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_孙铁骑著.pdf
下载文档

ID:2354078

大小:27.39MB

页数:36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正义及其文化进路 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_孙铁骑著 正义 及其 文化 进路 生活 儒学 修身 铁骑
中国正义论丛书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孙铁骑著山东品在员必国家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孙铁骑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博士,2012-2014年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专若有内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在哲学动态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中国正义论丛书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一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孙铁骑若山东/.t.片生必济南国家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孙铁骑著.一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9 ISBN 978-7-209-10977-2 1.正II.孙皿.正义一研究一中国儒学一研究IV.D6B222.0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76988号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一一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ZHENGYI JIQI WENHUA JINLU 孙铁骑著主管部门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人胡长青社址济南市英雄山路165号邮编250002电话总编室(0531)82098914 市场部(0531)82098027 网址http:/www.sd-E D 装山东省东营市新华印刷厂经销新华书店规恪16开(169mm x 239mm)ED 张22.5于,._、数350千字版次2018年9月第1版ED 次2018年9月第1次ED 数1一1000ISBN 978-7-209-10977-2 足,-三-咽价48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总编室联系调换。序言儒学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儒学的复兴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正在发生的文化事件,尽管在所谓中、西、马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然处于最为薄弱的地位,但儒学的复兴正在由民间的白发转向体制内的自觉,在儒学发展史中具有周期性特征的由学在民间向学在官府的转移正在中国犬地上又一次展开。无论是民间自发的读经运动与民间书院的讲学活动,还是体制内大学的各种国学院、儒学院等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设立,以及国家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都在表象的层面上证明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儒学在当代中国能够且必然复兴的充要理由并不在于这些表层现象,而在于儒学自身的理论品质与文化个性符合生命的本性,为人性所必需,从而必然衰而复兴。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并不表现于,更不取决于其呈现于社会表象中的暂时兴衰,而是取决于文化自身内含的生命本质与生命力量。只有符合生命本质,能够滋养生命,能够培育生命成长的文化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真正民盛不衰,即使偶然遭受困厄,亦必然能衰而复兴。儒学在当代中国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正在于此,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已经到达儒学必然复兴的历史结点,所谓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要有未来,人类要有未来,都必然需要儒学的复兴。一、民族生命与文化血脉延续的需要反思儒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儒学与中国人的生命世界渐离渐远的历程起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一一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自作为近代开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似乎已很遥远,但儒学真正彻底退出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导致学绝道丧,古今隔绝,使中国人只知儒学之名,不知儒学之实,其为时并不遥远。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道因人而在,学依人而传,民族文化的兴衰直接取决于一个民族集体的文化操守与文化记忆,自新文化运动之后,虽有西方各种思想进入,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血脉仍然具有先天的抵抗性,西方文化还无法直接取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只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发展到作为反传统顶峰的文化大革命再继之以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大举人侵,才使传统文化彻底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而即使从作为其开端的新文化运动算起,区区百年的儒学沦落史放在儒学已经长达两千余年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亦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从当代儒学复兴的各种表象与征兆来看,儒学自在的生命力已经开始彰显,虽然儒学理论的当代形态还需要当代学人的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儒学的当代生命力-压需要儒者的大力发掘与亲身证明,但这完全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问题,而不是儒学自身的问题,儒学自在的生命力已经为自身的复兴提供了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生命的血脉,当五十六个民族皆以中华民族为共名,以中国人为共同的国民身份认同之时,贯穿于每个民族与每个人心中的是共同的文化认同,而不是地域、种族、政权等外在的连接。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人口由少到众、地域由狭到广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文化征服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化成天下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就是由儒家文化统摄的生命文化,儒乃人之需,儒家文化实乃任何人类生命都必须承诺的生命文化。正因此,孔子才成为万世师表,才会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中国历代政权的合法性也都根源于其尊奉并遵循着儒家文化的指导,儒家文化也在事实上支持了历代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定性。而历代政权更替的合法性亦无不以儒家文化的道统指导为根据,故无论任何?昆乱的时代,替天行道总是传统中国人与当权者抗争的合法性口号。这种文化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是民族生命的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根源,是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依据,摧毁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就是剥夺民族生命的灵魂,就是撼动国家存在的根源,就是动摇政权存在的根基。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言有亡国,有亡天下。.保国者,其君2 序言儒学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亡国只是政权的更迭,可以让肉食者谋之,而亡天下则是文化的灭亡,意味着民族生命的灭亡,中国人将不再是中国人,故匹夫有责。如此言说的依据完全来自于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现实,而不是来自任何人为的主观判断或理论推定。但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然是否定传统历史,从而否定传统文化,而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这就使国人对中国传统的认知完全陷入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氛围之中,从而使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亦被虚无化,甚至妖魔化了。太多的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只有单向度的批判的维度,而美其名曰的所谓批判的继承亦只是抓到传统文化中一点可以和西方文化相提并论的皮毛,以西方文化为标准来评价传统文化的可取之处,而根本没有发现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超越于西方文化之上的生命特质,更无从知晓中国文化才是人类文化的未来和希望。这样的传统文化解读,与其说是弘扬传统文化,还不如说是站污传统文化,在这样的传统文化解读中,中华民族的生命似乎从来就是病态丛生的生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似乎从来就是封建没落的文化。这样一种对传统的否定,不仅是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本真的篡改与污蔑,更是对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的毁灭性打击,一个仅仅靠奴隶的反抗精神崛起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具有自己的主人精神。只有源自民族文化本身自在的贵族血统与人性崇高才能真正使一个民族长盛不衰,才会使一个民族即使遭受困厄也不会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回首中国历史,是什么支撑起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瓜j险绵绵,从未中断?就是由孔子中流而立,上接尧、舜、禹、汤、文、武t周公而开创的以六经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正是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在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后世百家之学中独守中华文化之道统,延展而至宋明理学,使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中华文化才成其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才成其为中国人。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一枝独秀,一脉相传而至今天,此为人类文明史中之奇迹。而此奇迹之获得,非赖于山川之险,非赖于强权之统治,而是赖于儒家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与征服力。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外族的入侵与统治,且不说五胡十六国与辽、夏、金等割据一方的政权,仅就元朝与清朝两个王朝的统治而言,其政治统治已经一统中华,就政统而言,已经是顾炎武所言的亡国,但其3 正义及其文化进路一一从生活儒学到修身儒学文化统治不但不能征服儒家文化,反而被儒家文化所征服,故就道统而言,中国还是中国,天下还是儒家的天下,从而亡国而未亡天下。仅此一点,已足证儒家文化之生命力与征服力。而历代王朝统治能够相对长久者,皆不能缺少对儒家文化的尊奉与推崇,汉族统治的朝代自不待言,仅就元朝与清朝两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时期比较而言,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之所以能远远长于元朝,就是因为清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接受了儒家文化,从而获得了自身统治的文化合法性,而元朝则始终没有全面接受儒家文化,因此在文化的合法性上缺少儒家道统的支持,从而元法一统人心,终使国样不到百年而芒。儒家文化为何会有如此之生命力,又何以能不受政统变化的影响而传承,并反而决定政统的合法性呢?因儒家文化的本性是生命的文化,为人性所必需,故儒家文化的生命力并不依赖于政统的支撑,而是直接扎根于生命的本质需求与民间的自觉传播。历代儒家文化的影响方式皆是由学在民间向学在官府蔓延,学在官府可以受政统的变迁而中断和变化,学在民间却不受政统影响而自在发展,这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传播方式,亦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与现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近代以来,儒家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就是清朝末年废除了书院制度,将之改革为西式的现代学校,从而割断了学在民间的传播纽带,此可谓中国人自断文化命脉的开始。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学在民间的力行者,孔子自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一生周游列国,晚年终知道不可行,回到鲁国编撰六经以载儒家道统,传承传统文化。观其一生,元论在朝在野,至死未尝中断传道授业的民间教学活动,因其学是为己之学,即生命之学,其道是生命之道,故不可须央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孔子之学与教并非勉强而为,而是生命之道在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自然流淌,儒学只是此生命之道的理论形式,而此理论形式在孔子那里就是承自上古而由其编撰成书的六经系统,故而后世儒家只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皆以六经为本,从而才成其为儒家。其流衍之弊,即为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在六经之外别创体系,偏离孔子儒学宗旨,贻误后学,而当代儒学研究亦具有如此病痛,实为当代儒学研究者之戒。孔子终生不得志,其儒学思想并未为其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从而儒学只4 序言儒学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是在民间凭借其自在的生命力自觉发展。其间经历百家争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亦因力辟杨墨而成为圣人之徒,乃有亚圣之称。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的在野传播遭受重创,几近灭绝,以致六经系统至今残缺不全,但儒学能够历经磨难而不绝如缕的原因就是儒学是生命的学问,只要生命还存在,儒学的理念和精髓就自在于生命之中,只是如何表达的问题,六经只是儒学言说生命之道的载体与方式。虽然六经不全,但儒学之道仍自在于圣人的生命体悟与生命表达之中,故孟子相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公孙丑下),也就是儒学的生命之道必然会使圣王兴起。直到汉代独尊儒术,儒学才第一次由学在民间走向学在官府。但汉代独尊的儒学是由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政治儒学体系,完全服务于政统的需要,而偏离了孔子儒学以易为宗的生命之道,故汉儒建立的儒家道统并不是孔子儒学的真正道统。尽管如此,仍可证明儒家文化之生命力为政统所必需。而汉灭秦后能够重新收集儒家经典,设立五经博士,使儒术独尊,其儒家思想与文化资源皆来自于民间,故儒学的真正生命力仍然藏在民间。而在百家诸学之中,又只有儒学有能力和资本由学在民间走向学在官府。汉代以后,魏晋玄学、隋唐佛学都曾盛极一时,但都没有真正取代儒学的正统地位,都无法由民间走进官府,盖因玄学与佛学可以解决与安顿个体生命问题,而于人类大群之生命终缺少系统思考与解决之道。而儒学则以内圣外王之理路于个体与群体之生命皆有安顿之道,故既可于民间自在传播,亦可进入政统之中以为社会群体生命安顿之路径。故儒学的生命力自在于民间,以至于到宋明时期,为应对佛老之学的挑战,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诸大家主要以四书为根据演化出宋明理学这一儒学中兴的理论新形态。而以朱蕉的理学思想为集大成的宋明理学确立的是以四书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仍然偏离了孔子儒学以易为宗的六经体系,从而仍然没有真正把握到孔子儒学的生命之道。但宋明理学的最大影响力就是第二次使儒学从学在民间走向学在官府,使理学的道统与政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