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预期
理论
汉语
格式
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13从从“预期预期”理论看汉语仅差格式理论看汉语仅差格式干薇1陈振宇2(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620;2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 200433)摘要文章提出企望说和常规说应该结合在一起作为判断汉语仅差格式限制条件的语用原则,这一原则可以进一步整理为预期说。汉语仅差格式是针对说话者自反预期的,这里的“预期”包括意愿预期、能力预期、道义预期和认识预期等多个情态维度。汉语仅差格式具有不同的种类:肯定式、Na 式和 Nn 式,其中每个都可以分为两个次类,每个次类都有自己的焦点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的反预期类型。关键词汉语仅差格式;自反预期;预期的情态维度;焦点结构中图分类号 H14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65(2023)02-0013-12零、引言汉语仅差格式可以分别写作肯定式“差点+VP”(VP 必须是肯定形式,下同)和否定式“差点+否定词+VP”。朱德熙(1959)首次提出否定式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我们采纳周一民(2003)的术语:a.Na 式,强调句子最终得到肯定性的意义;b.Nn 式,强调句子最终得到否定性的意义。鲁承发、陈振宇(2020)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以往对这一格式的研究成果,提出需要找到合适的语用条件以区分是 Na 式还是 Nn 式。针对这一点,研究者有很多论述,主要有“企望说”和“常规说”两大解释。除此以外,还有肯定式是否成立的问题。例如:a.#差点儿买得起差点儿买不起b.#差点儿按时吃药差点儿没按时吃药c.#差点儿来得及差点儿来不及(“差点儿没来得及”可以说,而且是正常格式,因为“没来得及”表示结果)?差点儿赶上末班车差点儿赶不上末班车d.#差点儿到站下车了差点儿到站没下车。#差点儿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差点儿没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能够构造一个合适的语境,上述句子也可以是合法的,比如:“如果你不叫住我,我差点儿到站下车了”“你不叫我的话,我差点儿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我差点儿(错误地)到站下车了”。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言语行为的逻辑汉语语义和语用接口研究(项目编号:19FYYB032)的成果之一。下例转引自沈家煊(1987、1999)、李小玲(1986)和董为光(2001)。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从“预期”理论看汉语仅差格式14早期研究者主要讨论否定式的问题,比渡边丽玲(1994)指出仅差格式的结果在说话者的心目中必须是一个比较不一般的、非寻常的事件。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句式带有意外的语气,如一般不说“#我今天差一点赶上了火车”,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赶上火车。董为光(2001)提出“偶发事件”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非常规)。杨晓宇(2011)认为“差一点所修饰的事件须对说话者具有意外感,这一意外感是由于事件的结果严重偏离了说话者的预期造成的”。翟汛、鲁承发(2013)、鲁承发(2014b)和鲁承发(2018)也是统一解释的代表,不过他们用的是“事态的可能性等级”这一概念。杨子(2017)、鲁承发(2014a、2018)和范晓蕾(2018、2019)等明确提出汉语仅差格式表达“反预期”。干薇、陈振宇(2022)将意愿说和常规说融合在一起,认为可以在反预期的基础上统一解释肯定式的适用性和两种否定式的区分问题。由于研究者对“预期”系统的理解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在相关论述上仍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本文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企望说和常规说的结合;(2)“反预期”解释的引入;(3)“预期说”中需要纠正的重要问题,这是全文的重点。一、企望说和常规说的结合朱德熙(1959、1980)提出“企望说”,此后毛修敬(1985)的“色彩说”、石毓智(1993)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渡边丽玲(1994)的“意图性”、侯国金(2008)的“合意”和袁毓林(2013)的“乐观假设”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1.1“企望说”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有学者提出企望说的缺陷,因为总能找到一些例外。鲁承发(2014a)、史佩信(2018)等总结了这些意见,我们整理后认为以下两点最为重要。1.1.1 中性的 VP 很难用企望说来解释是否是企望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下面例,都是冗余的否定 Nn 式:a.群众拍手称快,高兴感激的百姓差点没把派出所门槛踩破。b.我愣了三秒钟,差点没笑出来:此君将普通话当成北京的方言,认为北京以外的人都不会讲了。(转引自赵万勋 2006)赵万勋(2006)认为“派出所为群众做了好事,群众很感激派出所。实际上,这个语句只是表达了百姓们的一种感激的心情,之所以表示否定的意义是因为踩破派出所的门槛是百姓不希望的,用企望说来解释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程饶枝(2007)提出:“按常理笑出来是件好事,而在例b 中,如果真的笑出来可能就失礼了,场合不对,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说明具体场景和上下文将改变企望的方向。1.1.2 积极与消极的不对称性不企望(消极)VP 在“差一点没 VP”中得到反常意义,这在语料中非常强势。史佩信(2018)用了一个“反例”:某个原先瘫痪的病人以顽强的意志练习走路,每天都要摔好几跤。有一天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今天他好多了,差点儿没摔跤。(摔了)”这是指他今天摔跤了,但是差一点就达到“不摔跤”的水平了,如只是摔了一跤两跤的。这里“摔跤”是事件主体和说话者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按照消极性原则,应该是 Nn 式才是,但在这一例中却是 Na 式。改成“今天他好多了,差点儿就不/没摔跤了”则显得更为通顺。该例句正是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15干薇、陈振宇(2022)所说的“颠倒事件”(事态是从“摔跤”向“不摔跤”发展)。企望(积极)VP 比较容易找到“反例”,即企望(积极)VP 是 Nn 式(中性时得到Nn 式的情况也不少)。例如:小王平时成绩不怎样,不料这次高考发挥超常,差点儿没考上北大。(自拟)(没考上北大,但成绩已经相当地好)这句虽然是“差点儿没+VP”,但是表示的却是赞赏,前面的话表示的也是积极评价,这与常见的 Nn 式表示“遗憾、庆幸”不一样。鲁承发(2014a)也列出了一个例子,其中 a是正常解读,b 则是反常解读。例如:a.对着空门,球竟差一点没踢进去!(进了)b.守门员后场一脚长传,球差一点没踢进对方的大门。(没进)总之,大量的语料证实,当 VP 为企望(积极)的事态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以寻找其他制约的条件。1.2“常规说”存在的问题“常规”指的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对于某类事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概率或频次大小的主观认识。在文献中,常规性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可能性、偶然性、偶发、反常、非同寻常”等等,它们都可以统归到“认识情态”之中,即说话者对事物会不会发生或发生概率大小的认识。Biq(1989)提出“语境反常(contextual anomaly)”说,而程饶枝(2007)的描写则指出了两个重要事实:a.VP 带有表示程度极大的成分时,“差点没”是 Nn 式,如“差点没乐晕/乐死/乐坏/乐蒙/乐抽了/乐疯了/乐傻了/乐桌子底下去了”等,极大的程度正是典型的非常规事件;b.VP 为不可能真正发生的事件时,“差点没”是 Nn 式,如“差点天没塌下来/把头伸进屏幕”等,不可能发生的事正是极端的非常规事件(概率接近或等于 0 的事件),史佩信(2018)称之为“有标记事态”。根据学者们论述的语料,“常规说”存在的问题和“企望说”存在的问题有相似之处。1.2.1 概率不明确的事件鲁承发(2018)称为“不可预期事件”,这是史佩信(2018)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鲁文认为它就是正常格式,如某次买书买不买得到是无法预期的,因此“我差一点买到了那本书”表示“就是没买到”,而“我差一点没买到那本书”则是“买到了”。对一个不了解的人,我们并不清楚他能不能考上大学。例如:a.他差点儿没考上(考上了Na 式)(自拟,下同)b.他差点儿没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考上了Na 式;没考上Nn 式,如差一分就考上了,就差这一分)他差点儿没名落孙山(考上了Nn 式)例既有正常格式,也有反常格式。这说明常规性不明确时会让人难以判断,这时,反倒需要按照企望说来解释:考上是企望的,名落深山是不企望的。再如:狐狸差点儿没落入陷阱。(转引自鲁承发、陈振宇 2020)对于狐狸来说,“落入陷阱”是不合常规的,但如果说话者在一旁设下埋伏,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猎物几乎都会落入陷阱,于是“没落入陷阱”是不合常规的。当我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从“预期”理论看汉语仅差格式16们听到“狐狸差点儿没落入陷阱”时,首选的是 Nn 式,即“没落入”,这是词汇的消极意义在产生作用。又如:我差点儿没拣到这个便宜。(拣到了)我差点儿没拣了一个便宜。(没拣到)(转引自董为光 2001)因为“拣了一个便宜”是偶然性的,是非常规小概率事件;而“拣到这个便宜”则是有目的的,是合乎主体意愿预期的。实际上,常规说的学者大多发现,常规说很有作用,但有时仍然不能忽视企望说的影响。1.2.2 常规和非常规的不对称性对“差点儿没 VP”来说,非常规的 VP 会导致 Nn 格式,这几乎没有反例。常规事件不仅能够获得 Na 式的解读,如“他每天都去赶火车,但今天差点儿没赶上(赶上了)”;也可以获得 Nn 式的解读,如“这段时间气候反常,班上大部分的人都患了感冒”,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景下人染上感冒是大概率的,但是“班上几乎人人都中招了,我也差点儿没得了感冒”还是应该解读为“我接近得感冒,但没得”。干薇、陈振宇(2022)通过考察,提出了将“企望说”与“常规说”结合在一起的规则:“在非颠倒事件的情况下,汉语仅差否定格式如果同时满足合乎主体/社会意愿以及事件是正常或可能这两个条件时,就一定是 Na 式;反之,只要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或者与主体/社会的意愿相反,或者不正常和不可能,就一定是 Nn 式”。具体见下表 1:表 1 企望说和常规说结合的规则企望或中性不企望常规Na 式Nn 式非常规Nn 式Nn 式基于这样的原则,干薇、陈振宇(2022)对以往一些有争议的例句进行了解释。不过这一解释还不够普遍和精细,没有包括一些特殊的类型,因此需要引入能够将上述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的“预期”范畴。二、“预期说”的引入“预期说”是从“意外说”发展出来的,而“非常规、意外、反预期”几个术语往往都在文献中出现过并相互诠释。杨子(2017)明确提出“反预期”的制约作用,他的“预期”是指事件意外程度的高低(对说话者而言),包括事件的可能性、常态性等,更偏向常规性的解释。如:“我差点儿没买跟你一样的裙子”,认为两人买到一样的裙子是巧合,这种低概率事件预期值自然也低,故往往为 Nn 解,指没买;但在特定语境下,如交际双方因演出需要必须穿一样的裙子,也就是“穿一样的裙子”成为预期发生的事件,则该句会生成 Na解,这时指的是买了。鲁承发(2018)的“预期”是指选择“高可能事态”,排斥“低可能事态”,他还谈到“社会规范”的问题,如“没按时上班”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把它归入反预期,因为规范是与道义相关的。范晓蕾(2018)提出“预期说”的体系,认为“差一点没 VP”的语义诠释取决于事件VP 的“语境预期”(contextual expectation),语境预期指的是在特定语境里说话双方预先持有的信息,是对“事件实现的可能性或合理性”的预期状况。可能性就是常规性,合理性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17就是道义或企望。陈振宇、王梦颖(2021)指出:“语篇中单一的预期性表达包括四个部分:条件、预期、当前信息和预期性。”而仅差格式正是用于当前信息句上,并表示当前信息与预期不符,是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