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腹黑者
必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1目录目录孙子兵法/1孙武(原著):东方兵学的鼻祖/3第一篇计策篇:兵前“五法”,先谋 后动/11第二篇作战篇:抢“借”攻坚,借鸡生蛋/19第三篇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4第四篇军形篇:用兵“五则”,先于不败/29第五篇兵势篇:先声夺人,正奇相激/35第六篇虚实篇:虚实游斗,出其不意/40第七篇军争篇:灵活用法,避精取糟/46第八篇九变篇:灵活指挥,针锋相对/51第九篇行军篇:趋利避害,变不离宗/55第十篇地形篇:行而避害,扩而有法/62第十一篇九地篇:静动有致,首尾呼应/68第十二篇火攻篇:五火争锋,三思而行/75第十三篇用间篇:五间俱起,无可阻挡/80三十六计/85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集大成者/87吴起:三十六计思想来源之一/89瞒天过海:掩饰本相,直取目的/93围魏救赵:直挖本源,反败为胜/98借刀杀人:巧借他人,背后操纵/102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用精取糟/106趁火打劫:乘敌之危,就势取胜/110声东击西:指东打西,混淆视听/113无中生有:无亦可有,虚实结合/115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2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中取益/119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渔人之利/122笑里藏刀:笑以待人,刀藏其内/125李代桃僵:投桃报李,弃车保帅/128顺手牵羊:取夺微小,顺势而变/131打草惊蛇:牵发动身,险藏其内/134借尸还魂:抓其腐朽,为我所用/137调虎离山:牵其强势,攻其敌后/141欲擒故纵:网开一面,一举灭敌/145抛砖引玉:雷同引诱,诱敌深入/149擒贼擒王:射人射马,用箭用长/152釜底抽薪:从其本源,攻其弱点/156浑水摸鱼:借机行事,巧达目的/160金蝉脱壳:留以其表,其主远走/164关门捉贼:十面埋伏,一网打尽/168远交近攻:先解近渴,放远目光/172假道伐虢:乘虚而入,再取一益/175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转换角度/178指桑骂槐:杀鸡儆猴,曲意达标/181假痴不癫:装疯卖傻,以退为进/184上屋抽梯:断其后路,激己消敌/187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190反客为主:逆转形势,我做主动/194美人计:投其所好,糖衣诱惑/198空城计:稳定内部,以外对敌/202反间计:亦真亦假,使其反目/206苦肉计:假以自残,以间他人/210连环计:多重攻势,模糊视线/213走为上:看准局势,巧妙脱身/2163目录附录一曹操批注孙子兵法/221计策篇第一/223作战篇第二/226谋攻篇第三/229军形篇第四/233兵势篇第五/235虚实篇第六/238军争篇第七/241九变篇第八/244行军篇第九/247地形篇第十/251九地篇第十一/254火攻篇第十二/261用间篇第十三/262附录二尉缭子/265天官第一/267兵谈第二/268 制谈第三/271战威第四/274兵权第五/277守权第六/280十二陵第七/282武议第八/282将理第九/287原官第十/288治本第十一/289战权第十二/291重刑令第十三/292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4伍制令第十四/293分塞令第十五/294束伍令第十六/295经卒令第十七/296勒卒令第十八/297将令第十九/298踵军令第二十/299兵教上第二十一/300兵教下第二十二/302兵令上第二十三/305兵令下第二十四/3071前言前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思想精邃且富有前瞻性,其逻辑缜密严谨。孙子兵法成书大约是在春秋末期,作者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伟大军事家孙武。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对我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中国历代用兵者,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了高超的用兵谋略,以此来指导实际作战中的用兵之法,它也是现在研究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历史上第一个系统为孙子兵法作注解的人就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这也为我们后人更好地研究这部奇书打开了门。三十六计也是兵家谋略的典范之作,它最早见于南齐书,语出王敬则传,檀道济兵败,用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走为上策”,此后,三十六计便在民间各处流传开来。在此书中,“借刀杀人”“金蝉脱壳”等三十六条计策各由熟话概括,用一两句以释其义,加起来也就不过区区几百字,但是却字字珠玑,每一字一句无不是在谈智谋,措辞简约易懂,集成世人之大智慧。到了今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已经不仅仅是兵家言论,它们的应用几乎已经触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两本书中获益,他们懂得“变通”,能将兵法计谋化为己用。无论是商场、管理、交际还是生活方面,你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兵法的踪影。例如,美国著名的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就将孙子兵法列为他们的教学参考书,并且严令学生要刻苦钻研,学以致用。日本松下电器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也十分推崇孙子兵法,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运用其中的思想来管理每一名员工。像类似这样的范例,已经多得无法估量。事实证明,孙子兵法带给世人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谋”,而具有了更加深刻化和生活化的内涵。编者编辑这本书,本意是想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两本古书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便采用“经典重现”“古文译读”“前沿诠释”的综合形式进行解读。在“前沿诠释”部分用解说的方式,让读者在风云变幻中理解兵法的奥义。当然,本书并不是不着边际地进行想象,而是用真实的事例更加精确、合理地解读与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2义。这两本书的原著文章词简意深,比较难懂。因此,在释义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数位知名历史学者参与其中,并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战役与原文相结合,从而分析出其中的兵法思想。例如,孙子在书中提到怎样巧妙地运用间谍的手法,因为他认为这样就能够准确有效地知晓对方的情况,等到带兵打仗的时候,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我方的损失,这样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间谍的事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和貂蝉都有幸承担了这一职责。而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运用得最到位的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倒霉的蒋干了,他两次渡江,自以为获取了军事机密,没想到却中了周瑜的计谋,反而将曹操大军害得一败涂地。就这样,原文与译文对应,译文与典故对应,再加上专家对文章的解析点评,为读者展现了一部通俗易懂、耐看实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子兵法3孙武(原著):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字长卿,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后世之人均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在战乱期间曾将自己所著兵法十三篇敬献给吴王阖闾,吴王当即授命孙武为战前将领。孙武每每出兵打仗,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史记中记载孙武曾与伍子胥一起率领六万精兵打败了楚国二十万大军,成功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兵法,也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后来享誉国际,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如果追溯孙武远祖的历史,他祖上其实不姓孙,而是姓陈。据史料记载,他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孙武自幼生在将门之家,自然会受到家族门风的熏陶,他从小就表现得十分聪慧睿智、机敏过人,而且他还勤奋好学、喜欢思考、富有主见。每当家人从朝中回到家里时,孙武总喜欢跟在他们身后,缠着他们,让他们不停地给自己讲各种历史故事。他尤其喜欢听有关战争的故事,而且是百听不厌。时间一长,旁边跟着伺候他的人对这些故事都耳熟能详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他的家人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把他听来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这些伺候他的人听。除了喜欢听各种历史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自祖上起,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精通兵法之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贵族世家,所以家中收藏了各种兵书。比如说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还有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竹简,把他们家藏书的阁楼塞得满满的。所以孙武小时候最喜欢请教家人和老师。如果还是觉得不明白的话,他就直接去问他的父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字长卿,因其所著兵法十三篇被尊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之鼻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4亲、祖父,直到自己真的搞明白了。有一次,孙武在兵书中读到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思来想去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老师很意外,怎么今天孙武问的问题这么简单,于是就随口解释说:“祀是祭祀,戎是兵戎。”孙武看了看老师,希望老师能解释得更明白,可是老师却不继续往下说了。孙武便仰着头接着问:“祭祀是人们对逝者或是天物的一种精神寄托,怎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老师细想,觉得孙武说得有道理,可是自己一时半会儿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孙武接着说:“我想,只有兵道才是国家的大事,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是不可不察的大事。”刚刚长到8岁,孙武就被家人送到了“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在那里接受正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庠序”的主修课程。“五教”就是指五种人们常常提及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就是指六种最基础的科目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年幼的孙武本来就天资聪颖,对其他人来说那些晦涩难懂的“五教”伦理还有“六学”基础课,他只要看过两三遍就可以烂熟于心。其他学生还在那埋头苦读,他却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玩了。有一次,老师看见其他学生都在专心学习,唯独不见孙武,以为他一定又出去贪玩了,就把他叫回来准备狠狠地责罚一顿。老师先翻开书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拿出来提问孙武,结果孙武对答如流。老师找不到责罚孙武的理由,无奈之下只好作罢。时间长了,老师发现孙武天赋异禀,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就更加用心地教育他了。在学堂上所学的所有课程中,孙武对“六学”中的“射”和“御”最感兴趣。老师为他们讲解了“射”和“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射”和“御”不仅是在战场厮杀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当时齐国社会参加各种竞技活动的主要比赛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追逐比赛,这也是当时齐国选将取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很多有志之士希望以此来展现自我,获取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后母戊大方鼎。此鼎是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高 1.33 米,重875 公斤。鼎腹壁宽厚像墙,宽大肥厚的耳朵装饰猛虎咬人的纹样,鼎体四周是雷纹,四角是兽面纹,腹壁上铸着“后母戊”铭文。孙子兵法5在接下来的系统学习中,老师还为他们详细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此风大约要追溯到夏商时期,或许比这更早一些。齐地当时为蛮夷之地,当地的人民都喜欢骑马涉猎,后来齐地就以善射而闻名遐迩。用象形文字的架构解释夷人的“夷”字就是由“大”(像正面伸臂的人形)的身上挎着“弓”组成。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东夷有一个叫做羿的英雄,他拥有超凡的神力,用弓箭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还曾有传说,说他射瞎了河伯的眼睛,射死了封豕长蛇,甚至射死了名叫大风的猛禽。羿在当地为民除害,百姓们都很尊敬他,后世的人尊称他为“后羿”。史记秦本纪记载,殷商时期,在齐地有一个叫蜚蠊的英雄,他是一个飞毛腿,行走特别快,一生都在战斗中度过,最后战死在了海边。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灭殷商,尚武风俗得以传承,并且在齐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这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是打败殷商后,姜太公在受封之日曾经得到武王专门赋予的可以征伐的特权,这样,太公就可以代表周朝征战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的风俗也就成为必然。史书中曾记载,齐国曾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第二个原因就是跟当时齐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肥美的水草植被加之气候温和,很适合发展畜牧业,尤其能为军队提供优良的马匹,所以齐地的人擅长养马。从齐桓公开始,齐国的马匹在各诸侯国中就是最多的,有一次齐桓公就一次性地赠予卫国良马三百匹。当时孙武的家族就居住在齐国的养马基地。所以受尚武精神的影响,当时齐国上上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