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腔洋调实验录上_石林著.pdf
下载文档

ID:2354116

大小:24.25MB

页数:27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洋腔洋调实验录 上_石林著 洋腔洋调 实验 石林
洋腔洋调实验录(上)石林 著北京广州上海西安书名洋腔洋调实验录(上)YANGQIANGYANGDIAOSHIYANLU(SHANG)著者石 林责任编辑 詹燕徽排版设计刘敬利出版发行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 137 号邮编100010电话010-64038355(发行)64033507(总编室)网址http:/邮箱销 售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17字 数256 千字版 次2019 年 7 月第 1 版 印次2019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国际书号ISBN978-7-5192-5350-9定价54.00 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调换)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洋腔洋调实验录.上/石林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9.7ISBN978-7-5192-5350-9.洋.石.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研究.H19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8)第 279906 号 1 序 言石林即将出版博士论文,嘱我撰写序言,作为导师,责无旁贷,而且愿意利用这个机会,把他郑重推荐给学界。石林 2009 年投师于我门下,致力于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出现的洋腔洋调现象。从类型学角度,根据超音段特征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人类语言大致分成三类,分别是重音语言(Stress Language),如英语、法语、俄语等,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如汉语、泰语、班图语等,以及音调音高语言(Pitch-accentual Language),如日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等。第二语言超音段特征的习得是二语教育中的一个难题,石林知难而进,其博士论文选题确定为英(重音语言)、日(音调音高语言)、泰(声调语言)三种语言的语调特点比较研究,以探讨不同语言类型背景者在超音段特征的习得中反映出的语言本质特点。石林采用语音实验方法,从音高起伏度、时长停延率、强度音量比这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 4 名母语为汉语的发音人、12 名母语为美国英语的发音人、11 名母语为日语的发音人、10 名母语为泰语的发音人习得汉语语调的各项指标数据。以汉语母语者的指标参数作为参照系,在跟母语者的对照比较中,对美、日、泰三类发音人习得汉语语调时出现的洋腔洋调进行量化描写,从中找出不同母语类型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所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实验分析,该研究初步揭示出洋腔洋调的特征和成因,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汉语语调规律本质的理解。这项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进行汉语语调的教学提供客观有益的参考,其具体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语句调域层级,外国学生汉语语调习得中洋腔洋调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字调域的层级上;在构成字调域的各个声调里,集中在上声的发洋腔洋调实验录(上)2 音中,包括上声跟阳平的混淆和上声变调的偏误。第二,借鉴已有的起伏度(石锋等,2009)、停延率(梁磊等,2010)、音量比(梁磊等,2010)等测算统计作为语调数据的指标参数,同时从音高、音长和音强这三个方面对汉语母语者的语调发音进行实验分析。对同一样本的汉语语句进行实验测算,得到音高的句调域、词调域、字调域、时长停延率和强度音量比。用五项指标参数作为分析对比依据,用起伏度、停延率、音量比的指标做出量化分析和描写。第三,选取母语为重音语言、音调音高语言、声调语言三种不同语言类型的三个国家学汉语的学生,录制大样本的汉语语句发音进行实验分析,同时从音高、音长、音强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描写、对照。既有三类学生分别跟汉语母语者之间的比较,也有三类学生彼此之间的比较。第四,通过实验研究和对照比较,我们对汉语语调层级结构中的字调域、词调域、句调域各自的性质、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构成语句韵律成分的音高、音长、音强各自的表现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语调是语言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语调格局研究使语调系统的各种特征和关系成为可视化的数据和图形。第五,该项研究从语调角度深化了二语习得里的中介语理论、母语迁移理论、语音学习模型的意义,同时在对实验数据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现,如:判别语音学习模型中相似、相混、相异的关系不仅可以在单项语音之间,也可以在不同语音类别之间和不同语言类型之间做出区分,而相异优于相混的规则在中、高级二语学习者的语调习得中也同样适用。第六,本书首次提出韵律匹配方法,在实验基础上,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使语调各种特征的分析和说明都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具有可比较、可计算、可重复、可检验的性质。自然,这项研究仍有可提高之处。比如,对所选取的外国发音人各自的汉语学习程度未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类。虽然对于各发音人学习汉语的年限进行了调查和记录,但从实验数据来看,洋腔洋调的发生与否、程度如何,与汉语学习时间长短并无必然联系。今后若条件允许,可以考虑 3 序 言以 HSK 的成绩为基准来区分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并增大实验样本数,以求动态考证汉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语调误差的共性及特征。另外,本文中的语音实验所选取的语料仅限于四个单一声调的陈述句,略显单薄。今后可把研究方向扩展到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甚至可以进一步考察外国学习者在篇章阅读或自然语流中所显示的语调特征。但不管怎么说,该项研究对洋腔洋调的实验设计和量化分析程序的全部过程,可作为一种研究的范式,用来研究世界上各种语言母语说话人的语调特征,以及学习其他第二语言的语调偏差表现,并为第二语言语调教学提供客观和科学的参考。值此石林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之际,写下上述随想,一是表达祝贺之意,二是希望读者诸君给予批评指正。是为序。张洪明2018 年 10 月于北美威州麦迪逊市 1 1 语调研究概述11.1 对汉语语调研究的回顾 11.2 外国学生汉语语调习得研究已有的成果 42 本书的理论基础72.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72.2 韵律音系学理论 102.3 语调格局理论和方法 153 本书的研究方法 183.1 总体设计思路 183.2 量化方法 203.3 韵律匹配分析 243.4 实验说明 254 汉语母语者的语调表现 314.1 字调域的表现 31目 录洋腔洋调实验录(上)2 4.2 词调域的表现 364.3 句调域的表现 414.4 停延率的表现 454.5 音量比的表现 514.6 汉语母语者的韵律匹配分析 555 美国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高实验分析 605.1 美国学生的字调域分析 605.2 美国学生的词调域分析 675.3 美国学生的句调域分析 756 日本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高实验分析 836.1 日本学生的字调域分析 836.2 日本学生的词调域分析 896.3 日本学生的句调域分析 967 泰国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高实验分析1047.1 泰国学生的字调域分析 1047.2 泰国学生的词调域分析 1097.3 泰国学生的句调域分析 1168 美、日、泰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高表现对比分析 1248.1 美、日、泰学生的字调域对比分析 1248.2 美、日、泰学生的词调域对比分析 1388.3 美、日、泰学生的句调域对比分析 154 3 目 录9 美、日、泰学生汉语语调的停延率表现1679.1 美国学生汉语语调的停延率分析 1679.2 日本学生汉语语调的停延率分析 1769.3 泰国学生汉语语调的停延率分析 1859.4 美、日、泰学生汉语语调的停延率比较 19410 美、日、泰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量比表现19910.1 美国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量比分析 19910.2 日本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量比分析 20810.3 泰国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量比分析 21610.4 美、日、泰学生汉语语调的音量比比较 22411 美、日、泰学生的韵律匹配分析22911.1 美国学生的韵律匹配分析 22911.2 日本学生的韵律匹配分析 23511.3 泰国学生的韵律匹配分析 24211.4 美、日、泰学生跟汉语母语者的韵律匹配比较 24812 结语25212.1 主要结论 25212.2 本书的创新之处 25612.3 不足与展望 258 1 1 语调研究概述1.1 对汉语语调研究的回顾汉语语调研究的开创者是赵元任先生。赵先生在早年调查吴语时所著的现代吴语研究中已经注意到字调和语调的关系,但没有进行专门研究,只是保留了当时的记录。1929年,在 最后五分钟 一书中赵先生详细地记录了各个句子的音高、音长的变化,并在后附的北平语调研究一文中提出,汉语的语调可分为单字声调、中性语调和口气语调三种。其中中性语调随地域不同而各不相同,而口气语调则全国各地基本相同,甚至和汉语以外的语言也有共同之处。他同时提出,人耳所听到的总语调,是每一处地方独特的中性语调加上普通口气语调的代数和。这里所说的中性语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连读调,包括连读变调。这是赵元任先生首次提出语调和字调是“代数和”的关系。1932年,在 英语语调与汉语对应语调初探 一文中,赵先生再次提出,汉语语调实际上是词的或固有的字调和语调本身的代数和。1933 年在汉语的字调和语调一文中,赵先生指出汉语语调同时叠加的形式:A 为音高水平的整体提高,B 为音高水平的整体降低,C 是音高范围的扩大,D 是音高范围的缩小。1935 年,在国语的语调一文中,赵先生进一步推断,如果在一段拉紧了一半的橡皮带上画上阴阳上去的曲线,那么当你松开或拉紧橡皮带时,这些曲线的形状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959 年赵先生在台湾大学的讲座(后编为语言问题一书)中提到,字调在语调上,就仿佛小波在大浪上一样,二者可以并存。赵先生最早提出了汉语语调的“代数和”思想,并经过几次补充,加洋腔洋调实验录(上)2 上了“橡皮带”以及“小波加大浪”的说明,这给了之后的汉语语调研究者极大的启发。“代数和”、“橡皮带”和“小波加大浪”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关系。1979 年,赵先生于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进一步提出,汉语只是基调的差别,而不是像英语语调那样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在书中贯穿一致的思想是,在语调的“大波浪”中,字调基本保持稳定的模式。吴宗济先生是赵元任先生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赵先生的汉语语调研究思想和实践。吴先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汉语语调研究。1982年在汉语语调表现中,吴先生将汉语的两字组、三字组、四字组这样的变调单位作为“语调单元”,并在语调中成比例地变化。文中深入研究了两字组、三字组和四字组的变调规则,提出了变调块的思想和移调规则。他把普通话声调的连读变调作为研究汉语句调的基础。语调中短语的基调根据语序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合成的陈述句,只需要移动短语的基调就能生成不同语气的语调。这些是吴宗济先生对于汉语语调研究的重要贡献。按照吴先生的想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汉语的单字调首先要进入连读组,包括二字组、三字组和四字组。同一个连读组的各个单字调会发生连读变化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连读音高格式,这就是语调单元。语调单元的音高格式在汉语的句调变化中保持稳定。在句调中,语调单元的变化是基调的移动,即整体的抬高或降低。这样就使赵先生的理论更加具体化。沈炯先生也对汉语语调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 1985 年发表的北京话声调的音域和语调中,依据赵元任先生关于橡皮带的比喻,提出“声调音域与语调构造”的概念,说明了在声学层面上声调和语调分别属于不同的层级。沈炯先生明确指出,声调和语调是对句子音高在不同层次上的调节。他在句子的同样位置上设计了不同声调的字音,采用声调音域的实验方法,使句子的语调显示为字音调域序列的起伏模式。他直接用音区特征及曲拱特征来描写各类语调高低长短的变化特征。在赵元任先生的理论基础上,沈炯进一步进行汉语语调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 1 语调研究概述在汉语语调研究方面,吴宗济先生和沈炯先生各有侧重。吴先生更加重视横向的语调单位的划分,将连读组作为语调单元进行分析;而沈炯先生更加重视声调的调域的变化跟语调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研究借鉴了吴宗济先生的“语调单元”理论,在分析语调时使用“字调词调句调”三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