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政治 (上卷).pdf
下载文档

ID:2349312

大小:1.94MB

页数:38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政治 上卷 政治 上卷
版权信息书名:论政治(上)作者:英阿兰瑞安ISBN:9787508659886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政治哲学通史写作在新世纪的又一里程碑论政治所获赞誉评价本书应归功于瑞安持之以恒的写作与生动的讲解,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尺度下的世界如何发生政治演变,如何从古代传承到我们如今这个黑暗时代。我尤其推荐他简洁雄辩的语言、他的博闻强识、他的文章的灵韵和严谨;他以全身心投入,成就了他广阔的视野,以及他对人性局限的深刻关切。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著名批评家,耶鲁大学人文学教授阿兰瑞安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作者跨越2500年的西方政治历程,寻访一座座思想丰碑,启迪读者在纵深辽阔的思想史视野中重新思考当代政治。这部鸿篇巨作是博学、深邃、见识与愉悦可读的罕见结合。刘擎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这部作品的视野与雄心都是惊人的,阿兰瑞安包罗了一片广阔的领域。政治思想纷繁复杂、遍布分歧,有一些思想,讲出来会有骇人的、甚至灾难性的现实后果,但瑞安却能讲解得游刃有余。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著名文学史学者,哈佛大学人文学教授本书探讨2500年以来,政治学人对于“人如何治理自己”这个问题的追问和回答。阿兰瑞安点石成金的问题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史料运用能力,明晰达意的表达手法,让这本看似厚重的鸿篇巨制有着意想不到的阅读快感。周濂著名哲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阿兰瑞安同时展示了自希罗多德以降的思想的内在价值,以及他们能为当今政治提供的强大资源。夸梅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著名政治哲学家,纽约大学哲学教授如果你想知道我们为何像现在这样思考,就去古希腊寻找答案阿兰瑞安验证了这一办法,而且解决了实际问题。玛莉贝尔德(Mary Beard)著名古典学家,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这本书把思想展现为一个持续对话的过程:历代思想家跨时空对话,并且回应我们如今的关切与焦虑。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古希腊人是一样的。共同生活产生的问题,我们能否共同合力解决?我们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阿兰瑞安从思想传统中广纳精华,给了我们一个好的起点。安德鲁甘博(Andrew Gamble)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如何设想更好的世界?如何履行我们改善世界的使命?这些是我们争执不休的问题。阿兰瑞安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从古至今的思想领袖可以如何启发我们。安东尼W马克斯(Anthony W.Marx)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在研究领域精细化的时代,我们对于政治观念的历史大局意识已经失去大半了。阿兰瑞安在他的新书里重现了这种大局观。他的语言清晰易懂,不忌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极好地综合呈现了西方政治传统曾经取得的成就与失败。特雷西B斯特朗(Tracy B.Strong)政治学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特聘教授阿兰瑞安用清晰、准确、易懂的语言,为我们的时代写了一本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指南。从希罗多德,历经基督教世界,直到现代性的崛起,本书激发读者去思考历史问题、当代问题,以及政治的永恒主题。史蒂文卢克斯(Steven Lukes)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对政治思想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阿兰瑞安的智慧、才华和热情中受益这本书提醒我们,政治的思考应该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兰瑞安的杰作把主要的思想家汇集在一起,展开了一场跨域几个世纪的对话,为了解政治的一贯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视野。关心政事的公民和学者将很乐意参与瑞安的知识盛宴。彼得奥努夫(Peter Onuf)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师之作任何对政治理论有兴趣的读者都将从瑞安的论政治中获益。杰里米沃尔德伦(Jeremy Waldron)纽约大学法学教授论政治与书中讨论的伟大作品一样,用简约而强力的信念,反抗着未经过反思的生活。纽约客(New Yorker)论政治是思想史研究的一座里程碑。阿兰瑞安关注的是思想背景,这是论政治的成书要诀。本书把视野拉得非常长,成为本书话题的,与其说是一个个的思想家,不如说是一个观念传统的不同部分如今的我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作为一本关于政治思想原理的导论书、一本了解历史上有争议观点的指南书,论政治很难被超越。伦敦时报(Times of London)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哲学和历史写作的典范之作,作者精深的学识丝毫不妨碍他自如的表达。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在这本引人入胜、富有教益的书中,瑞安频频提醒我们,当代公民加深对政治观念之根源的认识,当对现代生活十分有助益。这本书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今后和学生和读者来说会有巨大的价值。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导言对政治的思考本书算得上长篇巨制,写作耗时经久。起初决定动笔时,我曾犹豫再三,因为我深知它工程浩大。1892年,RW卡莱尔和AJ卡莱尔两兄弟开始撰写中世纪政治理论史。全书六卷于1903至1936年间面世;到中世纪政治理论史最后一卷出版时,罗伯特卡莱尔爵士已经去世两年;他并非英年早逝,而是从他在大英帝国印度事务部漫长的职业生涯退休后,于75岁高龄去世的。这部著作至今仍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但放到今天,需要一个由作者和研究助手多人组成的班子才写得出如此皇皇巨著。35年前,出版界的一位朋友曾建议我写一部乔治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的后续之作;卡莱尔兄弟的例子在前,促使我婉拒了那个要求。原因不仅是我没有兄弟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罗伯特卡莱尔有一份全职工作,负责管理印度事务,大部分撰著的任务于是落在了他在牛津大学任历史教授的兄弟身上。更重要的是,我拿不准如何确保一部巨著在思想上的连贯和统一。如果用亨利福特粗鲁的话来说,历史是一件接一件该死的事,那么政治思想史是否就只是一个接一个该死的思想家或思想呢?甚至如麦克白以比较优雅的语言,但更加绝望的心情所说的,是充满无意义的喧嚣和愤怒的故事,是对言辞斗殴的记录,使人读后毫无收益呢?不过,后来出现了关于具体作家和具体历史时期的众多佳作,如昆廷斯金纳的现代政治思想之基础,还有约翰波科克关于共和思想史的马基雅维利的时刻。在我不知不觉间,本书的架构悄然形成。我把希罗多德定为本书的起点,因为归根结底的问题是:波斯人是否打败了希腊人,后人只能接受事实?也许,现代世界的政治与国家是波斯帝国对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的战胜者迟来的报复。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是为捍卫一种特别的、政治意味明显的生活方式而战。在他们看来,波斯国王治下的臣民尽管名义上并不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其实却与奴隶无异。如后来黑格尔所说,在东方的独裁专制社会中,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然而,无论在征收税赋方面,还是在执行司法和派遣军队方面,波斯政府都十分高效;波斯人民的生活也比希腊人好。完全有理由把波斯视为现代国家的原型;举例来说,希罗多德对波斯国王信使的描绘就正是美国国家邮政孜孜以求的目标,他写道:“不管是大雨如注,雪花纷飞,还是暑热难耐,夜色深沉,都阻挡不了这些信使迅速地完成他们负责的巡回路线。”近代国家的根本特质是中央集权、官僚制管理,并高效提供只有国家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波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如现代国家多,大部分工作都“外包”给了半自治的属地,但它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基本属性。至于作为当今政治制度前身的早期现代国家,路易十四也许说过“朕即国家”这样的话,但是他非常清楚国家为何。国家是法人,不是真正的人。国家是路易十四作为国王所体现的无所不包的权威。正是为了国家,他才要巨细无遗地了解王国的资源和人民生活的情况,目的是更好地管理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资源,以促进人民的福祉。本书不仅讨论了波斯国家(以及晚期的罗马帝国、俾斯麦式的国家和现代欧洲国家)与希腊城邦的对比,还谈及了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对比,那就是雅典与罗马关于自由和公民权的不同观念的对比。雅典人实行的是原汁原味的直接民主,在罗马人看来简直就是致乱之方;罗马让男性自由人参政,但组织控制得非常严密。根据罗马人的观念,首先,自由人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是奴隶;其次,自由人享有法律地位,能够诉诸法庭,寻求保护自己的权利;最后,自由意味着按财产状况仔细分级的各种政治权利和义务。享受自由人的地位还意味着要缴纳税赋、服兵役,这些也是按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随着罗马的壮大,被它征服的城市的居民也获得了公民资格,但开始时享受不到罗马人的投票权;尽管如此,没有投票权的公民(civis sine suffragio)仍是自由人,他可以说,“我是罗马公民(civis Romanus sum)”。这个身份非常有用,尤其是当他被告上法庭,或担心未经公正审判就被施以鞭刑或被拘押。雅典人坚持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投票的权利。在他们看来,没有投票权的公民不算完全的自由人;同样,有投票权,却无权担任司法职务的公民也不算完全的自由人。雅典人心目中的自由是不打折扣的政治平等“isegoria”,也就是在公民大会中的平等权利。根据雅典人的观念,罗马对在司法和政治部门任职的限制其实是寡头政治。自从17世纪40年代的英国内战以来,雅典和罗马观念之争的各种变体一直是欧美政治思想的主题。考虑到不同的人在财富、教育、公德心、能力、公益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千差万别,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学习雅典人的榜样,保障所有国民的政治平等呢?或者应该说,我们应当在多大程度上试图这样做呢?在英美这种富裕的自由民主国家中,通常没人为此操心,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一人一票”就是政治平等的全部,不再深究。但我们也知道,与一人一票并存的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有钱人和有组织的人通过游说、政治献金和媒体的力量来收买政治影响力。我们一方面相信,人人有权使用自己的资源影响政府这当然是一种意义上的政治平等,另一方面又感到,不同的人掌握的政治资源差别太过悬殊会破坏民主;我们在这两者之间踌躇犹豫,不知如何将它们调和起来。若是觉得今天富人的政治权力太大,千万不要以为古时候没有这种事情。虽然雅典人经常起来反对领导人,突如其来地把他们拉下权位,但担任领导的都是“好家庭”出身的人。也不应以为,现代世界中唯一造成政治不平等的就是富人用钱收买政客,获取影响力。如果经济上不富裕的人组织起来,比如借工会之力,或把同一族裔或宗教的人联合起来,照样可以成为巨大的力量。在近现代工业社会中,政治力量的差别在于无组织和有组织之间;组织靠金钱才能生存,但光有钱还不够。民主能否保护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的广大民众,使他们的利益不受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的侵害呢?这是困扰所有现代民主政体的问题。自从两个半世纪之前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把它提出来之后,我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都进展甚微。虽然罗马人拒绝雅典式的民主,但是他们也提出了很多让公民尽可能深入参与政治生活的“罗马”思想。马基雅维利不喜欢雅典式民主,但认为由公民组成的军队比雇佣军好。他和在他之前的罗马思想家以及在他之后的众多思想家一样,认为只要安排得当,纯朴率真的普通人能够遏制富人颠覆共和制度的倾向。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普遍存在着反贵族的共和思想;美国的平民主义运动也以反贵族为一贯的宗旨。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许多左翼作家对民众参政持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观点。他们一贯主张,穷人必须靠自己人数上的优势来抗衡富人的优势,否则在经济利益的社会分配中就会吃亏。这是鼓吹实现普遍选举权的最明显的实用论点;在穷人赖以谋生的行业中,除非穷人对行业的规则制定有足够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受到剥削。英美两国为工会立法的历史是这一简单论点的典型体现。然而,并非所有支持民众广泛参政的论点都如此着眼现实。许多作家尽管政治立场各异,但都一致认为,比起只参加生产性活动,并享受因此得到的利益,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是道德高尚的表现。所有的共和论者,无论是雅典派还是罗马派,都同意这一点,尽管他们对哪些人可以成为积极参政的公民费尽思量:妇女肯定是不行的,可是难道普通做工的人就行吗?关于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焦虑困惑由来已久,在近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特别的形式。希腊城邦饱受寡头政客和民主派之间的内战之苦;罗马共和国最后的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