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_周瑟瑟著.pdf
下载文档

ID:2352026

大小:13.69MB

页数:24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诗歌 田野 调查 瑟瑟
出 版 人 薛文斌地址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电子信箱邮购电话0951-5014139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装订宁夏凤鸣彩印广告有限公司印刷委托书号(宁)0015741开本720mm980mm 1/16印张15字数180千字版次2019年11月第1版印次2019年11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525-5150-1定价45.00元责任编辑朱双云封面设计晨皓责任印制岳建宁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周瑟瑟著.-银川:阳光出版社,2019.11(阳光文库)ISBN978-7-5525-5150-1.中.周.诗歌评论-中国-当代.I207.2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64326号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周瑟瑟 著自序:时间与路径我信奉通过诗歌写作本身来解决诗歌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写作解决的诗歌问题,那么理论批评以及与之相关的讨论更是徒劳,为了批评而批评不是诗人要做的事。所以,这些年我的发言都是因为诗歌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记录下我同时想到的问题,然后再投入到下一步的写作中,这样循环往复,写作在思考中往前推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我电脑里就有了三四十万字的关于诗歌写作的随笔,或许更多。这些文字散落在各个时期我用过的电脑里,非常零乱,我从没想到要整理出版,一切都顺其自然,我知道果子会从枝头坠落,自然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有必要梳理一下近 15 年来我走过的路。2005 年,我发明了“卡丘”这个词(音译自英语文化 Culture),提出“消解当代生活”,那是早期的诗歌互联网论坛时代。2007 年,创办 卡丘诗刊。2012 年,我提出“方言元诗歌”,以附加拼音注释的方式写了一系列故乡题材与我小时候生活的作品,结集为卡丘元诗歌。2015 年,在安徽桃花潭国际诗歌节上,我发起成立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以“诗人田野调查”的类似于行脚僧乞食一样的方式走向荒野,还有点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圣陶、郑振铎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田野调查那样。我们重返历史与生活的现场,挖掘被遗忘的文明与传统,通过人类的01元语言、元经验建构自我启蒙的新人文精神。在进行“诗人田野调查”的三年多时间里,边看边写,2017 年,我提出了“走向户外的写作”,在湖南张家界学院的一次讲座中,谈到“走向户外的写作”时,我提出一个词“游荡”,李白、杜甫他们就是在大地上“游荡”,从而获取新鲜的、陌生的诗歌经验。我把大地看成巨大的书桌,把田野看成可以睡觉的床,我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诗歌语言,建立敞开的诗歌语言系统。2018 年 10 月,我到墨西哥参加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作了题为 从屈原到父亲,走向户外的写作 的演讲,谈到“中国当代诗歌文明”。2019 年 4 月,到贵州绥阳双河溶洞开展“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写作计划”,我在手记“洞中写作”里提到“诗歌人类学”,寻找关于时间、自然、生命、神秘、进化等未知的经验,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或者被传统文化掩埋掉了。我认为诗歌不只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诗歌人类学”是一种写作方法论,更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精神的恢复。2019 年 8 月,在南岳开展“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南岳写作计划”,我在活动册子的序言最后写道:从传统的现代性中获得自我启蒙。以上是我近 15 年以来的时间与路径:2005 年“卡丘”“消解当代生活”;2012 年“方言元诗歌”;2015 年“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元语言、元经验自我启蒙;2017 年“走向户外的写作”;2018 年“中国当代诗歌文明”;2019 年“诗歌人类学”。02我们已经在安徽宣城桃花潭、北京宋庄艺术村、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南岳阳麻布村、湖南湘阴栗山、湖南洞庭湖斗米咀、墨西哥奇瓦瓦市、贵州绥阳十二背后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南岳衡山等地进行过诗人田野调查与写作计划。2016 年 3 月 26 日,在北京宋庄艺术村举办“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宋庄基地启动仪式”与“卡丘十年研讨会”时,我提出了诗人田野调查的五个原则。第一,我们要像行脚僧乞食一样走向每一户人家,不要事先联系,更不要有任何准备,但要记录对方的反应、周围的环境与你内心的感受。与被调查者第一时间接触时的体验非常重要,要记住对方的表情变化、动作语言。尽可能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被拒绝,这也是田野调查过程中正常的事情。我们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收获。第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进入一个村庄(或空间)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数据。第三,要有建立田野调查样本的意识,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厨房、仓库与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气息。第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村落(街道、空间)与原居民生活样本调查,获得当下生活的现场感与元经验,试图去回答“传统的现代性”这一命题。第五,每一次田野调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经验,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预设,只是回到生活元现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启蒙。中国诗歌田野调查 是我第一本公开在国内出版的诗歌评论随笔集,这本书整理初稿时有三四十万字,最后以大约二十万字的篇幅出03版。全书分为“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大河奔涌”“现场对话”和“觅诗记”四辑,包括我近年组织开展“中国诗歌田野调查”的创作手记,编选 中国诗歌排行榜 的年度观察记,参与特区文学 网络诗歌抽样读本的评论,以及多次参加拉丁美洲国际诗歌节的诗歌随笔。这些文字大多信手拈来,写得轻松自由,长的不过六七千字,短的四五百字,给南方广播电台写的韩东一首诗的导读只有 177 字。最近的一篇是给 2019 年第 9 期 诗歌月刊 写的 年轻的写作者在磨牙。置身于当代诗歌现场,我以“走向户外的写作”进行“诗歌人类学”的创作实践。本书是诗歌写作与诗人生活的一次综合呈现,是不断行动的诗学,力求以鲜活的第一手经验,贴近事物本质的思考,注重自身感受的现场写作来记录我的“田野调查”历程,是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随笔。感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感谢湖南卫视频道声丁文山、湖南广电蒋玉、张倩芳,朗诵艺术家姬国胜,他们以专业的精神友情对本书部分篇章与诗歌进行配音诵读。他们的声音各有特色,为我的文字增加了声音的魅力。2019 年 9 月 20 日于北京树下书房041第一辑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洞中写作 诗歌人类学/003“一切都要亲身生活”/007当代诗歌的历史感/009写作如黄土炒高粱/013救生艇、生死牌和孤岛写作/018活性的诗歌语言酒分子/020抽象诗:未知的密码,思维的黑洞/022中国诗歌现代化之路/027启蒙的幽灵在徘徊自我启蒙、田野调查与诗歌人类学/030中国诗歌田野调查问卷/035第二辑大河奔涌雾年读诗,2013 年中国诗歌概述2013 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编后记/041CONTENTS目录01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精神微信年代编诗札记/048诗歌榜单,文本较量与寂静诗人2015 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编后记/0572016 年中国诗歌:文本与语感2016 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编后记/077大河奔涌2017 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编后记/088走向户外,创造新的诗歌文明2018 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编后记/099中国当代诗歌进入拉美时遇到什么?/104踩着好诗人与坏诗人的人中国好诗歌 序/109请以自己的方式写作/115诗是一只蟋蟀/120把诗抱在怀里/122亲爱的孩子/124认识你自己/127我遇见一个天才/13002第三辑现场对话每一个诗人与艺术家都应该是一座孤岛/135中国当代诗歌还有先锋吗?/141诗的怀抱/145诗人导演周瑟瑟访谈:我反抗没有理想的生活玩手机 杂志记者夏阳微采访周瑟瑟/147我喜欢寂静的状态/153犀牛写作/162栗山:我的精神体/165“诗评媒”访谈:“异相”是我写作的“标准”/167从诗人的脸看百年新诗/171第四辑觅诗记诗歌飞向未知的时间黑洞/175平静的写作者在磨牙/178自鲁迅以来所建立的人文启蒙精神/182诗硬骨/184变异的技术文明“蛇毒”/187母亲的样子/19003诗人要有“猛禽杀”之心/192抒情诗的声效美学/198诗的音乐结构/202“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的“深度抒情”/205死亡如鲜花,鲜花复活死亡/207诗歌语言的宿命/209看不见的吸引读者的魔力/212诗歌的清洁精神/214大宇宙里藏着诗的小世界/216背负思想重量近在眼前之诗/218刚出炉烫伤你的脸部之诗/221喜不自禁,顿悟之境/225趣味的宫殿/229(带篇目为朗读篇目)04中国诗歌田野调查第一辑洞中写作诗歌人类学到贵州绥阳参加第三届“十二背后诗歌节”与“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写作计划”,我谈到当代诗歌如何穿越时间去创造未知的诗歌世界,当代诗人在一个平面上行走并没有多少意义,重复已有的当代诗歌经验不可能写出新的诗歌,那么新的经验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新的经验呢?我在进入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时就对七亿年来洞中的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科考发现,洞中有生物存在,那么它们是怎样生活的?法国洞穴探险家让 波塔西先生在双河溶洞探险有 30 多年,可惜我这次没有见到他,但与被称为哥伦布 陈的陈进先生有了初步的交谈,了解到不少情况,深为震惊。在路边我还看到了本地的洞穴探险家赵中国先生,但只是与他匆匆打了一声招呼。这些人身上有当代诗人所没有的探险精神。当代诗人身上悬挂的更多是一堆保险绳索,当代诗歌发展至此根本就没有了探险之心,有的只是安全的保险的诗歌观念与写作手法,稍有越轨就被质疑与嘲讽。所以,我烦透了保险的诗人与诗歌写作观念。在这里我再次强调“走向户外的写作”,中国古代诗人就是这样写作的,李白、杜甫他们不断走向户外,直接把诗写到岩石上。从肉身到精神的解脱,就是“走向户外的写作”,从修辞的写作走向现场的写作,从想象的写作走向真实存在的写作,从书斋的写作走向生活敞开003了的写作。我们要寻找活动的有生命创造性的语言,诗人是创造语言的人,没有语言的变化就是僵死的诗歌。我们往往习惯于守旧的写作,不愿走向户外,不敢脱离书本,走向户外意味着离开了现成的知识体系,因为户外是全新的、时刻在变化的体系。“十二背后”给我打开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陌生的经验正是当代诗歌所缺少的。寻找陌生的经验是“诗人田野调查”与“走向户外的写作”的目的,在“十二背后”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陌生的经验关于时间、自然、生命、神秘、进化等未知的经验。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诗歌人类学”的经验,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或者被传统文化掩埋掉了。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我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诗歌人类学”是一种写作方法论,更是一种对古老的诗歌精神的恢复。当代诗歌更多依赖于个体的感性,当然感性是最天然的经验。获得经验的方式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向户外,进入“诗歌人类学”的原生地带。当第三天早晨,我们几位诗人与歌手在探洞教练的指导下,换上专业的探洞服,戴上头盔与头灯,背上水与面包,签下生死协议书,我们在十二背后客栈前合影,准备向十二背后的山王洞进发时,我有了野外探险的亢奋。据此前已经进过该洞的诗人花语委婉地说:“你会热得很难受的。”我在那条长长的上山路上就感到身体的热气蒸腾。这个季节贵州山地潮湿多雨,当天还是晴天,气温上升得很快,还没有爬到洞口,我全身就被汗湿透了。进到洞口,凉风吹来,身体遇凉,004我的眼镜片上蒙上了一层雾气,我看不清洞中路,大家有说有笑,我身体系统的冷热反应得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