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神
视域
高职
劳动教育
教育
同轴
模式
研究
肖志芳
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4 月 第4 期0 引言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先生在湖南创办了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学堂秉承“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办学信念,这八个字同时也成为了楚怡职业精神的传承,一直激励着无数的湖南职教人。当前,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劳创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强有力举措。在楚怡精神视域下,如何挖掘劳创教育的相同内涵,实施两者的融合育人,是当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时代命题。1 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实践困境1.1 机制运行不畅通 一是劳创教育的机构设置不完善。要开展劳创教育融合育人,机构的设置和制度的运行是最基本的保障,从课题组调研的情况看,高职院校融合育人的体系和机制建设情况不是很理想,有的学校成立了劳动处专门负责学校的劳动教育,有的学校成立了创客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有的学校将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兼管,然而这些学校从运行的情况看,大都“各司其职”,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更谈不上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二是制度建设不全面。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有关于劳创教育的相关制度,但是形成体系的很少,比如在师资培训、成绩管理、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监管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很少有学校出台了相关制度。1.2 培养过程不贯通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不贯通。尽管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劳创教育的课程,但是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很少涉及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育人内容,劳创教育没有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不贯通。校内的教学组织缺乏统筹,尽管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劳创*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2 年度立项课题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模式 研究(项目编号:X J K 2 2 B Z Y 0 4 9)。收稿日期:2 0 2 2-0 9-0 2作者简介:肖志芳(1 9 8 0),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肖志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1 5 1)摘 要:在楚怡精神的视域下,文章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困境,以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相同育人目标为轴心,从运行机制、培养过程、条件保障、评价体系等四个维度全面进行深度的双向融合研究,形成“同轴互融”创新模式,为高职教学改革、融合育人提供了模式参考。关键词: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7-5 5 0 X.2 0 2 3.0 4.0 0 7中图分类号:G 7 1 1;G 7 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5 5 0 X(2 0 2 3)0 4-0 0 3 8-0 3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模式研究*论文肖志芳: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模式研究教育的相关研究,但在实施方面还有所欠缺。校外的实践活动缺乏协同,劳创教育都可以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来达到育人目的,比如可以开展义务维修等技术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在劳动育人的同时,也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1.3 条件保障不连通 一是师资的共享不充分。尽管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安排了专门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但两者的老师都是不同的人群,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没有意识到教师人人都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二是场地的共享不充分。学校的教学场地应该处处都是劳动教育的沃土、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的整合、场地的规划等方面,统筹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在师资和场地建设方面是可以共建共享的,从调研的情况看,在这方面情况还需改善。1.4 评价体系不融通一是缺乏对学校的劳创工作整体系统评价。针对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学校出台了一些评价制度,但是这些评价制度一般体现在对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归口管理部分的考核和评价,而对学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评价很少。二是缺乏对学生劳创教育成效的评价。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都体现了劳动、创新创业元素,而在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融合评价的方面还有完善。2 国内外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借鉴2.1 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学者针对楚怡精神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楚怡精神内涵方面,袁杰伟(2 0 2 1)认为楚怡精神一是爱国兴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二是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求知精神;三是注重教育、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1。在楚怡精神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刘湘国(2 0 2 1)阐述了楚怡精神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群人才培养品质提升中的明确方向、提供典范、实现创新等作用 2。邹洪富(2 0 2 1)针对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课程,以楚怡精神为引领,探索了将民族精神铸魂、求知精神培根、工匠精神渗透、创新精神塑造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3。国内学者在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下简称“劳创融合”)的内涵及模式、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内涵及模式方面,王二化(2 0 2 1)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落地的关键,两者呈现着育人目标上的互促性、育人过程的一致性、实践导向的一致性等内在的契合性 4。在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方面,高雪平(2 0 2 1)认为可以从劳创融合教育目标设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实践课程、产学合作搭建劳创融合平台、积极融入专业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加强劳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推动多方合作 5。在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方面,王晓颖(2 0 2 1)以动漫游戏专业建设为例 6,开展了劳创融合的改革实践探索。2.2 国外相关研究知网查询显示,国外还没有楚怡精神方面的研究文献,仅发现在劳创融合方面有相关研究。关于劳创融合的理论研究,西方教育界一直认为体验是教育成长的核心,卢梭、皮亚杰、杜威很早就提出体验教育的思想。关于劳创融合的实践效果,在国外,各国大都形成各具特色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美国 C B E 模式等。发达国家的劳创融合教育,都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保障其正常运转的运行机制,使合作教育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3 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轴互融”模式研究3.1 育人目标的同轴 劳动教育的目标从宏观上来说,是以育人为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4 月 第4 期上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本领和培育学生的劳动品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宏观上来讲也是育人,是新时期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渴望,从而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同样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可见,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3.2 运行机制的互融一是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劳创教育融合育人,比如设立创客学院或创新创业学院,由该学院牵头负责统筹学校的劳创教育融合育人工作。二是出台相关的融合育人制度。可以从师资培训、成绩管理、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多个层面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教师必须参加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证书,成为“劳创”复合型教师;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而且学分可以相互认可;老师参与劳创教育育人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考核积分,积分纳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3.3 培养过程的互融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实施劳创教育的融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中明确劳育、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的要求,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专门的劳动课、创新创业课之外,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也融入劳动、创新创业方面的元素。二是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校内、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统筹开展劳创教育的融合,校内的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式、任务式的课程内容改革,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制作习得”的教学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劳创教育的完美融合,校外则开展一些技术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无形的提升。3.4 条件保障的互融一是师资的保障。除了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职老师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养和能力,确保劳创教育的融合育人。二是平台的保障。搭建劳创教育融合的育人平台,平台包含了线上的阵地和线下的场地,线上以技术贴吧、专业俱乐部、技能擂台等形式开展劳创教育的融合育人。场地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校内的专业实训场地既可作为劳动育人的场地、更可以成为创新创业的阵地,规划建设时一定要统筹考虑。校外的实践基地与校内的实训场地类似,都能够做到劳创教育的融合育人。3.5 评价体系的互融一是完善对学校劳创教育融合育人工作的评价,可以从教学成果产出、用人单位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融合育人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完善对学生劳创教育成效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参加劳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积累、学生获得的各项技术技能证书、竞赛取得的成绩等多个方面,综合构建对学生劳创教育的评价体系。通过完善学校的劳创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和学生劳创教育成效评价指标,倒逼劳创教育的互融育人。4 结语以楚怡精神为视角,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育人,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以这个目标为轴心。开展运行机制、培养过程、条件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值得业内人士更加深入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袁杰伟,阳骁,梅伟华,龙凌.湖湘文化视域下楚怡职教精神溯源 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2 1(0 6):2 9-3 2;6 1.(下转第4 4 页)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4 月 第4 期技能明星、劳动先进组、劳动之星等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浓郁的劳动宣传氛围,充分发挥了劳动先进个人及集体的榜样示范作用,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激发学生奋斗精神、用奋斗书写人生华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探索与创新劳动教育路径,劳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明白了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发扬革命奋斗精神,要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才能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在学院形成了较为浓厚的“青春勇奋斗”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有较好的学风和班风;学生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所带班级约9 0%的同学参加过志愿服务,他们积极向上,工作认真,乐于服务同学,为学院建设和发展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4 结语 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劳动育人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及学校各部门配合,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规划与推进路线。如:编订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开设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劳动周或劳动月,并纳入教学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建设并配齐专职劳动教育队伍;配置固定的劳动教育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劳动教育进行严格考核与监督。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是伟大的,幸福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获得,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1 缪昌武.“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刍议 J .江苏高教,2 0 2 0(0 4):6 0-6 3;9 0.2 贺善侃.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战略意义 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0,1 5(0 2):4 2-4 7.3 王飞.新中国“十七年”劳动教育的成就与启示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 0 2 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