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pdf
下载文档

ID:2348881

大小:3.98MB

页数:39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明清 时期 进退 定律
1政治是一种大智慧/1第一编 开国与固权开国易,固权难/3开国皇后/14政坛上的奇人逸士/23做大事要有大决断/33政治预言家/38循序渐进的为臣之道/44朝里有人好做官/47官场无父子/52明朝的特务统治/63权监刘瑾/722魏忠贤之谜/82明朝最大的冤案/94人性的弱点与以少胜多/107裙带与权力/114少年康熙/124西太后政变上台/133“学者与贤相的楷模”/137假仁假义而登上皇位/144权力与改革/148第二编 大才与小才您是什么样的才/161中国军事史上的杰作/170量才授官/1773抗倭英雄俞大猷/182政治上的孤胆英雄/187儒 将/193灯下黑/200除奸要用辣手/204逆境与不遇/207庄严与滑稽/215小人难成大事/221和珅“贪之有道”/227古人判案的物证/231方士与方术/238谥号“文正”的邪臣/246仁人与君子/250李莲英专宠之谜/2564第三编 政治是一种大智慧古代的律师/269以情决狱/277文 治/281龙蛇之蛰,以存身也/284性相近,习相远/291古人的“攻心战”/294中国古代的解梦术/299海瑞罢官/304刚柔之道/309上医医未病/314满街都是圣人/317谏于无形/322严父慈母与严母慈父/325可变与不可变/328不可过度信任/3315正义与谗毁/334阴 阳/337知君与知国/346游说的艺术/351官场的逆向思维/357避 讳/360会说话/366王闿运的帝王之学/372诸葛亮刘备曾国藩/376后 记/3871政治是一种大智慧(代前言)对于传统政治,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误会,好像搞政治就是搞阴谋,搞政治就是搞权术,总之,政治与官场差不多是同义词。实际上,政治并不仅仅是治人之术,更不是流氓手段,政治是一种大智慧。它需要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农家、墨家等各家的智慧融合起来,使这些智慧能够“雅俗共赏”,更要将治心与治事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内外合一”。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恐怕真的会有“圣王政治”了。当然,将政治搞成这样,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人,甚至连一个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本来就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实现,但不能因为无法完全实现就抛弃这样的政治,这种理想政治的用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数千年的传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那应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决不应该对其有任何亵渎的举动。对于我们来讲,2那些历史的陈迹也许首先显现出了权术的一面,但实际上,传统智慧绝不仅仅是一种权术,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体味这种文化,整个身心都浸透了这种文化时,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圣智兼备的谋略家。中国人生来似乎就是谋略家、政治家,时时用智,处处用智,似乎已成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说透了中国的世事人生。但是,这副对联将因果关系颠倒了,绝非懂得人情世故就是懂得了学问文章,而恰恰是道德学问的深浅决定了处理人情世故水平的高低。纵观历代成功者,从无只靠权谋而成功的。没有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人,玩弄权术只会玩火自焚;而只要达到了“内圣”的境界,就自然会取得“外王”的成功。当一个人灵根深种的时候,他的心灵就不会枯竭,智慧就会像源泉一样地汩汩流出。中国的一切都似乎和政治有关,从家到国,从幼到老,从农到商,似乎都要运用政治智慧。然而,政治是一种大智慧,它的背后是无限深厚丰富的文化,只有深深地体味了这种文化,才能借助这种智慧走向成功!第一编 开国与固权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天子固然要换朝臣,但这朝臣可未必能做得稳。伴君如伴虎这话倒是十分有道理。虎者,百兽之王也,将虎比君,实寓豺狼当道之意,始作此语者,可谓意寓深长,对中国历史有切身的体会了!3第一编 开国与固权开国易,固权难【引言】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创业易,守成难。这是千百年来经验的总结。自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在三四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三四十个朝代,其中为巩固权力而杀人最多的开国皇帝,恐怕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了。俗语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这话极不可靠,一朝天子固然要换一朝臣,但这一朝臣可未必能做得稳。“伴君如伴虎”这话倒是十分有道理。虎者,百兽之王也,将虎比君,实寓豺狼当道之意,始作此语者,可谓意寓深长,对中国历史有切身的体会了!开国皇帝何以比其他后继皇帝更需固权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开国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色人等都有混进开国队伍的可能,如不清理,将来会酿成大祸。其二是开国期间有许多人手握重兵而又威望很高,如不诛杀,很有可能造成功高震主、才大压主和权大欺主的情况,将来必成后患。至于第三点,则是作长远之计,为子孙谋划了。【事典】关于为子孙计,用朱元璋所做的一件小事情可以给出绝好的说明。4三千年来谁著史在朱元璋要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时,太子朱标曾向朱元璋进谏说:“皇父诛杀的人太多太滥了,恐怕有伤于和气。”朱元璋听了,默无一语。第二天,他又把太子叫来,将一根长满刺的荆棍扔在地下,要太子捡起来,太子面有为难之色,朱元璋笑道:“我让你拿着棘杖,你认为棘杖上有刺,怕伤了你的手,若是把棘刺除去,就可以不必担忧了。我现在诛戮功臣,便是替你把刺去掉,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用意吗?”谁知太子却是一位饱读圣贤之书的书生,听了父亲这话,大不以为然,反而叩头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话明摆着说朱元璋是一个昏暴的君主,朱元璋哪能不怒,当即提起身前的几案,就要投到太子的身上。太子见了,惊慌万分,连忙把怀里的一卷东西掏出扔在地上,拔腿就跑。朱元璋拾起这卷东西,展开一看,原是负子图,不觉大恸,才未追究太子的罪责。原来,当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大战,以二十万大军对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形势非常危急,马皇后背负太子作战,终于战胜了陈友谅。事后,朱元璋让人绘成负子图,以纪念这段艰难的历史。多亏这张负子图救了太子的性命。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开国帝王要除功臣的深刻用意。明朝初立之时,朱元璋确实是宵衣旰食,每天忙到深夜,早上又早早起床,接见大臣,批阅奏章,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衣食起居也十分俭朴。尽管如此,在战争中崛起的新的地主、官僚还是用各种方法营私舞弊、盘剥农民,一些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功臣宿将也恃功自傲、恃权自专,或是徇私枉法、巧取豪夺,刚刚缓和的农民矛盾又趋尖锐。许多地方竟爆发了小股农民起义,再加上北方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出没,使刚刚建立的明朝处于内忧外困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固权措施。其一是改革官制,削弱了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权力,把这两个主管5第一编 开国与固权行政和军事的要害部门分成几块,又把亲王派往各地监军,这样,大权就集中到皇帝一人的手中了。其二是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施行严刑峻法。都察院的权力是纠察百官的得失,监察御史的官品虽然只有七品,但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大官都可以告,凡是大臣奸邪、擅作威福,小人构陷、扰乱视听以及贪赃枉法,变乱祖制和学术风气等都在纠劾的范围之内。明律中的许多规定,在今天看来,确实是十分残酷的。例如:凡奸邪进谗言使未犯死罪而致死的人处斩;如有人犯了死罪,有人用巧言进谏使之免于死罪的,进言者也要被处斩;即使是掌管刑律的官员,如果听从了上司的主使,减轻或是加重了罪犯的刑罚,也要被处死,并将其妻子充作官奴,家产没入官府。对于贪污,朱元璋的认识十分深刻,认为其直接关系到政治风气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认为此弊不除,欲行善政,绝无可能。于是,明律规定,官吏必须廉洁奉公,即使因公出差乘坐公车,也不能捎带私人财物,附载衣服等不得超过十斤,每超过五斤打十鞭,十斤加一等,直至笞至六十。凡贪污者,至轻之罪也要发配到北方边地,如果贪污数额折价超过六十两银子以上,处以枭首、剥皮和实草之刑。其具体的做法是把犯官先砍去头,然后再剥下皮,把头挂在杆子上,把皮包上草秸,放在衙门口旁边的土地庙外,或是摆在公座之旁,其用意是警告后来的官吏,不得再行贪污。朱元璋的这一招虽不太“人道”,但却十分有效,这种法令实行不久,吏治果然有所好转。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官吏胆敢以身试法,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有人告发二司与户部侍郎郭桓勾结贪污,朱元璋迅速查勘,追出赃粮七百万石。朱元璋大怒,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全部处死。经过拷问,又牵连了许多人,最后杀人总数,包括官吏和地主竟达数万6三千年来谁著史人之多。在这种严刑峻法和“运动”打击结合的综合治理下,洪武年间的吏治总算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三是对官吏实行特务统治。朱元璋设立了巡检司和锦衣卫,让巡检司专门负责盘查全国各地的过往行人,人们被限制在方圆一百里的活动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事先弄得“路引”,这是防止人民串联造反的重要措施。锦衣卫则是专门负责监视百官的动静的,就连街衢之上,也布满锦衣卫。这样,吏民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皇帝的耳目。一次,博士钱宰罢朝回家,在路上信口吟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对钱宰说:“昨天作得好诗!不过我并未嫌你啊,改作忧字怎么样?”钱宰一听,连忙跪下叩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朱元璋并不是要追究他的罪责,而是要显示自己的无所不知,钱宰才算没有倒霉。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已是无所作为,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常派锦衣卫去监视他。一天,一个特务向田间插秧的一个老农夫问讯道:“这里可有个退了休的吴尚书吗?”那老人措手答道:“我吴琳便是。”朱元璋得到了这一消息,知道吴琳并无异志,十分高兴,奖赏了吴琳。大学士宋濂是著名的学者,对朱元璋可谓赤胆忠心,但朱元璋竟还不放心,经常派特务监视。一次,宋濂在家请客,特务竟把赴宴人等乃至菜肴的全都列单汇报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请客及菜肴的情况,宋濂把所请客人和菜肴情况一一据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地说:“宋学士所说皆实,没有骗我!”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何故生气,宋讷作了解释,朱元7第一编 开国与固权璋知道他生闷气与朝事无关,才不追究。宋讷非常奇怪地问太祖怎么知道他的家事,太祖就把那张画像拿出来给他看,结果宋讷几被惊倒。就这样,朱元璋掌握了臣下的一言一行,臣下深恐动辄得咎,真正做到了前人所谓的“慎”、“独”,哪里还敢有不臣之心呢?其四是实行舆论控制,以建立他在人们意识中的崇高地位。在时人看来,朱元璋的出身十分微贱,祖祖辈辈都是替地主干活的农夫,而且朱元璋本人还做过和尚,因此,朱元璋做皇帝,不仅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对民众的一种污辱,尤其是许多贵族出身的文人,更是看不起朱元璋。至于出来做明朝的官,他们更是不愿意。对于这部分文人,朱元璋毫不留情。例如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两人为了找借口不出来做官,竟致把手指截断,朱元璋听说了,就特意把他们召来,当面质问:“过去世道动乱的时候,你们住在哪里?”他们回答说:“红寇窜乱之时,我们住在闽、赣一带。”朱元璋一听,勃然大怒,他起自红巾军,夏伯启竟敢把红巾军称为寇,实是胆大包天,当即下令把他们处死,并命令凡是不听征召,不与政府合作的知识分子,一律杀头抄家。朱元璋识字不多,却特别忌讳文字上冲撞他,对于能合他心意的一些诗文词句,他也格外见爱。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访,到了江淮一带的多宝寺,见寺中多宣多宝如来的佛号,就对侍从说:“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随行的学士江怀素知道太祖又在考较群臣,就马上趋奉道:“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朱元璋一听大喜,把江怀素提升为吏部侍郎。朱元璋在江淮一带遇到以前的故友陈君佐,陈君佐少有才名,朱元璋就带他出入淮扬一带。一天,朱元璋在一家小店吃饭,忽有所思,又出对道:“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陈君佐脱口而出对道:“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极其高兴,想让他随侍左右,当一8三千年来谁著史词臣,陈君佐过惯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并不愿意,朱元璋也未勉强。又过了几天,朱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