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pdf
下载文档

ID:2357410

大小:34.07MB

页数:26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二战 德国 陆军 单兵 装备
名 称 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总 策 划 刚寒锋编 著 赫英斌责任编辑 孙丽娜封面设计 黄 丹版式设计 李 懋 龚瑶涵出版发行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地 址 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 206 号邮 编 102600电 话 010-60261463网 址 版 次 2013 年 7 月第 1 版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16.5文本印刷 重庆大正印务有限公司定 价 59.80 元出品 远望资讯 策划/制作 指文图书 新浪微博 指文图书网站 图书出版总监 罗应中 策划总监 何 单 视觉总监 黄 丹线下发行总监 牟燕红网络发行总监 胡小茜执行编辑 朱章凤 胡 梅谈起二战中的参战各国,相信不少二战迷对德国情有独钟。二战德军那精密而复杂的武器、华美而实用的制服、精巧而细致的勋章、纷繁而激荡的攻防系统,无一不让二战迷们为之津津乐道。在这里,我们不去追忆那曾经的硝烟与战火,不去探求那过往的荣辱,也不去细评那些功过成败。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败北,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对德国军事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也就是后来“10万国防军”的由来。魏玛国防军(或称为帝国防卫军,Richswehr)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组建了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这就是后来二战中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原始根基。然而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制裁与惩罚措施反而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族自负心理,使得德意志人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1933年1月30日,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并将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重建新德国的武装力量,使得德国军队迅速膨胀。国防军的总兵力,到1934年10月已经扩充到30万人;1935年秋增加到40万人;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时;已经组建了22个军,下辖53个师,共计300万人;等到1943年则达到了1100万人(注:人员数据来自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译编的军事百科词典)!其中也包括了日后以震惊世界的“闪电战”而名扬天下的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尽管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就已经开始为日后的扩充做准备,但由于希特勒的野心,政局日益紧迫,导致了德军以远远超出军方和工业界预料的速度急速膨胀。如此之快的扩充速度给德军的兵员补充、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单兵装备方面,这些影响就包括了采用造价低廉的材料替代原先造价昂贵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进行简化等。但就总体上来说,德军单兵装备的质量一直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德军的单兵装备设计优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而且普遍比较轻便,品种与品质比起当时许多国家那少得可怜的装备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德国品质”!随着战争的推移,战时经济萎靡不仅在武器装备质量与制造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普通士兵的单兵装具方面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出于节省制造原料与制造工艺等因素,各种降低造价与制造工时的减缩设计日益变得普遍。此外,战争造成的经济紧缩不仅使德制武器装备在品质上有所下降,在单兵装具上也造成了普遍地恶化,尤其在战争临近结束、德国各种资源已近枯竭之时但是相对来说,此时德军的单兵装具仍然要比其面对的对手要先进得多。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最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读完本书,读者还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德国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只体现在德国的昨天,在今天,如果我们仔细去探寻也依然会发现,原来德国的制造业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品牌,甚至顶级品牌。二战德国的纵横驰骋,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德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前言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摘自PanzerliedCONTENTS目录第一章 钢盔 2第二章 制服 12第三章 鞋类 53第四章 带扣与腰带 67第五章 防毒面具 73第六章 作战装备 95第七章 观测装备 126第八章 武器 138第九章 补充用品 162第十章 身份证件 183第十一章 荣誉饰品 190第十二章 健康与卫生 194第十三章 食品 209第十四章 宣传 223第十五章 音乐 229第十六章 烟草 235第十七章 休闲时光 243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WEAPONS AND EQUIPMENTS OF GERMAN SOLDIER IN WW2现代头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在堑壕中作战士兵的头部这一最容易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而专门研制和生产的。最初的故事发生在1914年的一天,法军的一名炊事兵在遭遇德军炮击时把铁锅顶在了头上,只受了轻伤,而其他很多人则都死于敌军猛烈的炮火。法军的阿德里安将军得知此事后,深受启发,要求部队研制金属制成的头盔发放给前线部队使用。后来人们便将法军的制式头盔称作“阿德里安钢盔”。一战过后,许多国家的军队纷纷效仿法军,先后生产并列装了一系列制式钢盔。纵观人类武装斗争史,为了保护战士的头部,产生了我们今天称之为“钢盔”的众多不同的原始头盔。有的时候,头盔的作用也不仅仅用于防御,通常也具有装饰作用,用来区别不同的群体或军事单位,甚至包括用于恐吓敌人。在古代,头盔通常用于保护头部免受石块和棍棒的击打,刀剑的砍伤以及弓箭和标枪的撞击。当火器出现后,火药武器的威力逐步提高,原来的头盔通常经受不住子弹和炮弹破片的杀伤。例如上面提到的法国阿德里安钢盔,这种钢盔从1915年开始生产,并在20年内输出并装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这种钢盔实际上也并不能比任何一个普通步枪手佩戴的钢盔还能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防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种“现代钢盔”诞生于1916年,这种钢盔后来也就成为了一战德国士兵的装备。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传统军队,必须接受这种经过子弹穿透测试、沉重而讨厌的“累赘”,用以代替他们原来那些漂亮而华丽的头盔一些皮质带有金属装饰的尖顶头盔。这种新型钢盔就是M1916型钢盔,就当时的水平来说它的确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设计,钢盔的下沿与耳朵处在同一水平位置,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头部还能保护眼睛和耳朵。后来演变发展了M1917型和M1918型钢盔,这些变型都是在原型钢盔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或简化,以便于大规模生产。这些新型钢盔也像前期M1916型钢盔一样,是同一种风格,不过式样却有些怪异。尽管这些钢盔设计得不错,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断提高的武器威力来说,这两种型号的钢盔仍不足以真正承受住致命的打击。一战德国战败后,后来的帝国防卫军装备的钢盔主要是一战期间德国遗留的钢盔,包括M1916型、M1917型、M1918型和由M1918型钢盔改造的“剪耳”式钢盔。当新兴的纳粹政权上台掌权后,德国开始重新武装,新生的德国国防军渴望招募到强壮、精干、威武的士兵。这要求士兵的重要装备之一的钢盔的外形当然也要更精练一些,以映衬德国士兵的威武形象。纳粹政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到今天,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德国钢盔,并且这些钢盔成为了德国士兵的一种新型、传统与强大的标志性装备。1934年,当时的帝国防卫军开始测试一种由埃森霍腾公司基于M1918型钢盔研制的新型钢盔。1935年6月25日政府最终批准了这种设计,这就是M1935型钢盔。正巧此时,帝国防卫军也以“德国国防军”这一全新的名称出现。M1935型钢盔的设计更加精良,但由于这种钢盔的生产工艺过于复杂且成本过高,最初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配备,直至1936年才开始配发给德军。当时,首先生产的M1935型钢盔优先用于出口,并装备了其他国家的军队。一些国家下达了众多订单来采购和使用M1935型钢盔,如M1935型钢盔首先使用于血腥的西班牙内战;其次是中国,以此装备当时的中国军队,用于反抗日本侵略者。现在推测当时德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也可能是想在实战中来检验钢盔的性能,以便在装备己方部队之前去改进和完善这种钢盔的设计。在M1935型钢盔以后生产的型号在外形上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直到二战爆发后的1940年。因为战争发展的需要,必须对钢盔的生产和制造进一步简化,以满足大规模装备的需要,这种简化的结果就是M1940型钢盔。此后因为战争愈发持久,又推出了深度简化型,这就是M1942型钢盔,并成为了二战德国钢盔中最为普及的钢盔。一顶二战时期配发给德国士兵的M1935型钢盔,后期制造的钢盔质量明显下降了。Chapter 1第一章钢盔3CHAPTER 1 钢盔 在1935-1945年间,德国共生产了超过2500万顶钢盔。随着战争进程的需要,在钢盔的制造上逐渐进行了简化。从左至右分别为M1935型、M1940型和M1942型钢盔。其中,M1942型钢盔最为普遍,这些钢盔后来也导致了不同型号钢盔的重叠和冲突。钢盔内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质量严重却恶化。从左至右分别为M1935型、M1940型和M1942型钢盔。钢盔衬垫是非常复杂、昂贵的部分。该衬垫设计于1931年,是在不太舒适的M1918型衬垫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衬垫采用两条铝质衬圈将皮革的衬垫夹紧,然后再用开脚铆钉固定在钢盔的金属外壳上。两个金属衬圈夹紧后还带有“弹簧”的作用,既可以调整松紧以适应佩戴者,又可以吸收外来的撞击力量。皮革的衬垫使用的是羊毛等材质,戴起来格外的舒适。钢盔衬垫有六种尺寸,与钢盔外壳一样。在金属衬圈上标有头部的尺寸,如“64 N.A.57”,指钢盔外壳尺寸为64厘米,适合头围57厘米的人佩戴,字母“N.A.”是Neue Art(新型)的缩写。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4WEAPONS AND EQUIPMENTS OF GERMAN SOLDIER IN WW 外部的金属衬圈,固定在钢盔外壳上。缩写的“64”和“ET”:64表示钢盔外壳的尺寸,单位是厘米;“ET”代表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钢盔生产商位于塔勒(Thale)的埃森霍腾公司。M1935型钢盔上可以看到手工的金属卷边,这也是鉴别M1935型钢盔的一条重要特征。这张照片清楚地展示了将皮革衬垫固定在M1935型钢盔内部的铝制金属衬圈。M1935型钢盔上的通风孔,由孔状铆钉制成。固定内部衬垫的铆钉也能被清楚地看到。铆钉采用镀锌黄铜制造,在装备前漆有油漆。1936年由柏林迈克斯登索工厂(Brl.Kofferfabrik INH.Max Densow)生产的典型钢盔衬垫。下巴带扣采用无光泽的镁金属材料制成,与金属衬圈上固定的环状金属件是同样的材质。在M1935型钢盔上,下巴带一端穿过方形金属固定环后,两面再用铆钉铆合。5 1940年M1940型钢盔开始投入生产,并采用品质较差又廉价的猪皮代替了较贵的牛皮。照片中展示的是由不伦瑞克的舒伯特工厂(Schuberthwerk)于1943年制造的钢盔。M1940型钢盔上用油漆书写的数字“58”,是钢盔的尺寸标记。这顶钢盔是典型早期生产的产品,“Q66”的印记表明这顶钢盔由高品质的生产商,位于埃斯林根(Esslingen)的奎斯特(Quist)工厂生产。这顶大规格的钢盔全重1300克。钢盔的系列编号印在钢盔的颈背部,这个数字编号表明这顶钢盔制造于1936-1937年间。M1935型钢盔的内部,第一种类型的衬垫带有方形的铝质下巴带固定环,这种固定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变得易折损。M1940型钢盔的衬垫,是典型的1943年前生产的产品。表明这顶钢盔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