修正。比较优势理论从各国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或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一国的最优贸易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然而,由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的、外生的比较优势,现实中发展中国家根据其指导自身的对外贸易,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福利改进,而且还出现了“比较优势陷阱”:即发展中国家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洪银兴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年第 期。“比较优势陷阱”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发展中国家根据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低附加值和低需求弹性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增长;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模仿,过分依赖国外技术,缺乏自主创新,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固定了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是生产并出口低附加值的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从发达国家进口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两类产品的巨大的需求弹性差距和价值差距,长此以往,纷纷出现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增长,发展中国家不断地固化自身的分工状态,贸易结构总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而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成长。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在对外贸易总量上,我国进出口总额从 年的 亿美元,增至 年的 亿美元,总体增长了 倍。我国已经具备了外向型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逐步增高,显然已经跃然为一个贸易大国。其次,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出现了迅速的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例从 年的 下降到 年的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从 年的 上升为 年的 ;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从 年的 上升至 年的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也从 年的 上升至 年的 。然而,这种升级对同期经济增长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并且,中国在出口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伴随着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趋势。相对于 年基期水平而言,年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只有 ;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却直线上升,从 年 的水平涨到了 年的 。收入贸易条件是价格贸易条件与出口贸易量指数的乘积,很显然我国收入贸易条件不断改善主要是由于出口数量的扩张,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表现光鲜的出口背后存在的隐患。若是生硬地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会陷入第一种陷阱;若一味地接受国外技术,而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则会陷入第二种“陷阱”,对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处境以至于经济的发展都极其不利。基于信息经济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及其政策意义研究数据根据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期整理得到。数据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商务部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摆脱“比较优势陷阱”趋势迫在眉睫,在找到途径扭转现状之前我们必须究其根源,正所谓先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基于静态的外生的比较优势提出贸易模式,并不能解释现如今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变化。每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如果假设前提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将会极大地影响理论适用性。进入 世纪,比较优势理论已经历了 多年,传统的理论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判断和研究的基准,我们只有将其动态化与现在的经济环境结合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在全球经济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今天,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一系列新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探索。)“信息经济”的到来表现一:美国的“新经济”世纪 年代开始,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美国“三低一高”的“新经济”的出现。所有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一反常态。在 世纪最后 年,美国经济年增长率保持在 速度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低通胀水平,失业率也达到 年来的最低水平,真正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和高经济增长,而这一特征违背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通胀与失业的此消彼长。美国商务部在 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的报告中将此“三低一高”的宏观表现主要归功于美国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如罗默所说,信息和知识的不断创新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动力,而信息经济正以其特殊的方式、特殊的投入推动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期持续地增长,主要依赖其所掌握的先进知识和信息技术,成功之处可以归纳为 个方面:()信息经济正在发挥它的巨大潜能。在信息经济环境中,绪论经济按照复苏、高涨、衰退、萧条 个阶段相继运行的同时,由于科技不断创新,新的经济热点不断因为科技创新而出现,最终经济波动导致的起伏周期逐渐被科技创新抚平。()美国政府积极引导并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制定国家信息产业战略最早、颁布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并把信息技术的扩散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将其应用在其他的行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美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推动教育与科技发展。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美国的企业十分注重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吸收。竞争中人才往往倾向于流向效益较好、报酬较高的企业,一些新的企业也以高薪积极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加盟,导致了人才的频繁流动。硅谷的平均人员流动率高达 就说明了这一点。()注重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摩尔定律()说明:计算机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