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阅读整理学
外山滋比古
阅读
整理
外山滋
阅读整理学日外山滋比古 著;吕美女 译版权信息书名:阅读整理学作者:日外山滋比古译者:吕美女书号:ISBN 978-7-5502-3152-8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目录前 言序 章1.你能读懂未知的文章吗?2.对说明书感到棘手3.读论语但不理解论语第1章1.浅显易懂的迷信“困难至上主义”的式微读者文摘的冲击简明至上主义吃粥的读者理解方式的差别2.体育新闻“难懂”的新闻“不知道”,所以难理解理解就是乐趣3.以自我为中心的加工语言是一种习惯固有名词的魅力感动与误解隔层纱“加工”的差异4.音读(诵读)“懂发音就能读”的时代阅读的基础音读熟悉的词汇读完却没读懂的危机第2章1.教科书的隐忧开始讨厌阅读教导未知阅读未知如面对两面墙登峰造极的喜与忧2.后门读者“旁门”的魅力不读是因为读不懂没有故事性退 步3.批评的文章介绍比批评好“只闻其声未见身影”的批评电视带来的“错觉”哲学青年的消失伪评论的横行4.恶文的效用被翻译破坏的日语通过翻译汲取未知在思考中阅读有益的恶文章第3章1.型阅读与型阅读“音读”的阅读由既知展开的类推混合阅读阅读的问题2.幼儿的词语母语的教育重复学习既知与未知母乳语与离乳语决定一生的幼儿时期3.两种词语退回到型阅读RC与EC的理论智商差等于语言能力差语衍生人类文化4.切换如何将音读转换为默读?通过故事转换止于文学型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本阅读方式床边故事的教育美丽的谎言认识新事物不知道才有趣向危险的高山挑战5.素读“不解其意”的阅读一举攻下城中心素读培养人格可信赖的教科书现在还是需要素读6.读书百遍读完就成废纸书变成商品只看一眼的读者型阅读的最高手法默念古典书籍第4章1.古文经典与外国语文遥远的古典如何选定古典书籍?学习外语的效果英文的解释方法消失的型阅读2.寺田寅彦制造读书环境富裕让人不再“努力”教科书上的寺田寅彦未知的世界3.用耳阅读完全背诵用耳书写,用耳阅读用耳朵读的佛经宗教与阅读未知4.古典式禅宗公案需要时间成为古典或走向风化花费时间的型读者“等候百年之后的知己”5.阅读与创造正确的意思靠“发现”作者与读者的语境推敲也能成古典读者的删改读者制造古典6.认知与洞察发现的可能性创 造陷 阱古典式阅读的必要终章 解读桃太郎后 记出版后记前言虽然笔者终生过着读书生活,却是到晚期才开始思考与阅读相关的种种问题。一开始,我从感到非常困难的外文阅读中整理出一项假说,也就是“修辞的残像”。这使我对当时尚未明朗的阅读妙处,感觉到一丝光芒。接着我留意到,不只是外国语文,连一般的阅读也可以分成两种阅读方式。其中一种是阅读已经理解内容的文章,另一种则是阅读不了解内容的文章。同样是阅读,但这两种阅读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无论阅读既知的内容的能力有多强,阅读未知内容的能力也不见得会跟着提升,有时甚至处于完全无法理解的状态。至今前人们做过不少有关阅读方法的研讨与教学,但是尚未严格区分既知与未知的阅读,以及厘清真正的阅读是什么。因此,这本书是基于前所未有的想法,将焦点置于尚未厘清的问题上,进行有关阅读与解释的研究及考察。笔者诚心期待,读者能因为阅读此书,改变自己对阅读的想法。序章1.你能读懂未知的文章吗?“这篇文章有错误,请修正。”三十年前,我曾收到这样的信。问题来自某中学的国语科检定用教科书,三年级的课本里采用了我的一篇文章,主题为“虚虚实实”。这篇文章原来不是针对中学生写的,因此当初教科书编辑告知我要将它纳入教材时,我以此文对中学生太难为由,立刻拒绝。但是,对方无论如何都要采用,我只好添加和修改一些内容,改写成教科书形态的文章。即便如此,它还是很难理解。事实证明,这篇文章被应用在教学中时,种种怨言便蔓延开来,包括太抽象、很难理解、无趣、很难教等,尽是抱怨。就我的立场而言,这实在有违写作的初衷。尽管我已经尽力写得浅显易懂,不怎么热衷学习的学生仍然不可能读懂,这篇文章还是不该被列入教材。“这篇文章有错误,请修正。”因此我才受到以上的批评。刚收到信时,我不觉得讶异,对批评不以为意。因为不适合当教材,才导致学生有这种错误的判断。这封信的发信人是三年二班全体学生,尽管这封信让我感到不悦,我还是原谅他们,因为中学生少不更事,才会不假思索、口不择言,写出这样的信并寄给我。即使我不在意,“这篇文章有错误”也不是看完就会忘记的语句。无论多令人讨厌,毕竟还是通过检定的教科书,不可能有中学生一眼就能辨认出的错误才对吧?用命令语气让人修改也不该是孩子们应有的表达方式,他们应该是不知道原委,所以希望我进一步说明吧!但他们却直接在脑中判定文章错误,这是很粗鲁的心态。当你怀着这种心态思考,就会愈来愈不开心。我最后忽略这封信,因为我认定他们是因为不够成熟,才会写出这种叛逆的书信。他们不是真心要求我提出说明,只是想用威吓他人的语气说话,猜想或许会因此获得某人的回信。我把信捏在手上撕掉,然后就放下此事。这些中学生已经为此文章感到气愤,我生怕自己再回信,会引起更大的骚动。让这些中学生不能理解的是下面这段文字:“所用的词语与想要表达的实际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就算我自己阅读,也知道这并非很平易近人的写作方式,我非常理解读者乍读之下一定无法马上理解,但只要阅读后续的部分,便能通过具体的实例明白其中的意思。若只是取出这段文字,然后马上认定是“错误”,实在没有意义。对方只是尚未成年的中学生,对他们生气未免有失大人的风度。为何他们断定我的文章有错误呢?我不是很清楚理由,不过,他们在信中提到,曾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字典,确认字词的定义,但怎么读都觉得这是错误的句子,因此信中出现了“请修正”的要求。因为他们是中学生,还没受过阅读文章的训练,认为只要查字典就能理解正确的语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字典只能在某种程度下协助我们理解词汇的意思,文章有部分意义超乎字典之外。如果不理解这个道理,只能说是在不了解字典功能的情况下使用字典而已。因为他们还是学生,无法苛求他们。即使是身为师长的人,在相同的状况下也可能会提出质疑。我忘了过了多久之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写信来兴师问罪,问道:“为何没有回信?我们班上开会决定将此文章列为瑕疵教材,并通告作者。”收到此信再度令我相当震惊,没有回信是因为当时的情况让我无法回信啊!这时候我已经顾不得成人的风度了。这一班的老师到底在哪里?在做什么?我虽然未曾见过,却感到很不可思议。难道老师忙着其他的事务,完全放任不管,任凭学生自主学习吗?我很努力地告诉自己写信时勿流于情绪,不过我已经被激怒了两次,再也说不出客气包容的话。我直言:“各位的程度根本无法读这篇文章,虽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就视为错误,这种思考方式才是很严重的错误。”我甚至说他们过于傲慢。“所用的词语与想要表达的实际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解决之道并非查字典,而是将这段文章改成“词语与想要表达的实际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无法切割的关系”。若是这样将导致什么状况?如果这样的说法正确,才能说我的文章错误。如果词语与想要表达的实际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关系,那么“狗”这个字就等于狗本身,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称呼狗这种动物都只能用狗这个字。事实上并非如此,例如,日本人称狗为“inu”(汉字为“犬”译者),英国的狗叫做“Dog”,德文的狗为“Hund”。换句话说,狗的词语和狗这种动物之间只是一种随机约定的关系,而不是“必然”的关系。我并不期望中学生也能理解这样的道理。就算不理解也没关系,只要脑中存有印象即可,因为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我不断重复叙述,这样的语句却似乎没有达到效果,就像没说过一样。这件事变成日后我偶尔会回忆到的不愉快事件。不过这件事也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收获,因为这个契机,我也在不知不觉间开始针对词语、文章阅读的本质展开种种思考。我们一般理解和采用的阅读方式,是低层次的,最多只能得到与自己生活相近的知识。有关自己完全未知事物的文章,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有价值的知识。如果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只用这种低层次的阅读技巧,根本无法达到阅读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阅读的是已经知道的内容就读得懂,完全不知道的就读不通。而学校等场所教导的阅读技巧,几乎全部属于前者,让学生阅读的文章都是呈现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几乎没有任何涵盖未知事物的文章。因此,我们的阅读只能说是阅读已知,即认为自己读得懂,然而这只是准备阅读未知的阶段而已,不能说是真正的阅读。先前提到的中学生根本不知道还有更高层次的阅读,只运用低层次的阅读就认定读不懂的文章是错误。虽然他们的举止像儿童般幼稚,但是我不能嘲笑他们。因为未知的阅读必须靠高度智力及想象力的运作,如果只是跟大家用一样的方式阅读,效果无法保证。能够阅读,但是读不懂书的内容,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此书试图探寻未知的阅读方法。提笔之前,我已经有了觉悟,这个举动可说是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一窥未知的世界。2.对说明书感到棘手曾几何时,人们梦寐以求的机器文字处理机(Word Processor)出现,没过多久,用文字处理机写明信片、书信流行了起来,连最初认为这种机器愚蠢的老古板,都逐渐学会了使用文字处理机。某一次,一个政府的研究机构召开评议委员会议,召集外部委员听取该研究所的业务报告,并提出建言。评议会结束时,与会者共进午餐,进一步畅谈,成员们尽是语言、文章写作、日语方面的权威学者。有位声音洪亮的评议员说:“我开始使用文字处理机了,却不懂得使用方法,简直要我的命。虽然机器附说明书,对我却毫无帮助,无论我怎么读,还是完全不懂,忍不住怒火中烧。”他的话就像一根导火索,其他的人听完后也你一句、我一句地附和他的意见。我想他们的想法应该是大同小异,有位评议员率先发表意见:“技术人员通常只熟悉技术,不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他们认为反正自己看得懂,只要大略解说一下,读者应该就能明白。问题是必须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教人懂得使用才行!刚才提到的说明书是不合格的瑕疵品。”接着就有人说,理科出身的人用语都很粗糙,有很多人甚至不会写文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轮流发言,最后话题的重点就停留在日本的国语教育根本不够完善。照理说,十几位评议员当中有一位表示无法理解说明书,应该是因为当事人的阅读能力不足才对,却没有人提出这项质疑。所有人都将错误归咎给写说明书的人,认为是他的写作水平太差,无法做出适合大众的文字说明。词语表现因人而异,这些人是专家,拥有相当的知识、教养,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自己无法读懂的文章。他们如果读不懂,就认定作者文章写得不好,理由竟是“这篇文章不像文章”。说明书跟着商品销售,因此也算是商品,如果内容写得不清楚,顾客就不可能读得懂。或许作者的文笔不是很好,但说明书一定是让读者读了以后就可以操作机器的文章,如果不是,也无法逃过制造厂商的检查。事实上,大多数使用者都是通过说明书,才能了解操作机器的方法,或许他们也曾觉得不好懂,但是不至于将说明书视为不懂作文的人写的。遇到不懂的段落就多读几次,同时试着操作机器,自然就懂了。但是这些所谓的语言专家(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充满绝对自信的研究所评议员)抱持着莫名的自负心态,认为“世界上没有我读不懂的文章”,他们自我认定:只要是他们读不懂的文章就不能存在。他们欠缺谦卑心,无法自省问题是否出在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足上。如果觉得能读文学作品或评论文章就算懂得阅读,这只能算是一种错觉。从来没有读过科学或技术方面的文章,却用读诗般的心情阅读说明书,再不假思索地指责说明书有误。他们不知道阅读说明书时,头脑的思考方式必然与阅读小说不同。先前提到的评议员之间的闲谈,刚好显露出语言专家中似乎还有人不了解这种道理。这段文章也无情地凸显出那些被尊称为学者、评论家的人,他们的语言素养仍然有待商榷。文章如果在陈述完全未知的事物,对读者而言,就像在读取密码一般,不该抱着想要快速读完一遍就完全理解的想法,因为阅读时需要运用想象力,找出文章的脉络,判断文章的意思等高难度的认知。虽然古人往往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也有不少时候,就算读了一百遍还是读不懂,更何况有人还会拘泥于自己既有的学养和知识,只要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就说文章不好,这简直就是自恋的想法。不只是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