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路径探析_刘慧颖.pdf
下载文档

ID:2351125

大小:1.02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 格局 高校 共青团 协同 育人 路径 探析 刘慧颖
59“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刘慧颖,崔现强,万思玉1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社会“大思政”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面对个性迥异的新时代青年学生,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功能顺势而生。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实现“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和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协同育人活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更大广度、更大力度、更大效度地发挥育人实效,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想保障。关键词:大思政;协同育人;实现路径;高校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23)02-0059-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23.02.13 收稿日期:2023-03-05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研究”(2022C2012120);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2021C2012123)。作者简介:刘慧颖,女,河北邢台人,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是在“全员育人”视域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与其他形式育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经探究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生成逻辑和具体要求,尝试对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亟需要有效发挥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引领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对青年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指导。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注重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其育人目标和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一致。高校共青团继承了共青团助手与后备军、维护青年利益等重要职能和教育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是其职能的进一步拓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大学生客观需要的不断变化,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主体和载体,过程和形式也都在改变,育人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展。共青团协同育人强调协同合作,没有专门的育人体系和育人规范,更倾向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共青团协同育人方式多样,除课堂教学外,还有由共青团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如“青马工程”“大学生三下乡”等,也有学生社团组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文体活动,突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价值塑造、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特征,即,育人对象的全面性,育人方式的多样性,育人过程的合作性,育人效果的深刻性。共青团协同育人弥补了课堂教学和课程育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课堂之外、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安排。如二课活动、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等。这些都使育人过程简单化、育人形式多样化、育人效果深刻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念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高度契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将服务学生作为工作中心,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共青团的育人职能。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在校园安全稳定、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当前,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较高,党团校培训现场座无虚席,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提高。此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与高校育人目标和方式形成较强的育人合力,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二、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Vol.25 No.2Apr.2023第 25 卷第 2 期 2023 年 4 月 黄 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60 因分析 共青团协同育人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思政”“三全育人”等格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育人功能并未完全展现,仍存在一些问题。(一)组织保障不得力 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共青团育人机制不健全、组织保障不得力、奖惩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基层共青团干部大多数为兼职,自身成长进步不大,能力素质存在不足,入职进口把关不严,日常管理存在漏洞,工作作风不够务实,年龄也逐渐偏大。共青团育人工作形式单调、内容空泛,育人载体比较单一,发动团员参与也不够,完全不能充分吸引学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共青团育人队伍、育人平台和育人机制等保障措施比较薄弱,甚至有的学校制定的制度流于形式,不利于发挥其育人功能。(二)协同意识不够强 共青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的后备军,是党联系广大青年朋友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成员和骨干力量,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和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共青团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更关系到广大青年朋友的切身利益2。高校共青团育人是协同育人,不是独立的。目前,共青团协同意识不强,育人活动大多由学生自发组织,管理上存在难度;协同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未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较好协同;协同其他形式不强,共青团育人与教书育人协同较好,但与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协同不够。这些问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影响。(三)育人实效不明显 提高高校共青团育人内容的实效性必须依托丰富的载体,这个载体必须承载共青团育人信息,育人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高校共青团育人载体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文化传承、活动安排等方面,从表面上看育人载体是多样的,但实际上仍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共青团在某些方面依旧未达到党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例如,自身改革能力不足,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履职尽责不到位,育人成效不显著;没有及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未能探索出适合学生个性特征和全面发展的新途径;在动员学生主动落实党和国家重大部署,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等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未能精准把握学生价值取向和时代特征等变化,没有创新服务学生的方法和手段,育人实效不明显。三、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十分重要,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一)坚持协同育人理念 被动接受的传统育人理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育人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1.德育为先 高校育人是全方位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尤其重要,应从多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体系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立足教育、管理、服务诸方面去关心关爱学生,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使青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3。高校共青团要协助做好育人工作,建设思政育人阵地,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应有贡献。2.成人成才 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希望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勇于开拓创新,矢志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希望当代青年奋力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鼓励当代青年与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时代重任,不断书写奉献青春、奉献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成才的目标,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具体要求和根本方向。共青团组织应有协同育人的担当,起到应有的作用,为大学生成人成才助力,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3.服务到位 高校需要科学构建和有效运行协同育人的平台和载体,需要各参与合作的主体统一和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理顺各参与合作的主体之间的价值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及运行关系,找到彼此之间的利益汇合点。共第 2 期“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第 25 卷 61 青团协同育人需要不断完善运行平台、优化平台资源,各协同单位建立起全面深入的联系,形成“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机制,且要定期进行协商沟通,加强推进协同育人工作,使协同育人资源配置、人员交流和服务保障等达到全面契合。4.顺应时代 中国青年要顺应这个时代,珍惜这个时代,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大胆作为,履职尽责,成长进步4。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方面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协同育人的职能和功能,洞悉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使高校协同育人符合时代赋予青年学生的使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二)创新协同育人过程 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 2016 年 11 月联合下发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群团工作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不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进程,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各项工作。高校共青团须以改革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优化协同育人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学生极易受到新媒体思潮的影响,存在思想不稳定现象,共青团也存在组织活力不佳、工作实效不力等问题。国家提出全面改革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的新要求,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开放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5。高校共青团工作应优化和转变机制建设,确保自身有效地朝着时代发展方向不断地前进,不断改革优化,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引领大学生成人成才。2.充分利用新媒体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共青团这个有力抓手,强化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6。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建立相关的交流平台,将党支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推动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3.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结合青年学生内在需求多样化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融入“大思政”战略布局,加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弥补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高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要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7。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4.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当前,“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渐形成,要合理评价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合理优化资源。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其间包含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育人工作内容。在评价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要整体地全面地去分析共青团工作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一些指标,以保证科学地全面地评价高校共青团育人成效,促进育人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三)开展协同育人活动 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应着重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协同育人实效。1.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不只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育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活动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共青团应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将工作做实做细做,使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提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共青团协同育人实效的提升。2.志愿服务活动 新形势下,要贯彻落实好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