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玲的青少年时代.pdf
下载文档

ID:2357199

大小:6.12MB

页数:28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青少年时代
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的青少年时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青少年时代大师的的涂绍钧著目 录一家道中落二寄人篱下三飘零孤女四少年叛逆五展翅高飞的鸟儿六闯荡北京七初登文坛八情感世界的涟漪九不卖“女”字十办红黑受挫十一“文艺的花是带血的”001012024035060081098111127133152十二鲁迅旗帜下的斗士十三身陷囹圄十四逃离南京十五“今日武将军”十六在抗日前线十七窑洞岁月十八桑干河上尾声173189212220236247267279一 家道中落001一家道中落蜿蜒的澧水,从湘西北崇山峻岭中奔涌而出,流经临澧县境内,因司马相如在此鼓琴而得名的停弦古渡南岸。离停弦渡约莫十多里的丘陵深处,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丁玲的老家佘市镇黑胡子冲蒋家大屋便在这里。蒋家大屋曾是明清两代数位官员的府第,如今,那鳞次栉比的庄园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一处处残砖断瓦中,揣摸它昔日的威严与荣耀。湖南省临澧县(原名安福县)蒋氏家族自明清以来,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据蒋氏族谱记载,临澧蒋氏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江南行武出身的蒋氏七十一世祖蒋官一因南征有功,先后被封为永定卫、九溪002dingling卫总兵。蒋官一晚年,落屯澧州长乐西村,今属临澧县马鞍村。其后五百多年间,族中朝廷命官不乏其人。丁玲原名蒋冰之,属蒋氏九十二世。其祖父蒋定礼,为咸丰武陵辛酉科拔贡、同治庚午科举人,历任四川补用知县、贵州补用道侯知府,署理贵州普安厅同知,充光绪丙子科贵州乡试内帘试官,钦加盐运使司衔,光绪五年(1879年)病故于贵州任上。丁玲的老家黑胡子冲,便是蒋氏二房祖屋。蒋氏家族另有县城、清水堰、蒋家坪、花林坪几处豪宅,其规模之宏伟,建筑之豪华,更甚于黑胡子冲丁玲老家。当年流落民间的蒋氏家族部分器物,现陈列在临澧县博物馆内,这些文物足可见证当年蒋氏家族确曾富甲一方。据临澧县志所载,蒋氏家族拥有土地六十多万亩,从常德到京城沿途均设有蒋氏会馆,并有48家典当铺,72家钱庄。蒋氏子孙赴京应试,不必寄宿他人客栈。蒋氏家族源远流长,据蒋氏族谱记载,蒋氏历代为官,远在宋代,苏东坡、文天祥等就为蒋氏族谱写过序文,且历代子孙繁一 家道中落003衍,无不记载详尽,有据可考。随着丁玲的母亲蒋慕唐先生所著丁玲母亲自述首次在中国丁玲研究会编辑的丁玲研究(湖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上发表,让我们了解到,丁玲虽是临澧人,却是出生在常德城中外婆家,周岁以后才被接回临澧。洞庭湖滨湘西北重镇常德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先秦时代起即进入典籍。该城始建于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后期,秦为临沅县治,一条云贵和川东南通往中原及京城的古驿道横贯其间,历为湘西北军事要塞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控引巴蜀,襟带洞庭,连荆楚而接滇黔”。自汉高祖所置武陵郡治以来,曾先后改称义陵、嵩州、朗州、鼎城。清澈的沅水在城垣下蜿蜒东去,留下一串串悠远的故事、传说。因扼滇黔、川东通往京城的古驿道,历代文人学士、达官谪臣莫不流寓于此。相传舜帝曾让王于上古高士善卷,善卷坚辞不受,隐于常德沅水南岸德山(原名枉山,隋时,嵩州刺史樊子盖为彰显善卷之德,将枉山易名善德山,后简称德004dingling山,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即源于此),乃为中国隐逸文化宗师。爱国诗人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涉江,其“朝发枉渚兮,夜宿辰阳”句中的“枉渚”,亦为德山脚下的枉水。当年屈原曾流寓常德,现在城中仍有“招屈亭”、“三闾港”遗迹可寻。春申君黄歇,武陵旧志说他是武陵人,明嘉靖常德府志地理志云:“府北开元寺,相传为春申君宅”;现在城中仍有“春申阁”及“珠履坊”、“春申君墓”遗址。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于永贞元年贬为朗州司马,在常德谪居十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其名篇陋室铭亦写于常德。晚唐诗人李群玉,史称“诗篇妍丽,才力遒健”,他在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明清之际独树一帜、卓绝千古的绘画大师髡残,亦诞生在常德。更有历代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诸如谢朓、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司空图、寇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朱熹、姜夔、袁宏道、王船山、郑板桥、林则一 家道中落005徐、魏源等,均有诗作题咏于斯。及至近现代,著名的反清志士秋瑾,常德籍同盟会员、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刘复基、蒋翊武、林修梅,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等,都曾在常德城中居住或求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这座江南古城无限神韵,也让后来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丁玲,得到了最初的文化熏陶。丁玲的母亲原名余曼贞,是常德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儿。丁玲的外祖父余泽春是清武陵辛酉科拔贡,历任云南大理、普洱、楚雄等地知府,常德人称泽春公为余太守。因不满地方官僚枉法殃民,太守公于1890年辞官还乡,置寓所于常德小西门杨家牌坊。余家老宅早已在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被日军炮火毁于一旦,不可复见,只能从丁玲的作品中读到关于外祖父家的描述。1893年,泽春公病逝于常德。这一年,丁玲的母亲嫁到临澧蒋家。蒋家虽为大户,但丁玲的父亲蒋保黔3岁亡父,14岁丧母,15岁便与兄长分家单过,门下虽分得一些田产,显然已是家道中落。丁玲的父亲006dingling作为世家子弟,天资聪颖,15岁便中了秀才。他生性洒脱,亦善挥霍,待到与丁玲母亲成婚时,家中已是积蓄无多。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由于蒋保黔自幼体弱多病,后来便自学中医,开了一间药铺,有时竟还能药到病除。清朝末年,国人仍受洋务运动中“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派影响,全国各地青年学生纷纷出洋留学。当时由清政府资助的叫“官费”留学,自己出资的叫“私费”留学。丁玲的父亲也不甘沉沦,曾于1904年春,与妻弟余笠云同赴日本东京私费留学。一学期结束,他即回国筹措学费。因家中无人照料,余曼贞只得在常德城中娘家待产。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家里给她取名蒋伟,字冰之。后来,族中兄弟终于不肯借钱给蒋保黔,他的赴日留学只得中断。这对年轻的蒋保黔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1908年春便撒手人寰,年仅32岁。丁玲晚年曾回忆说: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最害怕的是我一 家道中落007丁玲的父亲蒋保黔丁玲的母亲余曼贞国传统的,前头吊着三朵棉花球的孝帽。我戴这样的孝帽的时候是三岁半,因为我父亲死了。家里人把我抱起来,给我穿上孝衣,戴上孝帽,那白色颤动的棉花球,就像是成团成团的白色的眼泪在往下抛,因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们给我戴好那帽子后,就把我放到堂屋里。堂屋的墙壁上都挂着写满了字的008dingling白布,那就是孝联,也就是挽联。可我不懂,只看到白布上乱七八糟地画了很多东西。我的母亲也穿着一身粗麻布衣服,跪在一个长的黑盒子的后面。家里人把我放在母亲的身边,于是,我就放声大哭。我不是哭我的命运,我那时根本不会理解到这是我一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就要和过去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我只是因那气氛而哭。后来,人们就把我抱开了。但那个印象,对我是深刻的,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我常想,那时候,我为什么那么痛哭,那样不安静呢?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我的不幸生活就要从此开始了?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那个时代那个痛苦的时代,那个毫无希望的,满屋都是白色的,当中放一口黑棺材的时代?那就不知道了,反正那是我的第一个印象,家里人后来告诉我,那是死,是我父亲的死。父亲死了,我母亲就完了,一 家道中落009我们也完了,我们家的一切都完了。谁知蒋保黔尸骨未寒,一群群乡绅便来逼债。余曼贞这才知道,丈夫前几年盖房子加上赌博,已欠下一身债务。此时,她只得狠心变卖家中一切财产,仅留祖茔田数亩作母子生活费用,共得三千余元大洋,将丈夫生前所欠债务悉数还清。至这年8月20日,她在空空荡荡的大宅内产下一名遗腹子,取名蒋宗大。孩子刚满月,她便接到城中弟弟的来信:“母已于九月仙去,并嘱迟给姊。现已浅葬祖山,明春等兄回,再令人来接。”此时的余曼贞,五内俱焚,禁不住纵声嚎恸,几致昏厥。1909年春节过后不久,余曼贞便又收到弟弟来信,云:“兄已回,定期于某日深葬母亲。特告现社会上有先觉者,欲强国家,首先提倡女学。因女师缺乏,特先开速成女子师范学校,定期两年毕业”并得知弟弟余笠云也是这所学校创办者之一,这无疑是给孤立无援的她打了一针强心剂。她暗自思忖,眼下家破人亡,一双幼小的010dingling儿女嗷嗷待哺,孤儿寡母,如此空守在这蒋家大宅,终将不是长久之计。好在自己还不过三十来岁,如能咬咬牙,前去投考女师,将来谋个小学教员的职位,或可绝处逢生,完成两个孩子的教育培养。主意打定,她一方面复函弟弟,嘱代为报名,一方面还得去征得蒋保黔兄长的同意,因为在他们蒋家,如所有封建士族家庭一样,女眷对外无丝毫权利,有事非告房族伯叔不可。好在族兄深晓世理,待弟媳申明事之轻重,倒也没有怎么为难她。不几日,余曼贞便将大门锁闭,带着一挑行李和两个孩子,凄然别此伤心之地。没想到刚出村口,转过一个山坳,突然冒出两名大汉,拦住她们的轿子,高声吼道:“不还钱就走,休想!快还钱!”此时,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只见母亲一边镇地让轿夫落轿,一边从容走出轿门,严厉地说道:“我已将所有的账都还清了,还欠你们什么钱?你们这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要钱,你们跟我上县衙门去要!”拦轿人见要去县衙门见官,连忙赔笑道:“三太太,我等不过是二老一 家道中落011爷家当差的那钱,以后再说吧。”说罢,便灰溜溜地走开了。此时,年幼的丁玲看见母亲刚毅的脸上,滚落两行晶莹的泪珠012dingling二寄人篱下回到常德,丁玲的母亲余曼贞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蒋胜眉,字慕唐,以示不向命运低头,立志胜过须眉之意。由于家学渊源的熏陶,少时她便能诗会文,遂很快通过入学考试。4岁多的冰之也跟在她身边,一同进了常德速成女子师范学校幼稚班。一个名门望族的新寡,母女同时入学,这在当时,免不了招致街坊们的非议,蒋慕唐全然不顾。只是富家小姐们上学均为轿子接送,她们母女却是青衣素裙,步行上学,风雨无阻。每天,蒋慕唐几乎都是第一个进校,早到是便于自习,放学后则总是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赶回去给襁褓中的幼子喂奶。孩子体弱多病,她每每看书至深夜,时时须探视小孩,深恐有半点差二寄人篱下013池。在同学中,她年届三十,年岁最大,且身边有拖累,却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每期学业。好在她为人谦和,与同学们相处甚好。其时,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妇女运动先驱之一的向警予(原名向俊贤),也考入这所学校就读,恰与她同班。蒋慕唐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甲班只二十余人,而外县居多数。我亦略现活泼,胆子也大点了。与同级者,更觉亲爱,其中有一十余岁姓白者(即向警予烈士。母亲写回忆录是在1941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她不能直写烈士姓名丁玲注),与我更说得来,学问道德,可为全校之冠。她对我亦较他人合得来些,真可谓忘年之交。还有唐氏姊妹,及伊表妹,均少年英俊,学识俱优。还有几位,其志趣亦不凡。她们服我不畏艰苦,立此雄志,我亦钦佩她们见解高超。”不久,蒋慕唐便在一个星期天邀向警予、胡善伦、余子敏、许友莲、唐婉芬、翦万镛诸好友至弟弟家中小聚,成为金兰结社盟友。金兰结社的誓约大意为:“姐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014dingling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母亲的举动,本无可非议,但幼小的冰之,却在无意中听到三舅妈的不满。三舅妈向三舅发牢骚说:“哼!我们那位姑奶奶呀,拖儿带女住在我们家里吃喝拉撒不算,还供他们上学,我这做弟媳的够大度了。想不到昨天还带了一大帮学友来,和王敏芝,还有个叫什么向警予的她们六七个人搞什么金兰结社的把戏,闹得天翻地覆。我这个掌家的,还得赔着笑脸,好酒好菜招待!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不管,我也会放大水排呢!”这样,住在舅父家中,每天和母亲及表哥表弟上学,少年冰之表面上无忧无虑,但在幼小心灵的深处,无时不承受着寄人篱下的痛苦。直到晚年,她对初来舅父家中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当地习俗,大年三十吃年饭,家家都要放鞭炮,从清早到晚上,整个常德城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舅舅家吃过年饭,堂屋里铺上了大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