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乡
融合
视角
乡村
设计
路径
思考
韩贵红
2023 02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召,谋划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下文简称 规划 )明确指出上海乡村具有城郊融合型特点,在形态上要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要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发展方向上要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凸显乡村地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规划 提出上海市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提出“到 2025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多样、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治理有序、农民生活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工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艺术介入乡村设计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笔者结合设计实践及近年来走访上海市郊一系列代表性示范乡村的真实感受。乡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若不能及时解决,将造成乡村资源浪费,阻碍乡村建设。基于此,本文梳理当下乡村设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路径,以期促进乡村设计可持续发展。一、一村一式:构建乡村空间新模式中国传统乡村具有特定的功能,包括居住功能、生产功能等,村民可以在此居住,也可以从事农产品种植、养殖、制作、加工等农业生产活动。与欧洲和美国乡村相比,中国乡村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此外,中国乡村在生产力水平、生活收入状况、生产设施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乡村作为人类自然演进的活态标本,有着自身的内生性生活模式,空间具有独特性、地域性。近年来,乡村设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乡村进行了空间改造。如在浦东桥弄里村居改造中,基于前期深入调研,制定乡村设计方案,有意保留了每家门口的出檐披下巷子空间。该空间虽然狭小,但却是村民邻里聊天、喝茶、看护孩童的半公共空间,唤起了村民深藏内心的生活记忆,村民对此非常满意。这样的空间模式源于自然衍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体现了乡村社群行为。此外,乡村集市、民俗活动等在乡村设计中应受到高度关注,将其与乡村空间设计相融合,是唤醒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目前部分乡村在进行空间改造与设计时,一味追求现代感,乡土精神内涵逐渐消隐,乡村空间设计缺乏特色。对此,需要对乡村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乡村传统的空间模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借鉴与保留,进而构建乡村空间新模式,活化乡村记忆,在新时代赋予乡村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使传统村落在活化中助力乡村振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乡村功能越来越丰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土”“落后”等同于乡土原生态吗?显然不是。艺术乡建需要避免陷入概念化、形式化误区,建筑师、规划师需要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突出乡村原始特色的同时增强乡村公共服务便利性。如龙游溪口黄泥山乡村未来社区(图 1),设计了联创公社、共享图书馆、智慧运动场、共享食堂等生活空间,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唤醒了居民往日记忆,激活了乡村社群与场地的活力。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设计路径的思考韩贵红桂琪摘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强调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于城乡融合时代背景,围绕乡村设计面临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乡村设计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乡村设计;乡村景观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海派乡土”乡村景观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室(2022文教办-人-1-12)研究成果。1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二、一村一象:设计独特的乡村景观目前部分乡村设计中景观意象塑造较为粗放,艺术乡建中的设计语言较匮乏,流于符号化。以下几个典型的景观现象需要注意:一是涂鸦墙绘雷同;二是房前屋后院落转角一律摆放陶盆瓦罐、磨盘、拴马桩石雕;三是水体造景中景桥生硬植入;四是花园、厕所雷同,缺乏辨识度;五是咖啡创客空间远离居民住所,冷冷清清、无人问津,逐渐荒废。雷同重复的乡村景观设计,无法突出乡村特色,难以得到村民的认同。传统乡村景观与村民的生活习俗、认知程度及审美观念有着密切关联。乡村景观是承载乡村信息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视觉叙事性,是体现乡村可识别性、村民归属性的显性要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必须关注本土审美需求,提取传统乡村景观符号,设计出村民认同的独特景观。要深入挖掘乡村信息,运用乡土材料、自然元素等设计乡村景观(图 2),构建接地气的乡村景观符号表达模式。在景观设计中,还应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提取,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中,让乡村文化由内而外彰显。三、一村一貌:结合乡村文化,重构乡村建筑风貌在乡村设计中,应保护乡村文化,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采用“轻介入”的方式重塑乡村建筑风貌(图 3、4)。乡村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乡村环境整体结构,共同促进乡村地域的演化,凸显乡村特色。乡村建筑风貌是乡村生活和自然地理环境融合演化的结果,反映了村民日常居住环境与生活状态,展现了乡土特色。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重构建筑风貌,对于乡村社区改造、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考察水库村、新义村、吴房村等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现状,发现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集中的村居建筑群在体量和形态上,与田园乡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乡村地标式景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下进行乡村建筑设计的部分人员,没有长期深入地对乡村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对乡村文化不够了解,导致乡村规划不够合理,建筑风格趋于同质化,建筑形式单一,乡村识别度不高。一些乡村的村口标志建筑雷同,并且与乡村自然风貌不协调。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以避免千村一面现象的出现。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的特色,应结合乡村文化,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实现一村一貌,使乡村真正成为人们期望的诗意栖居的场所。乡村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结合乡村文化,避免布景式景观设计,进行乡土特色铺装设计,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小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在乡村设计实践中,可以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乡村建筑设计,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如可以在乡村增加书店和民宿,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吸引力。总之,应结合乡村文化,重构乡村建筑风貌,唤醒村民文化记忆,展现乡村特色,避免乡村建筑风格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四、一村一势:保护和开发乡村资源,合理进行乡村布局自然环境是村庄存在和发展的生态基底。在乡村设计中,应在深入研究乡村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山体、水系、湿地、图 3 常州花开西庄公共建筑重构图 1 龙游溪口黄泥山乡村未来社区图 2 基于乡土材料、自然元素的乡村景观设计图 4 龙游溪口黄泥山乡村公共建筑重构【城市论坛】22023 02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要求和措施,着力保护和开发乡村自然资源。不同季节的乡村景观是不一样的,乡村景观具有时序性和多样性,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景观吸引力。在乡村设计中,可以根据景观的时序变化,营造具有不同美感的景致空间。此外,应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顺应地形地貌特征,随形就势,灵活布局,将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保留原有村庄基本格局的同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营造多层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即所谓的一村一势。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开发乡村资源,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使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注重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保护耕地、河湖水系等重要资源及生态环境,尊重并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图 5、6),展现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合理进行乡村布局,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特色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五、整合多维学科知识,开展系统性设计乡村振兴是面对乡村的综合性改造,不能一蹴而就,应遵循社会演进规律。乡村设计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逐渐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乡村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设计师没有长期深入地对乡村文化进行研究,设计的乡村建筑风格趋于同质化,建筑形式单一,乡村景观设计雷同,无法突出乡村特色,还有一些乡村人文景观与乡村自然风貌不协调。乡村设计涉及多学科领域,并且乡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因此需要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对乡村设计进行研究。设计师、生态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应共同努力,整合多学科知识,加强对乡村设计的研究,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如今人们对乡村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关注乡村经济发展,还关注乡村文化。新时代,应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重塑乡村话语体系,突出乡村的乡土性和现代性。整合多维学科知识,对乡村进行系统性设计,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现代化乡村活态景观,以满足乡村景观建设的时代需求,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其幸福感和归属感。六、结语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为了解决乡村问题,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本文探索出以下乡村设计路径:一是借鉴乡村传统空间模式,构建乡村空间新模式,活化乡村记忆;二是提取乡村文化元素,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中,构建独特的乡村景观;三是结合乡村文化,重构乡村建筑风貌;四是保护和开发乡村资源,合理进行乡村布局;五是整合多维学科知识,开展系统性设计。新时代,应进行高质量乡村设计,推动乡村实现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让设计真正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让设计持续为乡村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张翠展,张保磊.基于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设计与院落空间组织研究:以河北省遵化市惠营房村村民活动中心为例J.建筑与装饰,2021(10):34-35.2倪铭霞,叶辉.艺术设计助力未来乡村生活与建筑空间的发展与重塑:评 乡村设计: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 J.工业建筑,2020(11):211-212.3周龙娟.“三生融合”视角下的上海市闵行区赵家村美丽乡村设计策略研究J.广东园林,2021(2):8-13.4任昕琪.共生美学视域下“和”文化在乡村设计中的体现: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J.文化产业,2022(28):129-131.作者简介:韩贵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城乡场域文化与景观。桂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图 6 崇明乡聚实验田图 5 水库村河道水系景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