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356342

大小:2.08MB

页数:19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业 集群 视角 高职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姚奇富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 产 姚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研究 中国 G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第 号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姚奇富 著责任编辑 吴伟伟 weiweiwu zju edu cn封面设计 十木米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 号 邮政编码)(网址:http:www zjupress com)排 版 浙江时代出版服务有限公司印 刷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mm mm 印 张 字 数 千版 印 次 年 月第 版 年 月第 次印刷书 号 ISBN 定 价 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l 序进入 世纪以来,各国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挑战,产业集群的竞争已经成为主要的竞争模式,而集群竞争的实践和政策的关注则是世界性的:年起,欧美国家实行了集群战略(Cluster Initiative,简称CI);年、年美国发表了集群的绿皮书和政策白皮书;此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纷纷发表研究报告以推动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进一步深化展开,我国即将迎来产业集群大整合、大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学习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主动探索、积极试验,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打造有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该专著的写作就是基于该背景之下的。该书沿着“产业集群竞争 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路径和保障)以高职总部 基地这一创新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办学模式)集群竞争背景下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思路展开论述。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阐述区域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产业背景 产业集群竞争,并对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的内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及其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是关于产业集群创新(我国现阶段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l2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与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关系的论述,主要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专业的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该章是在第一章中“升级”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化。第三章是关于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工学结合 的论述,从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内涵出发,结合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例(以课程为载体),有选择性地介绍了国(境)外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尤其是教学工厂模式的运行情况,从而为后面的本土化案例推介作铺垫。确切地说,该章是第二章的延伸和细化。第四章是关于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 校企结合基本模式的论述,讨论了三种基本的校企合作模式:“点 点”模式、“点 线”模式、“点 面”模式,并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展开进一步地剖析。第五章是关于集群竞争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 的介绍,从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竞争的基本关系出发,主要就两个方面 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的理论框架以及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的宁波实践 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基本结论:高职“总部 基地”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基于宁波经济新发展的一种创新和具体运用。本章由此也将产业集群与其特殊经济现象“总部经济”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近年来在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中步伐稳健、成绩突出的省级示范性高职。近年来,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外向型经济活跃、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正在稳健成长,学校紧扣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优势和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并提炼了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和“点 点”、“点 线”、“点 面”的校企合作模式。该书也是对这些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较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竞争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的议题,并明确提出了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从而填补了该方面的空白。其具体表现是“四新”:引入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总部经济理论,从而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特别是有关职业教育的经济学研究;通过“产业集群竞争与总部经济”的对接,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及其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和分析范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总部 基地”模式;为高职教育如何应对 序l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根本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石伟平博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 月 目 录第一章 产业集群竞争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第一节 产业集群竞争的内涵()第二节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三节 产业集群竞争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系()第二章 产业集群创新:呼唤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第一节 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第二节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专业的转型发展()第三节 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第三章 工学结合: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第一节 工学结合的内涵()第二节 课程开发方法及教学工厂解析()第三节 实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课程()第四章 校企合作模式: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保障()第一节 “点 点”模式:“订单式”校企合作()第二节 “点 线”模式:“协会学校型”校企合作()第三节 “点 面”模式:“政校企型”校企合作()第五章 集群竞争视角下的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第一节 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竞争的关系()第二节 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三节 高职“总部 基地”办学模式的宁波实践()参考文献()后 记()第一章 产业集群竞争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l1 第一章 产业集群竞争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第一节 产业集群竞争的内涵一、产业集群竞争的内涵(一)产业集群理论综述以及基本含义迄今为止,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有: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韦伯论述了工业区位决定因素以及工业集聚的原因,他认为一个地区是否能形成产业集聚取决于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世纪 年代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彭德曼、普罗勃斯特等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等人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他们认为 世纪的经济增长是以结构变化为特征的、各产业此消彼长、非均衡的增长,并提出了推动性单位和增长极的概念;美国区域科学家艾萨德提出了产业综合体理论,他认为产业综合体是一区域内的厂商由于存在着经营方面密切的联系而产生网络外部效应;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因果积累论,他认为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过程是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积累结果;胡佛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产业聚集最佳规模理论,他认为在l2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每个产业聚集区域都有一个最佳的聚集规模 如果产业集聚规模太小则不能达到聚集能产生的最佳效果,而集聚规模太大则可能使聚集产生的效果降低。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 勒施提出了产业积聚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有秩序的,在地理上可以分为点状集群和平面集群;在产业方面可以分为同类产业集群和不同类产业集群,同类产业产生集群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产生外部经济以节约生产费用,便于与需求方的接触,降低成本,增加对集中市场的需求并进一步刺激生产集中,而不同类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便利的交通、廉价的水电、劳动力市场以及各种公共设施,丰富的产品种类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生产集群促进了相关辅助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集群工业环境。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论认为:产业在一定地域聚集会使更多的知识、信息、技能、新思想等在集群区的企业内部迅速传播和应用,产业区熟练的专业化劳动力的可得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相关配套辅助产业的成长和专业化协作,并提高了专业化设备的利用效率。但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缺少严格的数理模型,使得这一理论长期游离于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之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首次把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引入了产业集群理论,并进行了严密的数理论证。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企业和劳动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递增的要素回报只在集聚发生区位的有限的空间领域中表现出来。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但是克鲁格曼的这一理论忽略了技术产生的外部经济,所以不具有一般性。另外,多位经济学家提出的新产业区理论则认为由于区内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之间既可以是竞争对手又可以是盟友。多位经济学家先后进行过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研究表明:虽然他们对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的具体解释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普遍认为新经济区的基础是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新产业区的竞争优势在于区域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新产业经济学的另一个创新点是产业的集聚虽然是为了降低成本,但雇佣成本较高的专业化高素质劳动力、付出昂贵的技术转让费等多种形 第一章 产业集群竞争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l3 式的高成本投入也可以使新产业区获得发展的优势;科特等人将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引用到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纵向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空间结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之间相互抉择并促使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学者仇保兴等人从经济学交易成本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他们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一些独立自主又相互联系的企业依靠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和相互协调建立起来的组织。这一组织结构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因而介于二者之间。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等人则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并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种企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它依附于本地社会的历史根源,形成于本区域内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集合。目前,学者们虽然对集群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仍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集群在地域集聚和空间上接近的特性;()集群内的企业有着非常活跃的创新交互过程,知识转移和分享非常频繁,形成一个知识产生和分享的密集区,因此产业集群通常能引导创新集群;()成功的集群需要悠久的历史根基,新集群的出现需要时间积累;()产业间的功能性联系和相互依存及其动态发展构成集群演化的基本特征;()支持信息交流的社会基础设施及社会资本(如社会关系和信任等)构成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促进了集群的生成和演化。通过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产业集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经济组织形态,它受到诸如区位、社会文化、政治、地理条件、劳动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自组织性、机构稠密性、地方根植性、网络性、竞争与合作性、分工协作性、创新性、开放性、知识的传播性等特点。综上所述,我们重申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一群在地理上邻近而且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具有产业联系并且能够相互影响。通过联系和互动,在区域中产生外部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且在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技术创新。它们相互之间进行竞争与合作、共享各种资源,共同维系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二)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综述与涵义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三种有关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包括:要素说、结构说和能力说。l4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畅 要素说要素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波特。他从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对产业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