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pdf
下载文档

ID:2355478

大小:6.02MB

页数:92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 14396 2016 疾病 分类 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
I C S1 1.0 2 0C5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1 4 3 9 62 0 1 6代替G B/T1 4 3 9 62 0 0 1疾 病 分 类 与 代 码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o d e so fd i s e a s e s2 0 1 6-1 0-1 3发布2 0 1 7-0 2-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目 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15 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16 章与节37 3位数类目1 08 4位数亚目6 49 6位数扩展码3 1 6G B/T1 4 3 9 62 0 1 6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 B/T1 4 3 9 62 0 0 1 疾病分类与代码。本标准与G B/T1 4 3 9 62 0 0 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1 3 4 0 3条疾病分类名称与代码;增加了经扩展的2 2 9 0 8条疾病的代码,由原来的4位数增至6位数。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华北油田公司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爱民、孟群、吴韫宏、陈彩霞、王才有、伍晓玲、秦安京、尤瑞玉、王文达、周晓鸰、赵青、廖爱民、刘海民、慈璞娲、常彪、郭萍、韩宝泉、张丽、李蓓、李斌、陈舒兰、隗和红、鲁扬、付宏映、林海丽、范玮然、刘一豪、李丽静、温千发、李国栋、徐长妍、程成、赵莉、季宏波、孙木、吴良明、陈斌、余晓红、王春杰、张静、熊莺、莫艳红、苏亚妮、杨霞、马家润、柏金喜、索冠伟、程丽君、赵学英、丛丽娜、陈雯、黄晓亮、郭默宁、沈剑峰、韩玉哲。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T1 4 3 9 61 9 9 3、G B/T1 4 3 9 62 0 0 1。G B/T1 4 3 9 62 0 1 6引 言 对I C D-1 0的扩展修订全面考虑了国家层面的要求、卫生行政科学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和医疗付款的需求,因而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为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 C D-1 0的本地化,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应用I C D,本标准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 C D-1 0,在原编码位数基础上扩展12位数字,用于更详细地表达临床常见的疾病、医疗行政部门关注的重大疾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所列的疾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 D C)要求上报的传染病以及医院采用临床路径管理的疾病等,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医院评审、重点学科评审和传染病报告等需要。这些疾病条目来源于部分省市疾病编码字典库及医院疾病数据库。G B/T1 4 3 9 62 0 1 6疾 病 分 类 与 代 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外部原因、与保健机构接触的非医疗理由和肿瘤形态学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人口管理等部门中对疾病、伤残等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与交换、统计分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 C D-1 0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 e a s e s,1 0 t hr e v i s i o n)I C D-O-3 国际肿瘤分类(第三版)(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 e a s e s f o ro n c o l o g y)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疾病分类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 e a s e s将各种疾病按某些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4 符号4.1 剑号“”: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应对该代码进行汇总和统计。4.2 星号“*”: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5 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5.1 分类原则采用以病因为主,同时包括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为分类轴心的基本原则。5.2 编码形式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除外。即采用字母数字混合编码体系,第1位为英文字母,后5位为阿拉伯数字。5.3 前3位编码5.3.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的编码范围为A 0 0R 9 9。5.3.2 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为S 0 0T 9 8。1G B/T1 4 3 9 62 0 1 65.3.3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编码范围为V 0 1Y 9 8。5.3.4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的编码范围为Z 0 0Z 9 9。5.3.5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为U 0 0U 9 9。5.3.6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采用英文字母“M”加3位数字或4位数字表示,部分编码条目引自I C D-O-3中的M 8 0 0M 9 9 8。在4位数后加“/”和1位数字,表示肿瘤的性质:a)/0:表示良性肿瘤;b)/1:表示良性或恶性未肯定(交界恶性);c)/2:表示原位癌;d)/3:表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e)/6:表示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5.4 前4位编码为I C D-1 0亚目码。4位数亚目码是3位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义。示例:急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K 3 5.1。详见4位数亚目表。5.5 扩展码(第5、6位)5.5.1 扩展规则5.5.1.1 根据解剖部位、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的分类轴心进行扩展。5.5.1.2 以解剖部位为轴心,按解剖系统的部位由上而下,先里后外,范围从大到小;器官及神经系统等,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双在前单在后,从前到后,范围从大到小。5.5.1.3 以临床表现、病因、病理为轴心,按拼音AZ顺序排列。以下情况不按拼音AZ顺序排列,按下面顺序排列:a)表示程度:急性、慢性、亚急性,I、I I、I I I;b)数字:1、2、3,一、二、三;c)希腊字母:按顺序。5.5.2 细目编码指5位数编码,它们出现在I C D-1 0的第1 3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第1 9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第2 0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中。I C D-1 0中细目是选择性使用的编码,为了避免条目过多,除1 9章中表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必须使用,其余不采用5位编码,即除第1 9章的5位数编码有特定意义外,其他章的5位数没有特定的意义。5.5.3 6位数扩展编码6位数扩展编码指在I C D-1 0原编码位数上扩展12位数的编码,扩展后的疾病编码达到6位数。尾号为“0 0”的编码是原亚目编码的扩展,相当于这个条目的残余编码。尾号不是“0 0”的编码是增加的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条目。肿瘤形态学编码则在组织类型编码部位增加1位数,可在原组织学类型的基础上细分类。5.6 主要编码6位数的扩展编码列有主要编码栏,说明该编码可作主要编码,也可以根据多数编码的规则作为附加编码。2G B/T1 4 3 9 62 0 1 65.7 附加编码6位数的扩展编码列有附加编码栏,说明该编码只能作为附加编码,不能作为主要编码使用。6 章与节疾病分类与代码按章与节划分,内容见表1。表1 章与节章编码章、节名称第1章A 0 0-B 9 9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 0 0-A 0 9肠道传染病A 1 5-A 1 9结核病A 2 0-A 2 8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 3 0-A 4 9其他细菌性疾病A 5 0-A 6 4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 6 5-A 6 9其他螺旋体病A 7 0-A 7 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 7 5-A 7 9立克次体病A 8 0-A 8 9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A 9 0-A 9 9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B 0 0-B 0 9特征为皮肤和黏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B 1 5-B 1 9病毒性肝炎B 2 0-B 2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 病B 2 5-B 3 4其他病毒性疾病B 3 5-B 4 9真菌病B 5 0-B 6 4原虫性疾病B 6 5-B 8 3蠕虫病B 8 5-B 8 9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 9 0-B 9 4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 9 5-B 9 8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 9 9-B 9 9其他传染病第2章C 0 0-D 4 8肿瘤C 0 0-C 1 4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 1 5-C 2 6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 3 0-C 3 9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 4 0-C 4 1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 4 3-C 4 4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 4 5-C 4 9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 5 0-C 5 0乳房恶性肿瘤C 5 1-C 5 8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 6 0-C 6 3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3G B/T1 4 3 9 62 0 1 6表1(续)章编码章、节名称第2章C 6 4-C 6 8泌尿道恶性肿瘤C 6 9-C 7 2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 7 3-C 7 5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 7 6-C 8 0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 8 1-C 9 6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 9 7独立的多个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D 0 0-D 0 9原位肿瘤D 1 0-D 3 6良性肿瘤D 3 7-D 4 8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3章D 5 0-D 8 9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 5 0-D 5 3营养性贫血D 5 5-D 5 9溶血性贫血D 6 0-D 6 4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 6 5-D 6 9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 7 0-D 7 7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 8 0-D 8 9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第4章E 0 0-E 9 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 0 0-E 0 7甲状腺疾患E 1 0-E 1 4糖尿病E 1 5-E 1 6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 2 0-E 3 5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 4 0-E 4 6营养不良E 5 0-E 6 4其他营养缺乏E 6 5-E 6 8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 7 0-E 9 0代谢紊乱第5章F 0 0-F 9 9精神和行为障碍F 0 0-F 0 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 1 0-F 1 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 2 0-F 2 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 3 0-F 3 9心境 情感 障碍F 4 0-F 4 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F 5 0-F 5 9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