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_李德栓著.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 生态环境 思想 的当 继承 发展 中国共产党 研究 李德栓著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李德栓著陕 西 出 版 集 团陕 西 人 民 出 版 社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李德栓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马 李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研究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作者李德栓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 号邮编:)印刷西安市建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开本 开 印张字数 千字版次 年 月第版 年 月第次印刷书号 定价 元序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李德栓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所写成的专著。它反映了作者对建构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探索和尝试。年月初,李德栓作为我招收的最后一名学生进入南开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那时,我正致力于后现代思潮研究。李德栓听了我几次课后,主动向我提出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要求。就此我斟酌再三,建议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在我指导下,李德栓很快就阅读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但当时人们对生态中心主义的研究尚处在介绍阶段,原著较少,要对生态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实在艰难。经过多次讨论,我建议他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过程中探索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尝试建构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体系。李德栓勤奋好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好,又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在我指导下,他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探讨了环境的本质、环境危机根源及其解决对策等问题,同时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这其实等于建构了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体系。这在当时是处于理论研究前沿的,因而李德栓的博士论文得到了论文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他的论文答辩也顺利圆满。博士毕业不久,他就和我联名将毕业论文导言发表在 天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津社会科学上。就是从今天来看,李德栓的博士论文比起时下那些仍然囿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评析生态中心主义的专著来说要见长些。博士毕业后,李德栓并没有中断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探索,而是通过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中国化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结合本科和硕士教学实践,李德栓博士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逻辑去归纳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结果发现,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而且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和怎样建设生态环境这一时代课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保护、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之路的主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性。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尚处于收集整理资料阶段,李德栓博士的这一探索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而这一研究的现实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李德栓的博士论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主要阐释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第一章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论述了马克思的人自然观,揭示了作为人的对象化的环境的本质;第二章立足于劳动实践论,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中介关系;第三章、第四章从人与动物不同出发,在社会关系视野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环境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第五章、第六章运用唯物史观讨论了克服环境危机的对策。下篇五章主要以马序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逻辑归纳和梳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全书其实是以上篇为铺垫,侧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环境思想,结构合理,论理有据,主旨鲜明,时代感强,是探索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及其中国化的较好尝试。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开启中国化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导师,我衷心希望李德栓博士继续致力于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以期能为中国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理论成果。封毓昌 年月于南开大学龙兴里寓所导 言导言 世纪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这对于保护和建设人类生态环境,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均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人们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民族化问题还缺少研究,对我们来说,如果不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那么将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鉴于此,本书将选定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一、研究视角理论研究经验已经证明,问题研究的视角不同,研究的框架、意义和结果将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确定研究视角对于问题研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提起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研究这个话题,我们自然会看到既往研究采取了这样两个视角:(一)生态伦理学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国内外学者认为马克思是生态中心主义者,他批判了近代西方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人不是自然的主人,它只不过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物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种,它应与其他物种共存共处于生态系统之中。(二)发展理论视角。国内许多学者归纳梳理了马克思的发展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对西方近现代发展理论的超越。人类要获得发展,需要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些视角出发,一些学者也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环境思想,然而讨论不够全面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考察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与西方生态环境思想的区别问题,也没有讨论马克思生态环境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必须寻求新的研究视角来探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及其中国化问题。既往研究在一定范围内研究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也启发我们去注意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环境思想,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生态伦理学,还是发展理论,如果离开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都将是空洞的、抽象的,因而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要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搞清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我们必须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社会实践方式入手,因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视角入手的。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应取的视角。采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而且将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中国乃至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关照。二、研究框架本书将分上下两篇展开研究。上篇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导 言想,其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劳动理论提示人类生活环境的来源和属人性特征;根据中介论阐述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对人的关系对人对环境关系的中介关系,借以揭示环境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运用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讨论克服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条件、障碍和现实对策,以便展示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性。下篇拟用五章内容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其思想脉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去归纳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生态环境思想;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探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三、研究意义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受历史的局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是注重对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研究。但历史是发展的,人类是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质。世纪 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生态危机的出现,西方学术界涌动着生态思潮。在这股十分强劲的生态思潮中出现了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些学派触及到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但是只在生态伦理学层面上去讨论问题,至多有益于人们树立生态伦理观念,而人们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仅要依靠观念变革,还必须变革社会生产方式。另一些生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也提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但是他们并不承认现实社会主义,也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力量,因而他们所提出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也未必是现实的。看来,要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就要进一步发掘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这就是说,如果再囿于既往生态伦理学视角来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一方面会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同西方生态伦理学混为一谈,另一方面会模糊人们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方式。看来,要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我们必须转变研究视角。本书将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去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全面系统地发掘出马克思的环境观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成因的分析和马克思所提出的解决环境危机的对策等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从新视角去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而且有利于我们将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相区别,这是有重要理论意义的。世纪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发展问题,各种发展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近年来,人们纷纷研究发展问题,其中也强调了生态环境问题。既使人们研究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阐释过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阐发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在其中也涉及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但他们并没有将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因而人们还是导 言无法在直接和更高层次上把握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可见,从发展理论高度去研究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关系不是很直接,研究层次不是很高。为了克服这一研究困境,我们需要转换研究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去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话题会直接集中,而且有助于我们揭示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借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环境思想不是来自于西方的生态思潮,而是源自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它同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倶进的关系。这就是说,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去研究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可以使我们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的来源问题,这本身就是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的。按照生态伦理学的观点,要解决环境问题,人们需要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树立生态中心主义观点。当然,生态中心主义比起人类中心主义来是进步的,但人有人的生活,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与其他生态体不是完全齐一的,而是相互中介的,不仅如此,人对人的关系也中介着人对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们只有像马克思那样去看问题,才不会仅仅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观念造成的,而是由特定生产方式造成的(近现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目前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才能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观念变革。这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思想研究就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现实价值之所在。从发展理论出发,许多学者认为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人们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这无疑是有益于我们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对策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去系统分析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成因,找出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一揽子对策。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不研究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进而彰显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四、研究创新之处由于转换了研究视角,又加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展开问题研究,我们的研究将获得如下创新。(一)理论创新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特征,由此决定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也必然拥有这些特征。但问题是,怎样揭示或展现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的科学性和革命特征呢?笔者认为这里有个研究视角的问题。若从生态伦理学或发展理论角度去研究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