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资本论
专题研究
1前 言前 言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心血的思想结晶。他从1843年在巴黎开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历时40年持续、艰苦卓绝的勤奋探讨,以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阅读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大量的经济学文献和其他文献,先后写出了八份手稿,总量有数百万字之多。最后在恩格斯、考茨基等人的整理、帮助下,形成了资本论四卷这一辉煌巨著。在经济学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职业,没有自己的收入,毕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中而不顾及其他,以40个春秋、40个冬夏的持之以恒,甚至废寝忘食,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孜孜以求,勤奋地耕耘在经济学研究的田野上,以其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人类这样一座鸿篇巨制的丰碑。为写一部著作,投入的精力之大,参考的文献之广,持续研究的时间之长,写作中的手稿之多,研究的态度之严,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毁誉不一。然而,1998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其新闻网页,举行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公开投票,结果前三名依次为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居于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首。这就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社会、历史、公众的客观评价!尽管政治立场各异,西方学者仍把马克思列为历史上十大经济学家之一,把资本论列为影响人类命运的16本书之一。我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即1977级)大学生。入学后开始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2 资 本 论学习,毕业后一直在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浓厚兴趣,也一直在从事着相关的研究工作。这部专著就是我研究资本论三十多年的一个总结。其中的一些初步观点,曾经在哲学研究、复旦学报、学术月刊、武汉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求是学刊、河北学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有的还为文摘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转摘。现在把这些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深入研究、整理成册,奉献给读者。希望它能对我国的资本论研究起到微薄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期待着同行的批评指正。杨欢进 2011年7月6日1目 录contents目 录第一章 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第一节 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与基本含义 /2一、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 /2二、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方式概念的不同理解 /3三、生产方式概念的含义 /4第二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 /8一、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一贯思想中来 把握 /8二、在马克思类似论述的分析中来考察 /10三、在资本论本身的逻辑中来分析 /13第三节 对有关争论的辨析 /15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观点 /15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观点 /16第四节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完善 /18一、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更新而不在于研究对 象的根本性调整 /18二、经济学要大力开展对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19三、经济学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研究 /212 资 本 论第二章 资本论中的所有制范畴 /23第一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范畴 /23一、所有制范畴的使用 /23二、所有制范畴的含义 /24第二节 资本论中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及其作用 /26一、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重要作用 /26二、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7三、生产要素的分配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29四、生产要素分配不构成生产关系一个独立的方面 /32第三节 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33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33二、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淆 /34第四节 围绕马克思所有制范畴争论中的几个问题 /37一、所有制是“直接生产中的关系和过程”的观点 /37二、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等同论、广义狭义论 /39第五节 经济学中的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 /40一、所有制与经济学 /40二、经济学体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42三、经济变革中的所有制研究 /47第三章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所有权思想 /49第一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经济学含义及其社会经济性质 /50一、劳动力所有权的含义 /50二、劳动力所有权的所属关系与劳动力对人体的自然从属关 系的区别 /513目 录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形成 /53一、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萌芽阶段 /53二、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基本成熟阶段 /54三、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形成阶段 /55第三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各种形式 /56一、劳动力的原始共同体所有权 /56二、劳动力的他人所有权 /57三、劳动力的部分他人所有权 /58四、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59第四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地位和作用 /62一、每一社会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62二、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共同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63三、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共同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 /63第五节 劳动力所有权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关系 /64一、对朱春燕几个观点的商榷 /64二、对谢吉斌几个观点的商榷 /67第六节 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见及其意义 /73一、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言 /73二、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预言的现实意义 /74三、马克思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75四、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规范分析 /81第四章 资本论中社会生产关系范畴 /84第一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特征 /84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854 资 本 论二、资本论对社会生产关系客观性的深刻论证 /86第二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整体性特征 /88一、社会生产关系整体性特征的一般原理 /88二、生产关系四环节的内在联系 /89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特征 /91一、关于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评论 /91二、资本论中对生产关系历史性的分析 /92第四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继承性特征 /94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的思想 /94二、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是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重要方面 /95三、明确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96第五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层次性特征 /97一、资本论对社会生产关系层次性的研究 /97二、我国学术界对社会生产关系层次性的研究 /97第五章 资本论划分“社会生产关系”标志的理论 /100第一节 资本论提出的三个标志 /100一、第一个标志:劳动资料 /101二、第二个标志:生产要素结合方式 /101三、第三个标志:剩余劳动的形式 /104四、是划分社会生产关系的标志还是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 标志 /105第二节 三个标志的相互关系 /105一、三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06二、生产要素结合方式是起主要作用的基本标志 /1075目 录三、明确生产要素结合方式作为区分不同生产关系基本标志的重要 意义 /108第六章 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研究 /110第一节 对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研究对象论述的理解 /110一、对导言有关论述的理解 /110二、对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有关论述的理解 /112第二节 资本论体系中对生产力研究的处理 /113一、资本论中确实涉及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生产力 /113二、资本论中对使用价值的分析 /114三、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的分析 /114四、资本论中对生产发展三阶段的分析 /115第三节 经济学体系中生产力研究的争论 /117一、早期的争论 /117二、中国围绕平心的生产力理论展开的争论 /117三、苏联六七十年代的讨论 /119四、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 /121五、以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中的生产力研究 /122第四节 最优选择: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经济学 /126一、生产力是一个亟须系统研究的经济领域 /126二、政治经济学无法容纳更多的生产力研究 /127三、实行合理分工,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经济学 /130第七章 资本论中的交换与流通理论 /135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交换理论 /1356 资 本 论一、资本论中的商品理论 /135二、资本论中的价值理论 /137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 /139一、资本的循环理论 /140二、资本的周转理论 /140三、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141第三节 资本论中交换与流通理论的特点 /141一、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交换处理上的突出特征 /141二、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交换与流通理论的成功与不足 /143第八章 资本论中的“生产时间”概念 /148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时间的基本原理 /148一、生产时间在整个循环时间中的地位和作用 /148二、生产时间的含义 /149三、生产时间的构成 /150第二节 对“生产时间”划分的几种误解 /154一、储备时间不应包括在生产过程时间当中 /154二、“生产过程时间”不包括“停工时间”/157三、对两个图示的评论 /161第九章 资本论中的分配理论 /162第一节 分配范畴的含义 /162一、资本论中关于分配的定义 /162二、马克思分配定义的启示 /164第二节 资本论的分配分析范式 /1657目 录一、把分配分散在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来研究 /165二、特别强调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166第三节 资本论中的“工资”范畴及其属性 /168一、工资范畴所反映的是不是分配关系 /168二、雇佣工人有无参与分配的资格与权利 /171三、工资属于交换还是分配 /174第四节 马克思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 /176一、马克思对“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概念的科学地界定 /176二、马克思对产品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揭示 /177三、马克思指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的普遍适用性 /180第五节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189一、问题缘起 /189二、关于银行资本 /190三、关于银行利润 /191第十章 资本论中的消费研究及启示 /193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基本观点 /194一、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理解的争议 /194二、从有关论述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195三、从马克思类似论述中来把握 /198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消费研究 /199一、资本论中消费研究的两个特点 /199二、资本论中消费研究的理论依据 /201第三节 对消费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的看法 /205一、关于消费规律问题的争论 /2058 资 本 论二、关于在一定限度内研究消费的问题 /209第四节 新背景下的消费研究 /211一、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对消费研究的影响 /211二、经济学任务的变换对消费研究的影响 /213三、新经济学加强消费研究的方向与原则 /214第十一章 资本论中的粮食储备变型理论 /217第一节 马克思的储备形式理论与粮食储备的不同形式 /217一、马克思的储备的社会形式理论 /217二、粮食储备的不同形式 /219第二节 粮食储备形式变换引起危机的理论 /221一、马克思粮食储备形式变换引起危机的理论 /221二、粮食储备转型中易导致危机的原理 /221第三节 我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粮食储备变型 /222一、“卖粮难”与粮食不过关的“二律背反”/222二、我国市场发育中的粮食储备变型 /223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粮食储备制度 /224第十二章 资本论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思想及其反思 /226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思想的基本 要点 /226一、资本关系下生产社会化程度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必然 趋势 /226二、资本的积聚、集中和信用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社 会化程度 /2279目 录三、生产的社会化必然导致私有制丧失存在的客观基础 /228第二节 失误与偏差: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229一、社会化大生产理论上的失误 /229二、社会化大生产实践中偏差 /229第三节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灵魂 /231一、中国社会化大生产实践教训的反思 /231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32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和运作的基础或灵魂 /233第四节 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误区 /235一、企业规模大小并不直接等同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235二、机械化大工业并不直接等同于社会化大生产 /236第五节 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