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出版
数字化
转型
研究
梁雪
139出版实践一、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一)数字出版的重大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版行业也经历了变化。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推进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身处新时代,要把握数字出版发展新形势,从加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出发,引导出版企业加快融合发展,创新数字出版产品内容样式、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推动数字出版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发展数字出版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发展数字出版、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数字社会建设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居民借助数字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生活用品,获得居家服务,在线学习,十分方便。(二)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作品、编辑加工、发行营销等一系列过程,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较过去发生了改变,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可以使更多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我国的数字出版也进入了新的里程。同时,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也使更多网民成为了作者,引发了他们的写作动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11781.67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11倍,数字化阅读质量逐步提升。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传统出版业受到了重创。居家的人们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电子书、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三)数字出版周期短、成本低。传统出版从作者交稿到最终印刷发行,一般需36个月,取决于稿件质量、编辑加工速度、审稿时间、印刷周期等因素。第一,数字出版周期节省了印刷时间、运输时间、装订时间等。尤其在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过印刷厂不能开放,无法按时印刷交付的情况;也出现过图书虽然入库了,却无法发货的情况,导致时效性差。第二,数字出版物可以在云端存储,能够做到发现问题随时修改,作者对整个稿件也可以实时查看。而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需要编辑在纸稿上修改意见,再返回排版厂,再经过校对后编辑和作者才能看到修改后的内容,周期要长得多。这就体现出数字出版周期短的优势。由于工艺费用、纸价、人工费用、印刷厂租金逐年上涨,出版物的成本也在逐年上升。数字出版全程在计算机上完成,只需电脑就可以实现作品的出版,节省了印制费、物流费、房租、多余的人工成本等。(四)数字出版发行方便快捷,节省物流成本。传统出版物发行会产生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随着房租逐年上涨,出版社的仓储压力也越来越大,若遇到突发事件还会造成时效性差。数字出版主要依赖于网络,可随时进行图书的出版与发行,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五)数字出版物易携带、储存方便。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数字出版物可以在多种媒介上查看,随时随地供人们使用。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常利用碎片化的时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研究梁雪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并作出具体部署。本文介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总结了传统出版的转型策略,并提出数字出版会面临的问题,希望为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出版;数字出版;数字出版转型内容提要2023年第3期采写编140出版实践间进行阅读,如地铁、公交车上许多人使用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电子设备外形小巧且储存量大。二、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数字出版人才缺失问题及对策。数字出版较传统出版对编辑人员要求更高,编辑不仅要具备审稿、加工、了解出版和编辑相关知识的能力,还应具有数字化出版编辑的能力,能够应对出版内容和数字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很多出版社不具备数字出版能力,都是将数字化传播交给技术供应商实施,而数字技术供应商往往缺乏出版相关的业务知识,若完全由数字技术供应商负责数字出版,将无法保证数字产品的专业性和高质量。同时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存在较大差异性,而编辑无论在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于传统编辑来说转型并不容易,很多年龄稍大的编辑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不了解当下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编辑首先要转变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传统出版的转型,通过学习新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时刻关注数字出版现状,学习数字出版运营模式。一方面,出版单位应招聘优秀的数字出版专业的人才,拓宽单位的人才队伍,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出版单位应培养“老”编辑学习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知识,满足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要求。通过培训班、线上学习等课程教育,使编辑了解数字出版的流程、技术手段、编辑加工技术、数字版权制度等,促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编辑相互交流、学习,尽量使每个编辑都成为兼具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使传统编辑转型,建立强大的人才队伍。(二)数字出版版权问题及对策。尽管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迅猛,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行业利润逐年增加,引领中国出版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数字出版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缺点。其中数字出版版权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版权保护有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虽然有专门针对数字出版的法律规范,但数字出版的法律制度较为薄弱,未能形成系统的制度规定,未对具体的适用范围做出规定。传统出版编辑人员注重版权问题,而数字出版面临较大的版权盗用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数字出版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制度,应加强对数字版权的管理。基于互联网传播速度与数量的不可限制性,数字出版的授权出现的是几何级的数量增长趋势,这使既有的出版授权模式根本无法全面应对。因此需要尽快研究新的数字出版的授权方式。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年龄上到70岁老人,下到五六岁儿童,几乎人人都会使用手机、平板,数字作品被传播的途径也愈加简单随意,大量未经授权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广泛充斥在各种App中。比如,有人在小红书中发表的图文,底下声明禁止转载,但依旧会被发现有人盗取发表在了其他App上且不注明出处而结果,而结果一般也仅仅是原博主通过私信的方式联系盗用者,诸如此类的情况十分不利于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面对数字出版侵权的问题,第一应提高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通过一些讲座和网络科普,使大众了解未经本人或相关方同意随意地复制、使用、传播他人的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同时加强行政监管力度。第二,出版单位内部可成立检查小组,定期在网络上查询是否有人盗版使用本单位的数字作品。第三,通过加密、身份认证等方式进行数字产品的传播,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出版物不可被复制,均可以有效控制数字出版物的非法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侵权盗版问题。对电子产品进行加密,以加密授权的方式,有效应对侵权的问题。数字出版业应与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化管理等各环节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建立起既合法又科学的标准化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策略(一)发挥自身优势,出版优秀图书。传统出版社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专业素养较高的编辑队伍(许多国企出版社招聘的编辑都是各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包括高校老师、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规范的传统出版流程和模式、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这些优势为数字出版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出版社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读者喜好,出版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图书。通过多种营销宣传方法,推广电子读物。通过付费阅读、电子和纸质双重发行的模式、打造数字图书平台,使图书达到盈利目标。如建筑行业的规章规范或行业指南,既可出版纸质版,也可以打造一个专业知识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按读者需求将专业划分为几个模块,可以分别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提供全方位、多类型的专业知识服务,目的是帮助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快地提升知识水平,更快地查找规范标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更便捷地与其他各方进行交流沟通。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可以在数据库中快速获得检索内容,同时也可以查到知识的来141出版实践源。这种由知识到内容资源的高效对接,为用户提供了获取原始信息的更多可能,从而提高了知识服务的准确率和效率,使知识服务同时具备了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二)注重品牌建设。对于一般作品而言,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好的内容,才能让出版物具有更高的价值、更长的生命周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但作者准入门槛低,作品内容具有商业化严重、抄袭、作品类型单一、质量低、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等问题,作者水平和图书内容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激烈。低质量的作品会使读者对出版社失去信任,重复出版低价值的作品会使出版社声望下降。而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纽带,也是读者进行消费的重要依据。传统出版社一般都在某一个领域拥有自己的声誉,具有品牌效应。高质量的作者和编辑队伍会打造高质量的出版物,使读者具有更强的黏性,增强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打造良性循环的氛围。在转型中,出版社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得读者的认同,提升并保持高质量内容,做好服务,了解读者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把品牌建设作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纳入到转型策略中。数字出版过程中,严把流程关和内容关,提高编辑对内容的敏感性,编辑要做到和出版传统图书一样的专业素养,注重价值导向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数字出版品牌时,第一,应重视选题策划。好的选题可以打造精品出版物,在形式上应具有创新性与吸引性,在内容上应具有广度和深度,根据读者偏好、出版要求、市场需求等策划好的选题。第二,应做好服务。当读者有问题时,应及时反馈;当开发的系统适应性较低时,应做到及时联系技术部门解决问题,把对读者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审、编、校、发层层把关。出版社应落实每一环节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三)加强数字出版营销能力。出版内容是核心,而如何把优秀的出版物呈现给大众,就是考验出版单位的营销能力。传统出版物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出版社应努力扩大渠道,且数字出版可以融合多种方式。第一、应发挥编辑和作者的能力。编辑跟进了一本书的全出版周期,在营销发行环节,编辑和作者是对图书内容最能准确把握和最了解的人,把握图书最核心的观点。对于专业图书,编辑应写出与内容高度吻合,具有严肃性、专业性、精确性的营销文案、推荐语、图书特色、内容简介、购买渠道等,明确读者对象、上架类别;联合营销发行人员做出精美的图书展示内容,文案的编排力求简洁大方,体现出学术专著的严谨性,目的是把图书内容客观、清晰地传达给读者,内容的载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第二、充分利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性。在各大平台,如微博、豆瓣、论坛、抖音、微信公众号、出版单位自身的网站等,利用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向大众展示介绍图书,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充分了解数字出版物的价格、内容、作者团队等信息。可以让作者和编辑一起参与到录制短视频、直播环节,更直观地让读者和作者互动起来;还可以把电子图书以音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可在喜马拉雅等有声App开通专栏,推动电子图书的销售;在出版单位自己的网站上增加搜索引擎功能,使读者很快就能找到所需的出版物。第三、开展线下活动形式进行图书的推广。如读书会、讲座宣传、作者签名会、沙龙等活动形式。第四、开发属于出版社自己的系统和网站。在产品设计时,注意系统的兼容性和功能性,应适用于多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