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证据法学_田承春李文汇主编.pdf
下载文档

ID:2350228

大小:6.40MB

页数:37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简明 证据 法学 田承春 文汇 主编
简明证据法学 主 编 田承春 李文汇 副主编 吴新建 张金燕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马列原著哲学思想概论/唐贵荣,王金全,米祖旭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 ISBN 7810944835 .马 .唐 王 米.马克思马列原著哲学思想理论研究 .B935.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4)第 032385 号 证 据 法 学 主 编 田承春 李文汇 出 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邮编:610054)责任编辑:万晓桐 发 行: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印 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8501168 1/32 印张 14.75 字数 370 千字 版 次:2005 年 3 月第一版 印 次:2005 年 3 月第一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7810944835B6 印 数:13000 册 定 价:24.0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邮购本书请与本社发行科联系。电话:(028)83201495 邮编:610054。本书如有缺页、破损、装订错误,请寄回印刷厂调换。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简明证据法学/田承春 李文汇 主编/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5.0 3 /I S B N 7-8 1 0 9 4-7 9 8-2 【作 者】田承春,李文汇主编【出版发行】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5.0 3 【I S B N 号】7-8 1 0 9 4-7 9 8-2【页 数】3 5 0 ;2 0 c m 【原书定价】1 6.8 0【主题词】证据(学科:法学 学科:中国 学科:高等学校 学科:教材)【中图法分类号】D 9 2 5.0 1 3 (政治、法律 法律 中国法律 诉讼法)【内容提要】证据是诉讼程序的前提,查明事件实质的根本,维 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所以证据法学显得更为重 要。本书是政法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参考文献格式】田承春,李文汇主编.简明证据法学.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5.0 3.1前 言 证据作为司法机关启动诉讼程序的前提,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依据,平息纷争、揭露犯罪、促使当事人服从判决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作为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现代诉讼的始终。可以说,没有证据就没有诉讼。证据法学作为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满足大学本、专科学生,尤其是函授本、专科学生学习证据法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简明证据法学。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教育学院、部分从事证据学教学和地方检察机关部分从事司法工作的同志共同编写而成。本书的写作分工(以章节顺序排名)如下:张金燕 第一章 郭 琦 第二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吴新建 第三章 田承春 第四章、第十三章 谢云志 第五章 彭 华 第六章、第七章 陈 山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范翔宇 第十章、第十二章 李志栋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2李文汇 第十七章、第二十章 本书由主编田承春、李文汇修改定稿。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如有不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作 者 2004 年 11 月 1前 言 证据作为司法机关启动诉讼程序的前提,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依据,平息纷争、揭露犯罪、促使当事人服从判决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作为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现代诉讼的始终。可以说,没有证据就没有诉讼。证据法学作为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满足大学本、专科学生,尤其是函授本、专科学生学习证据法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简明证据法学。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教育学院、部分从事证据学教学和地方检察机关部分从事司法工作的同志共同编写而成。本书的写作分工(以章节顺序排名)如下:张金燕 第一章 郭 琦 第二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吴新建 第三章 田承春 第四章、第十三章 谢云志 第五章 彭 华 第六章、第七章 陈 山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范翔宇 第十章、第十二章 李志栋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2李文汇 第十七章、第二十章 本书由主编田承春、李文汇修改定稿。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如有不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作 者 2004 年 11 月 1 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证据法学概述.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 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5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7 第二章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9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9 一、神示证据制度.9 二、法定证据制度.13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15 第二节 中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18 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18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23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24 第三节 现代证据制度的发展趋势.26 一、两大法系的证据制度出现了相互接近,彼此借鉴和吸收的趋势.26 二、人权保护观念的增强对各国的证据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27 三、自由心证由绝对走向相对.27 四、各种证据规则有所松动.27 第三章第三章 证证 据据 概概 述述.31 2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31 一、证据的概念.31 二、证据的意义.33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36 一、证据的客观性.36 二、证据的关联性.37 三、证据的合法性.38 第四章第四章 物物 证证.40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征.40 一、物证的概念.40 二、物证的特征.41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42 一、物证的分类.42 二、物证的表现形式.43 第五章第五章 书书 证证.45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45 一、书证的概念.45 二、书证的特征.46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49 一、书证的分类.49 二、书证的表现形式.56 第六章第六章 证证 人人 证证 言言.58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及特征.58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58 二、证人证言的特征.60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形成.64 1 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证据法学概述.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 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5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7 第二章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9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9 一、神示证据制度.9 二、法定证据制度.13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15 第二节 中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18 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18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23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24 第三节 现代证据制度的发展趋势.26 一、两大法系的证据制度出现了相互接近,彼此借鉴和吸收的趋势.26 二、人权保护观念的增强对各国的证据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27 三、自由心证由绝对走向相对.27 四、各种证据规则有所松动.27 第三章第三章 证证 据据 概概 述述.31 2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31 一、证据的概念.31 二、证据的意义.33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36 一、证据的客观性.36 二、证据的关联性.37 三、证据的合法性.38 第四章第四章 物物 证证.40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征.40 一、物证的概念.40 二、物证的特征.41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42 一、物证的分类.42 二、物证的表现形式.43 第五章第五章 书书 证证.45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45 一、书证的概念.45 二、书证的特征.46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49 一、书证的分类.49 二、书证的表现形式.56 第六章第六章 证证 人人 证证 言言.58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及特征.58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58 二、证人证言的特征.60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形成.64 3一、证人.64 二、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73 第七章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78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及特征.78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78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征.79 三、当事人陈述的分类.82 第二节 自 认.84 一、自认的概念和特征.84 二、自认的法律效力.87 三、自认的撤回.89 第八章第八章 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91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特征.91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91 二、被害人陈述的特点.93 第二节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95 一、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96 二、被害人的诉讼义务.99 三、被害人地位与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99 第九章第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供述和辩解供述和辩解.101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 辩解的概念、特点10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101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103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105 一、犯罪嫌疑人的诉讼地位.105 二、被告人的诉讼地位.107 4第十章第十章 鉴鉴 定定 结结 论论.110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110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110 二、鉴定结论的特征.112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分类.116 一、鉴定结论的理论分类.116 二、鉴定结论的类型.11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勘验、检查、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现场笔录.123 第一节 勘 验 笔 录.123 一、勘验笔录的概念、特征.123 第二节 检 查 笔 录.130 一、检查笔录的概念、特征.130 二、检查笔录的内容、形式、制作.132 第三节 现 场 笔 录.134 一、现场笔录的概念、特点.134 二、现场笔录的内容、形式、制作.135 第四节 勘验、检查、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136 一、勘验、检查、现场笔录审查判断的必要性.136 二、从几个方面考察、审查、判断、勘验、检查、现场笔录13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视视 听听 资资 料料.139 第一节 视听资料概念及特征.139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他.139 二、视听资料的特征.142 第二节 视听资料证据的分类.144 一、视听资料的种类.144 二、未经对方同意录制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148 3一、证人.64 二、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73 第七章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78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及特征.78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78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征.79 三、当事人陈述的分类.82 第二节 自 认.84 一、自认的概念和特征.84 二、自认的法律效力.87 三、自认的撤回.89 第八章第八章 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91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特征.91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91 二、被害人陈述的特点.93 第二节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95 一、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96 二、被害人的诉讼义务.99 三、被害人地位与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99 第九章第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供述和辩解供述和辩解.101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 辩解的概念、特点10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101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103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105 一、犯罪嫌疑人的诉讼地位.105 二、被告人的诉讼地位.107 4第十章第十章 鉴鉴 定定 结结 论论.110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110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110 二、鉴定结论的特征.112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分类.116 一、鉴定结论的理论分类.116 二、鉴定结论的类型.11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勘验、检查、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现场笔录.123 第一节 勘 验 笔 录.123 一、勘验笔录的概念、特征.123 第二节 检 查 笔 录.130 一、检查笔录的概念、特征.130 二、检查笔录的内容、形式、制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