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深度
融合
三教
改革
苑振国
收稿日期:2022613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教深度融合赋能 三教改革 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033);2021 年度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职业院校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智能制造技术培训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YGC2021KZ0583);2021 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KCXTD083)。作者简介:苑振国(1985),男,山东武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及信息融合技术研究。产教深度融合赋能“三教改革”苑振国,郭大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摘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办学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复杂多变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的现状,结合三教改革的具体要求,提出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学校、企业深度融合,有效推进职业院校在教师、教材、教法方面的变革。关键词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80067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802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 号)、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教职成 2020 7 号)和 关于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任务(项目)的通知 指出,逐渐增加行企深入参与教育教学,实施校企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校企合作良好生态,真正做到社会发展、产业需求与教育紧密融合,改变教育供给的滞后与不适应,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目前国家职业院校存量教师数量达百万(中职约 108 万,高职约 74 万),涵盖了几百个专业,触及社会发展需求各个方向,然而在推动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破解的难题。一、产教融合与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制造业是国家进步发展的主推力量,职业教育服务制造业升级改造,提供大量行业相关人才,对其中几个重点领域的人才数量需求预测也作了相应研究。目前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这些专业急需依托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技术解决传统产业和智能制造交互的问题,输出融合技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承接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深化三教改革。(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因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往往参与度较低,更是将自己作为推动“三教改革”的局外人。企业投资高,短期内难以保证收益,同时面临着培养的人才无法为企业自身服务的风险。产教融合往往流于表面,有些仅仅是参观、洽谈,有些参与实习、实训,受到学生管理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生产经营以外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升问题,企业参与的意愿更低。学校与企业自身代表的主体不同导致价值取向产生差异。职业院校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以就业水平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企业更看重生存与发展,盈利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企业更看重回报率与快速性。企业一般不愿付出人力、时间优化教学方法,参与编写教材,提升教师素质。双方追求目标与价值取向的矛盾,往往会使得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分歧,致使“三教改革”无法推进甚至是双方合作的半途终止。(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不足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教师队伍的建设紧密相关,教师是推动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开展双师型队伍培育,政府出台了关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教师专业标准等多项政策规定。同时各单位不断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扩充,打造混编团队聚焦行业技术技能,深入研究产业趋势与技术发展,培养业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师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技术技能水平也与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改革发展有一定差距。教育部谢俐副司长指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 三教 改革,完善 双师型 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孙春兰副总理也强调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过程。职业院校部分教师,欠缺企业工程经验,需要落实企业实践,掌握生产一线的经验、技能并带回到校园,反哺教学。而部分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老师,由于长时间工作在教学一线,远离行业、产业,不熟悉现行技术、工艺,无法推进教材、教法的变革。由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目前学校的存量教师很难得到锻炼和提升,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与路径,对专业技术的更新了解和掌握程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需求。二、产教融合重要意义(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是产教融合,社会属性是校企合作。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一定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出台的 高等职业76第 36 卷第 8 期总第 342 期2023 年 4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8(GenNo342)Apr(last half)2023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也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发展途径。对接产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脱离了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最本质的特征,职业性、实用性、适应性就无从体现。(二)“三教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推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的基本要求就是全方位推进“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的高水平发展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的难点问题: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教材要体现社会需求与设备操作技术,紧随产业、技术、工艺发展;教法要多种形式搭配,夯实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教改革”是为了培养能够紧随社会发展需求、高度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实施途径,更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三)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抓手达成三教改革目标的路径必然是产教融合。没有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的、单一的教育办学经验、闭门造车式的办学手段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难以促进“三教改革”。做好产教融合,培育人才展现社会价值,科学研究推动企业效益增长,就推开了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之门。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体现就是产教融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集中表现。脱离了产业、市场,没有企业参与的“三教”改革是不会产生实质收获的,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职业性需要产业、企业的检验,学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要被社会认可。三、赋能三教改革实施路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赋能“三教改革”。人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核心;教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基本载体;而教法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与手段。联合知名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以及地方政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平台。依托专业群优势,紧紧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服务广东省装备智能制造产业,为粤港澳大湾区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动力。(一)技术服务促“三教改革”专业课程教育要紧紧围绕岗位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照企业生产所需的技术能力以及实训条件设计课程体系。将生产规范、企业评价体系纳入专业教学。这就需要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并提炼转化为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培养紧紧跟随产业前沿。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强调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其本质就是要求培育能够适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职业属性。教师要深入企业,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培育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面向企业技术问题,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会贯通,做到教研结合。围绕智能制造国家战略,服务社会、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个人研究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在科学研究的支撑和引领下,关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应用研究,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化教学、科研兴趣小组,使学校发挥优、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二)加强生产过程教学实践学生通过从事实践学习,了解就业环境及要求,锻炼基础知识与技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学生可以立即上岗生产,学到的知识能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对于工程上要求灵活运用的学科、技术,简单地依靠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难以满足企业对与人才的需求。加强实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融合企业化教学、实践,切实组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真实生产场景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起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响应真实的生产与技术服务,零距离对接市场,加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效解决传统职业教育服务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三)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对照培养目标,联系行业企业,做好专业培养质量分析,把握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多方共同深入探讨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高层次技能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工匠大师定期参与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具体措施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的设计、加工装备,与企业研发部门、研究结构合作开放,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将学校教师掌握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用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机构,提升以技术为载体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质量检测、技术开发、顾问咨询等活动,把握一线技术发展脉络。参与政府、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引领企业科技发展。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如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电气控制、单片机、PLC 等课程)的教学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方案和团队合作,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建设多个条件完备的校内实训室,能满足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要求;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建有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保证学生的校内技能训练适应于企业岗位要求。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联合行业优质企业建立了多家校外实践基地。重视企业实践,提升学生一线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不低于15 周的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校内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最大限度达到企业用人要求,也促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行业、更快地融入企业。师资建设方面,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外聘多名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和顶岗实践指导工作。教师具有高校教育系列、工程技术系列、研究类等职称,还具有电工技师、高级电工技师等职业资格。主要专业教师也兼任着企业的技术顾问,对企业开展横向服务或技术人员培训,学校对青年教师实施分期分批赴企业顶岗实践的计划,校企结合的成果也充实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增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科研、人才优势和基础条件,聚集适应力强、创新活力高的精制造、善设计、能研发、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开展相关培训服务。落实企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企业调研,分析技术服务特点和具体应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在问题的复杂性、线性程度、知识学习累积、性能指标上深入研究,寻找适合高职学生参与研发的技术问题。86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