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建
评价
科学
_
推进
理论
方法
应用
红艳
命名,但大多局限于单一学科视角的经验总结,缺乏从交叉学科角度对评价科学基本规律的理论进行升华和系统阐述。该著作突破学科体系建构,将评价学上升至评价科学并打通其与评价实践的鸿沟,在评价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说,关于评价科学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评价实践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迫切需要进一步对评价科学进行全面、完整、系统地理论阐述和框架构建。评价科学理论方法应用一书的内容正是从此处切入,构建了学科理论、方法、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体系,符合学科发展从个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具有以下特色。(一)体现了我国学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评价科学的迫切需求评价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评价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学术领域,近年来对学术评价中各种问题的诟病和开展评价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正如邱均平教授所说,“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这点已成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普遍共识。因此,建立评价科学的完整体系进而指导评价实践成为迫切需要。该书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评价科学的研究成果、发展脉络、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梳理和理论探讨,既体现了著者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入了解,也为评价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讨的框架和基础。(二)从交叉学科视角系统论述了评价科学的体系结构尽管已有学者提出过构建评价学学科体系的建议,但对于评价科学的组成内容和结构体系却鲜有系统、细致的论述。该书融合了各学科领域中有关评价科学的研究成果,试图打破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评价的局限,构建一个统一、全面、能够指导评价科学发展的完整体系。该书共由八章组成,绪论章对评价科学发展的背景、意义、现状、趋势等进行了阐述;从评价科学的理论、方法、标准、指标、事业、教育、应用共7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科学的内容体系,并明确了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该书首次以“评价科学”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呈现出评价科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对于未来评价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对评价科学的论述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性在构建和展现评价科学内容框架的过程中,该书还提炼出众多关于评价科学的规律性认识。比如,该书认为评价科学理论应由理论评价学、应用评价学和专门评价学三部分构成,并在方法论层面提出了将评价科学方法体系分为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方法、应用技术和智能科学评价系统设计四大类;该书还从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研究队伍、研究主题、课题立项、政策文件等角度对当前我国评价科学事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可以说,这些论述在逻辑结构和分析思路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创性,对于评价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科学与实践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评价科学完整体系的构建也难以一蹴而就。评价科学理论方法应用一书在此研究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该书在论述深度和细节等方面仍有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但从评价科学的宏观发展来看,仍可谓是一部奠基之作,相信该书的出版会助力推动我国评价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探索开启新的篇章。(杨红艳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评价研究部主任、编审)(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