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史纲要 by 雷海宗.pdf
下载文档

ID:2357866

大小:1.53MB

页数:26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史纲要 by 雷海宗 国史 纲要
国史纲要雷海宗 著最简明的中国通史(鄂)新登字 08 号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国史纲要 /雷海宗著.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6ISBN 978-7-5430-6740-0.K209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2)第 032503 号书名国史纲要著者:雷海宗责任编辑:朱纪新策划编辑:刘乐里特约编辑:崔 敏装帧设计:Edge_Design出版:武汉出版社社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 103 号 邮编:430015电话:(027)8560640385600625http:/ E-mail:印刷:三河市南阳印刷有限公司 经销:新华书店开本:787mm1092mm 1/32印张:8.5 字数:166 千字版次:2012 年 6 月第 1 版2012 年 6 月第 1 次印刷定价:29.80 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由承印厂负责调换。.国.雷.中国历史通俗读物雷海宗先生(19021962)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公费赴美留学,考取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他硕学高德,学贯中西,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学者。他的治史特点是“重分析,重综合,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反对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主张于史料之外,探究真理,讲究历史的实用性。其次是运用整体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的治史方法,特别是主张用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因此,他的历史论著总是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上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通史时,系统编选了大量史料,名曰中国通史选读,作为讲义发给学生,当时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该讲义气势恢宏,博大精深,通识性强,故雷先生开设的中国通史课程,在当时的清华和西南联大极受欢迎,选课人数极多,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旁听者,不乏后来成为学术名家的吴于廑、何兆武、汪曾祺等人。雷先生的讲义以史学原典为主体,从大量文献中精选关键部分,整合为一部有机的、系统的中国通史。他在每章每节之出版说明前,撰有简明提纲,论断清晰,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节点,以作为读者阅读文献的提示。这些提纲,正是全书的点睛之处,总共不过数万字,却处处充满洞见和智慧。在一定意义上,本讲义代表了民国史家讲述中国通史的一个高度。因雷先生的通史讲义重在表达观点,语言极其精炼,对于非历史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稍难理解;且字数较少,独立成书稍显单薄。因此,我们对雷先生的讲义大纲加以增补,命名为国史纲要重新出版。这本书与他的通史讲义相比,内容更丰赡,重要观点也得到了史料的支持,仍努力忠实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学术思想,堪称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读本。另外,编者在增补过程中,对原著中不符合当今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了适当加工和润色,以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借此表达对雷海宗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是期望能将这本好书带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国学者在通史写作上的高度。因编者水平有限,对本书的编辑加工难免有不当之处,诚盼各位读者及时批评指正。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001一 地 理/002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003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004四 史前时代宗教/004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004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前1300前1027)/007一 商代的王权/008二 甲骨文/010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前1027前771)/011一 封建政治/012二 贵族生活/013三 封建社会庶民/014四 封建社会士族/015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前1027前771)/017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018-目 录-目录 001二 开疆拓土/019第五章 成周宗教/021一 宇宙观与神祇神话/022二 教 士/023三 坛庙与祭祀/023四 大武舞/024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027一 西周的衰微/028二 平王东迁/029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前770前670)/031一 郑之盛强/032二 四强之兴起/033三 社会变化/033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035一 齐桓公与管仲/036二 宋襄公图霸/036三 晋文襄霸业/037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039一 晋楚消长/040二 向戌弭兵/040国史纲要002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041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043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044二 周 易/044三 孔子与儒家/045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047一 吴国称霸/048二 越国后来居上/049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051一 三晋田齐/052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053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054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055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055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056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056八 列强之拓土/057九 社会革命/058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061一 商鞅变法/062二 变法后之发展/062目录 003三 秦霸天下/063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前310前272)/065一 东帝与西帝/066二 齐之一败涂地/066三 楚之削弱/067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069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070二 激烈的争鸣/070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073一 大败三晋/074二 秦灭周/075三 燕与三晋 /075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076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076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079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080二 秦 亡/081三 楚汉之争/082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前20288)/085一 官 制/086国史纲要004二 兵 制/087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088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091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092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092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093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094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094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095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097一 武功伟人/098二 匈 奴 /099三 西 域/100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101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103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105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106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107三 皇权与外戚/108四 皇权与地方官/109五 中兴之治/111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112目录 005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113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114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115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115四 阴阳谶纬学/118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119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121一 思想之学术化/122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122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123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124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125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126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128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129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130五 乱亡经过羌乱/131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132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134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135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136国史纲要006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139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140二 清谈与隐逸/141三 道 教/143四 佛教之输入/143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145一 背 景/146二 中原沦丧/148三 汉族南迁/149四 南北分局/150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383589)/153一 南北互诋/154二 南 朝/154三 北 朝/156四 门 阀/157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157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159一 新宗教之酝酿/160二 辩 教/161三 佛教之成熟/162目录 007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163一 官 制/164二 兵 制/165三 均田与赋役/166四 学校与选举/167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169一 疆 土/170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171三 内 政/172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173一 教 会/174二 宗 教/175三 佛 学/176四 唐诗中之哲学/176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179一 外患频仍/180二 藩 镇/181三 宦官与禁军/181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182五 五代十国/183国史纲要008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185一 背 景/186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187三 李 翱/188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189一 兵 制/190二 财政与民生/191三 科 举/192四 缠 足/193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193六 王安石/194七 王安石变法/195八 变法失败/196第三十五章 宋亡(10861279)/197一 北宋灭亡/198二 南 宋/199三 金/200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203一 朱 陆/204二 书 院/205目录 009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207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208二 种族与阶级/209三 兵制与驻军/210四 财政与纸币/210五 喇嘛教/211六 元 亡/212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13681528)/215一 科举与八股/216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217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218四 兵制与军事/219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220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221一 陈献章/222二 王阳明/222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225一 蒙 古/226二 日 本/227三 西 洋/228四 满 洲/229五 明之乱亡/230国史纲要010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16441839)/233一 疆 土/234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234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235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236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237六 刚柔并施/238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239八 衰征与内乱/240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241一 乾嘉学派/242二 科学不发展/243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245一 背 景/246二 鸦片战争前后/248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249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250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252目录 011第一章地理与史前时代国史纲要002一 地 理中国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最早出现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四境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西北是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面有广袤无际的沙漠和草原,于是自成完整的地理区域。这种情况使得我们的远古祖先基本上走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史前文化。黄河流域最早得到开发,到了春秋时代,长江流域渐渐同化。珠江流域的中国化已是秦并天下以后的事。周礼“夏官司马”一章可代表战国时代对于当时地势的知识,也可代表中国古今的一般知识:就是无论内容如何,形式总是非常齐整的。周礼的成书年代疑为战国,大致和禹贡的成书时代差不多,前者被当做夏禹所定,后者被当做周公所制。书中“夏官司马”一章将天下分为九州,名称大致和禹贡相同,差别在于周礼中有幽、并二州,而禹贡有徐、梁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003二州。体例是分别叙述各州所在;列出本州“镇山”和川泽,又专列出一个“浸”,浸是有灌溉之利的水体。还列出本州特产、重要家畜和农作物。再特别指出本州人口中男女人数比例。由于它特别列出有灌溉之利的“浸”,实际反映出当时已知分布于各地区的主要灌溉区。这些灌溉区所在,和其他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