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华本草
中华
本草
清热
植物
中药
特点
分析
张小磊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编号:);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张小磊,男,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药学 通信作者苗明三,男,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 中华本草 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特点分析张小磊,吉美怡,匡淑一,苗明三(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 中华本草 中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 中华本草 中可鲜用的中药,用 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特点。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可鲜用的清热类植物中药 种。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叶、根茎为主,大部分中药既可干用又可鲜用。鲜用以捣敷为主,多数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用量以适量居多,且以单方应用为主。四气以凉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为主。功效分析表明,除清热功效外,兼有功效以解毒、消肿、利湿、止血、活血、止痛、凉血为主。主治病证以内科病证为主,在内科病证中以肺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肾系病证、肝胆系病证和脾胃系病证较多;外科病证以疮疡为主;妇科病证主要为月经病和带下病;儿科疾病主要为麻疹、痄腮等传染性疾病和疳证、积滞等脾胃系病证。结论: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即以鲜药来用,其药性多寒凉,味多苦、甘、辛,除清热之功外,多兼能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活血、凉血、止血,常用于内科肺系病证、外科疮疡、妇科及儿科疾病,可为鲜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清热;植物中药;鲜用;鲜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鲜药应用历史悠久,在 五十二病方 中即有以植物鲜药应用的记载,历代现存古籍本草及医著中亦多有鲜药应用记载。温热之邪易郁阳气致郁热,郁可致瘀,郁(瘀)可致热,可导致各种温热性病证。温病以热为本,多用清热养阴之法治之,而清热是鲜药的主要功效之一,且鲜药应用以植物鲜药居多,因而通过分析清热类植物中药的鲜用特点,可为植物鲜药在温热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中华本草 中可鲜用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物中药达 种,过半为寒凉性中药。因此,本文选择 中华本草 作为文献来源,拟通过分析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的特点,以期为植物鲜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促进鲜药的现代研究与应用。资料与方法 文献来源通过查阅 中华本草 中可鲜用的中药,用 建立数据库。纳入标准功效项下明确记载“清热”且采收加工项下具有“鲜用”或“随采随用”的植物中药。排除标准()矿物药;()海绵、腔肠动物门药;()环节动物门药;()软体动物门药;()节肢动物门药;()苔藓、棘皮动物门药;()脊索动物门药;()备考药物。结果 药用部位及用药方式分析经筛选,可鲜用的清热类植物中药共 种。药用部位以全草居多,全草占比达 (频次 ),其次为根(频次 ,占比 )、叶(频次 ,占比 )、根茎(频次 ,占比),药用部位统计情况见表。在用药方式上,大部分中药既可干用又可鲜用(频次 ,占比 ),其中干用方法包括晒干、烘干、阴干、风干等,仅少量中药为鲜用或随采随用(频次 ,占比)。表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药用部位统计 类别 频次占比类别频次占比类别频次占比全草 块根 茎藤 根 假鳞茎 球茎 叶 藤茎 花序 根茎 块茎 叶状体 茎叶 种子 液汁 全株 茎皮 藻体 树皮 果皮 叶柄残基 果实 嫩苗 叶柄的髓部 茎 植物体 花盘 根皮 嫩枝叶 子实体 花 鳞茎 本草纲目 载:“采药分六气岁物”,“药工专司岁气,所收药物,则所主无遗略矣。五运有余,则专精之气,药物肥浓,使用当其正气味也。”植物鲜药多在草木旺盛之时采用,可得岁气,功专而气味正,且可随采随用,较干用更为方便。因而,众多清热类植物中药亦用其鲜品,且以全草、根、叶、根茎鲜用为主。用法、用量分析 种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均有用法记载。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者占比达 (频次 ),仅内服者占比 (频次 ),仅外用者占比(频次 )。鲜药使用时的处理方法以捣敷为主(占比 ,频次 ),或以鲜药汁来用。鲜药外用方法包括捣敷、捣汁敷、捣烂敷、捣汁涂、捣汁搽等,或捣汁、绞汁后用以滴耳、滴眼、滴鼻。鲜药内服多采用捣汁、绞汁、磨汁、取汁等方法处理。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处理方法统计见图。记载鲜用用量的鲜药有 种,总频次 。其中,以适量(占比 )为主,其次为鲜品 (占比 )和鲜品加倍(占比)。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用量统计见图。有鲜用附方记载的 种中药,均能以鲜药单方应用。鲜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的有 种中药,其中,仅 种中药有全鲜药配伍的应用。中华本草 中清热类植物鲜药配伍应用举例见表。图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处理方法统计 图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用量统计(频次大于)()植物鲜药的根、茎、叶中富含药汁,用法及加工处理方法简便多样。据统计,在岭南本草著作 生草药性备要 记载的鲜药应用加工处理方法多达 种。鲜药用量范围较大,从数十克至数百克不等,但以“适量”居多,与鲜药多能捣敷外用有关。鲜药多单方应用,全鲜药配伍应用较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表 中华本草 中清热类植物鲜药配伍应用举例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鲜药应用大青寒苦归胃、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叶 ,生地 ,水煎调冰糖服。小龙胆草 寒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治黄疸型肝炎:鲜小龙胆草 ,水煎加白糖服。竹节蓼平甘、淡归肝、肺经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治跌打损伤:鲜竹节廖 ,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鸭跖草寒甘、淡归 肺、胃、膀胱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感冒,热病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小便热淋涩痛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茶树根凉苦归心、肝、肺经强心利尿,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主治心脏病,水肿,肝炎,痛经,疮疡肿毒,口疮,汤火灼伤,带状疱疹,牛皮癣治带状疱疹:茶树鲜根适量,磨酸醋涂患处。百两金凉苦、辛清热利咽,祛痰利湿,活血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疔疮,无名肿毒,蛇咬伤治喉蛾(扁桃体炎):鲜百两金 ,水煎服,或鲜百两金根 ,水煎加醋少许,漱喉或频频咽下。黄鹌菜凉 甘、微苦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感冒,咽痛,眼结膜炎,乳痈,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淋浊,血尿,白带,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治咽喉炎症:鲜黄鹌菜,洗净,捣汁,加醋适量含漱。马齿苋寒酸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主治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 毒,瘰疬,湿癣,白秃治肺结核:鲜马齿苋 ,鬼针草、葫芦茶各 ,水煎服。石斛微寒甘归胃、肺、肾经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白茅根寒甘归 心、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芦根寒甘归 肺、胃、膀胱经清热 生 津,除 烦 止 呕,利尿,透疹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治猩红热:鲜芦根、鲜白茅根各,白糖适量,水煎,当茶喝。叶下珠凉微苦归肝、脾、肾经清热 解 毒,利 水 消 肿,明目,消积主治痢疾,泄泻,黄疸,水 肿,热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积,痈肿,毒蛇咬伤治黄疸:鲜叶下珠 ,鲜马鞭草 ,鲜半边莲 ,水煎服。酢浆草寒酸归 肝、肺、膀胱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治丹毒:鲜酸浆草 ,鲜青蒿、鲜野薄荷各 ,共捣汁,加麻油少许调涂患处。性味分析经统计,种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中,明确记载性味的有 种。在 种中药中,四气以凉性、寒性和平性为主。其中,凉性有 种(包括性凉 种,性微凉种),占比 ;寒性有 种(包括性寒 种,性微寒 种),占比 ;平性有 种,占比 。药味总频次 ,以味苦、味甘和味辛为主。其中,味苦频次 (包括“苦”频次 、“微苦”频次 ),占比 ;味甘频次 (包括“甘”频次 、“微甘”频次),占比 ;味辛频次 ,占比 。性味统计见图、图。鲜药寒凉之性较干品更为突出,清热力胜。寒凉皆属阴,寒凉之间只是清热之力程度上的差异,因而清热类植物鲜药多为寒凉之性。归经分析经统计,种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 药中,明确记载归经的有 种。在 种中药图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四气”统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图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五味”统计 中,归经总频次 。其中,归经频次较高的为肝经(频次 ,占比 )、肺经(频次 ,占比 )、胃经(频次,占比 )。归经统计结果见图。叶天士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逆传入里则入营血。热邪致病易耗气伤津。燥火易发于胃肠,实燥多责于肝胃,湿火易发于肺脾,这与脾胃失司郁化湿热、肝失疏泄郁化实火及肺气宣肃失调、通调水道失司相关。因而,在叶天士 临证医案指南 中所用鲜药亦以肺、胃、肝三经为主。热邪传变多与肺、胃、肝经相关,因此清热类植物鲜药多归肝、肺、胃经。图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归经统计 功效分析 种可鲜用清热类中药均有功效记载。功效总频次 ,除清热功效外,兼有功效以解毒(频次 ,占比 )居多,消肿(频次 ,占 比 )、利 湿(频 次 ,占 比 )、止血(频次 ,占比 )、活血(频次 ,占比)、止痛(频次 ,占比)、凉血(频次 ,占比)为主。频次大于 的兼有功效统计情况见表。六淫邪盛均可成毒,而以热邪为最,温热之邪易耗伤气血津液,致其运行不畅凝滞成毒,从而导致疮痈肿毒诸证;热邪入血易扰动气血,使血运行失常,迫血妄行则致各种出血证,热灼血液则使血稠而致血行不畅、血瘀证。概而言之,热邪致病不止外感表证,还会有呕、吐酸、暴注、下迫、痈、疽、疡、疹、鼽、衄、血溢、血泄、小便浑浊、淋等涉及胃肠、皮肤、出血、淋浊等诸多方面的病证。清热类鲜药以寒凉清热,苦以解毒、坚阴,甘以养阴生津增液,辛以行气、行血,以其偏性纠正疾病之病理偏向。因而,清热类植物鲜药多兼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活血、凉血及利湿之功。表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兼有功效统计(频次大于)()功效频次占比功效频次占比解毒 祛风 消肿 利尿 利湿 祛湿 止血 杀虫 活血 利水 止痛 通淋 凉血 化痰 散瘀 散结 止咳 主治分析 种可鲜用清热类植物中药均有主治记载。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中病证分类对其主治病证进行分类统计。主治总频次 ,内科病证占比 (频次 )、外科病证占比 (频次 )。其中,内科以肺系病证(占比 )、气血津液病证(占比 ,其中血证频次 ,占比)、肾系病证(占比,其中淋证频次 ,占比)、肝胆系病证(占比)和脾胃系病证(占比)较多;外科以疮疡(占比 )为主;妇科病证(占比)主要为月经病、带下病;儿科疾病(占比)主要为麻疹、痄腮等传染性疾病和疳证、积滞等脾胃系病证。主治统计见图。证治准绳疡医 云:“若疮肿初生,即高起四畔赤,宜捣生寒药贴”“凡用敷贴等草药,皆要临时生采新鲜者,用之有效。如出远路讨不便者,可为末用,研末不及生采者为胜。”指出疮疡初起,宜以寒性鲜药捣贴,且以临时生采新鲜者效胜。说明清热类植物鲜药在外科疮疡应用方面不仅用法简便,且效用优于其干品。功效分析表明,清热类植物鲜药多具有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活血、凉血及利湿之功,因而其主治多涉及外科疮疡、肺系病证、以血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证为主的气血津液病证、以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