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
宝典
综合素质
小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 关 宝 典综合素质小学主编 山香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目 录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理念第一章 教育观1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1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实施/3第三节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5第二章 学生观7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7第二节 学生观概述/11第三节 师生关系/19第三章 教师观26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26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311第二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39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39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44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48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51第二章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解读60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60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62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64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65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66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67第七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682第八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解读/70第三章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74第一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概述/74第二节 依法执教/77第三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78第四章 学生的权利与保护84第一节 学生权利/84第二节 学生权利的保护/85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89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89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91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95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00第五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解读/1023第二章 教师职业行为108第一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08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的几个重要方面/111第四部分 文化素养第一章 科学知识基础116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116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117第三节 中国科技发展史/119第四节 西方科技发展史/126第五节 当代科技发展/133第六节 科学常识与科普读物/139第二章 人文知识基础143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143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44第三节 中国文学基础/154第四节 外国文学基础/1604第五节 儿童文学基础/164第三章 基本艺术素养174第一节 小学教师的艺术素养/174第二节 中外艺术史常识/174第三节 艺术鉴赏基础知识/209第五部分 教师的基本能力第一章 阅读理解能力212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212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220第三节 古诗词鉴赏/224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235第一节 推理的基本概念/235第二节 直言判断与对当关系/239第三节 复合判断与复合判断推理/241第四节 逻辑基本规律/251第五节 三段论/253第六节 典型的逻辑错误/2595第三章 信息处理能力264第一节 信息处理/264第二节 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270第三节 课件的开发与制作/274第四章 写作能力277第一节 写作基本知识/277第二节 常用的写作文体/283考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290二、材料分析题3006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理念第一章 教育观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二)素质教育的政策沿革(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20 世纪80 年代至 1994 年);(2)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1994 1999 年);(3)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 2005 年);(4)素质教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二、理解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1 教师资格证网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是引导我国教育在向 21 世纪迈进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是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境界。素质教育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与国际社会的教育改革目标不谋而合。(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三)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2)全面性;(3)基础性;(4)主体性;(5)发展性;(6)合作性;(7)未来性。(四)素质教育的目标1.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这2 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2.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五)素质教育的任务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素质的基本分类,素质教育显然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六)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素质教育的实施内容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3 教师资格证网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也即:(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2)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程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或载体,但是课程不是教育活动的载体的全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4 四、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过度的应试倾向给我国教育造成了很大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第三节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1)教育目的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教育内容不同;(4)教育方法不同;(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6)教育结果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而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为根本目5 教师资格证网的的教育活动,那么,素质教育则是指学校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包括应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二、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误区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误区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误区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误区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误区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误区七: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6 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7 教师资格证网(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三、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2.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8 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在实际生活中,青少9 教师资格证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