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视域
下地
高校
应用
外语
人才培养
模式
探究
牛淑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 2 期90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伟大构想,开创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在经贸、科技、文化、能源等诸多领域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跨文化对话日益频繁。国家外语能力(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apacity)已成为一国参与全球事务的大国重器和关键引擎。传统的纯语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2016 年,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提出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明确提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地方高校纷纷调整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举力建设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服务“一带一路”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战略变化,在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聊城大学同其他地方高校一样面临着诸多困境。“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牛淑杰(聊城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深入给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地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以地方综合性大学聊城大学为例,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基于“OBE”理念的“五体共育、多维联动”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使外语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旨在深化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加优质的语言服务。关键词:“一带一路”;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聊城大学;OBE 理念;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23)02-0090-08收稿日期:2023-01-07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20-NDJY-02):“一带一路”视域下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聊城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202102Z):国际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下公共外语选修课程建设 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牛淑杰(1981-),女,山东茌平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蒋洪新、杨 安:“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外语教学2020 年第 1 期,第 1 页。让“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 答记者问,http:/ 年 8 月 11 日。倡议DOI:10.16284/37-1401/c.2023.02.00291一、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如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重大需求、解决重大挑战问题,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实现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评价、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地方高校推进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难点,也是现实面临的困境。(一)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趋于同质化当前,一些地方高校在研究制定外语专业建设时,常常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原则不明确,跨学科培养方向迷失,且跨学科专业设置制度不完善,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普遍存在着勉强、生硬、僵化、脱节等现象。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生源情况,直接模仿或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针对性弱,使外语人才培养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际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二)课程设置:小语种、跨学科及创新课程缺失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已有一定成效,但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仍较难满足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一般都是按照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来设置相关课程,基本为外语阅读、听力、口语、文化概况、翻译等课程,很少学习跨学科、跨领域的相关知识,外语交流也只是停留在进行普通日常对话的水平,导致外语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地方高校普遍开设英、法、德、日、俄等大语种专业,鲜有开设“一带一路”亟需的小语种专业或课程。小语种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部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中应做出科学调整与补充。(三)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不足语言是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沟通工具。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忽略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普遍都把外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导致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不足。外语学科教师讲授内容单一,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语言技能培养层面,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采取“外语+文学”或“外语+语言学”的模式。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不到位,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需求,忽视了语言的实践应用,导致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脱节,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语用综合能力的提升。(四)师资队伍:缺乏跨学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外语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外语应用能力,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与国际视野。但是,受自身教育背景(传统的单一的语言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外语教师,缺乏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实践经验。此外,一些教师进修机会较少,无法与国内国际学校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当前,缺乏跨学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致命束缚。(五)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无法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目前,虽然大部分地方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部门,实施宏观指导、统筹安排、并开展基于结果的外部评价,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内部评价。但是有效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学生通过填写教学评价表、网上评教或面谈等方式对教师的各教学基本环节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对象多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手段相对单一,方法较简单,评价结果往往要到学期末才能进行反馈,且缺乏有效机制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性、动态的互动关系。此外,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学校办学定位、李灵丽、黄甫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整体模式:课语整合式学习视角,外语界2022 年第 1期,第 23 页。倡议92培养目标没有深度契合,缺乏严谨、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带一路”视域下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中跨学科培养、实践教学、综合素养评价尚未形成较成熟和完备的体系,无法确保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二、地方高校基于“OBE”理念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架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习产出为中心,教育者必须明确定位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并系统开展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成果。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在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面向“一带一路”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建设几个维度,构建基于 OBE 理念的“五体共育、多维联动”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图 1)乃时代之需。“五体共育”是将以外语基础教育为基石、素质教育为核心、技能培养为关键、专业知识为保障、知识面为补充五个方面的共同培育作为外语人才培养内容。“多维联动”为实现“五体共育”的手段,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等的诸多手段,实现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联动,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组织与协调教育管理行为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维联动”是随着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进成动态完善的变量,它的量值随学生学习成效和实践能力的改进而改变,以有效确保“五体共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图 1 地方高校“五体共育,多维联动”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93三、地方高校基于“OBE”理念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企业培养具有跨文化协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确立“五体共育”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面向“一带一路”需求,地方高校基于“OBE”理念的外语人才培养应以学生就业为主,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和地域优势、实事求是、扬长避短、明确“五体共育”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掌握一门相关专业(外交、经贸、法律、管理、国际关系、新闻)知识、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深厚的综合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终身学习能力等)的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高端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本省、服务区域、面向全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优化、完善,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贡献力量。(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是设置和调整专业设置、制订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高效适应社会需要并具有市场竞争力。课程建设与优化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发展实现“五体共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可做如下优化和调整。1.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深度融合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首先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确保外语水平为前提。在夯实学生外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带一路”相关专业知识,打破现有学科分类布局,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氛围,开创跨专业“一带一路”新学科,实现“一带一路”视域下多视角培养。积极申报教育部特设新型跨学科专业中与外语相关的专业,实现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纵深发展,以培养既有外国语言专业技能又具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课程,通过辅修学士学位的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专业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社会需求,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提炼开设一些核心课程,学生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丰富特定领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开设针对“一带一路”需求的选修课程,如:区域或国别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等选修课程,丰富外国语言文化课程种类;服务“一带一路”五通的选修课程,结合学校现有的不同学科资源优势,开设一到两个学分的国际贸易、工程管理、通信、运输、金融等选修课程,探索“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人才培养目标。2.创造条件,增设“一带一路”亟需的小语种专业或课程语言是“一带一路”生动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元素。“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建设共涉及 65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尚有一些国家积极准备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 40 多种官方语言,除英刘文强、张秀省、邢金修、井岗、王桂清、李玉保:地方院校农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聊城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年第 1 期,第 97 页。赵长林、王桂清、邵怀领: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以聊城大学为例,河南教育(高教)2017 年第 6 期,第 121 页。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 有感,外语界2009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