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秩序
自由
儒道
互补
书书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 安继民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河南系列)秩 安 儒家研究道家研究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河南系列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著者 安继民出 版 人 谢寿光总 编 辑 邹东涛出 版 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 号院 号楼华龙大厦邮政编码 网址 :网站支持 ()责任部门 皮书出版中心()电子信箱 项目负责人 曹义恒责任编辑 李长运责任校对 张茂涛责任印制 蔡静董然米扬总 经 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部()经销 各地书店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中心()排版 北京步步赢图文制作中心印刷 北京季蜂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印张 字数 千字版次 年 月第 版印次 年 月第 次印刷书号 定价 元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读者服务中心联系更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前言哲学虽是研究世界、社会、人生的学问,而哲学家却往往只是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就有维特根斯坦晚年的哲学挠痒说。人生有一种痒,即对自己生存背景及生命本身都“想”有一种确定性的理解,这“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心里发痒的过程,为了止住这人心的痒,于是就有了哲学这种痒痒挠。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不能读书,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世界人生的痒并非从读书而来,正像金岳霖说的那样,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一种人可以叫做“哲学动物”,你把他关进监狱,他还是要思考哲学。我大概就是这动物世界中的一员吧!世纪末,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冯学会上,我中午和余敦康先生同桌就餐,中江先生依然是一副轻松可爱的斗鸡相,瞪着眼挑余先生的话茬。余先生突然发话说:“你们知道怎么做冯先生的好学生吗?我把他送进棺材时他说:要想当我的好学生就要超过我。你敢吗,王中江?”然后环视着对我们说:“你们都要敢做自己的哲学家,这才是冯先生的好学生。”在回郑州的路上我和秀昌先生讲:“其实余先生说得非常简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随性所至地写下去,死而后已罢了。”此后我就来了一个大而无当的灵感:用“秩序与自由”解读“儒道互补”。这个想法两个月后得到崔大华先生的肯定,随后又得到方克立先生的极大赞赏和鼓励。国家课题立项后,就此“大胆的假设”开始“小心的求证”,其过程之艰难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可国家课题是有期限的,延期了一年,第二年又只剩下一个季度,国家规划办在网上催,河南社会科学院有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关领导也当面催,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自己颇喜欢的一些散金碎玉像当今的礼品店柜台小姐做包装一样,努力弄成七级楼阁,让它如题所言,至少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理论结构”并且有“现代价值”。年底将课题成果呈上去,谢天谢地,评审专家们不知被我的文字拨动了哪根心弦,大多打了高分,顺利过关了。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的塔西雅娜女士打来电话说:“你能不能给我提供些资料啊!以我的名义写份报道。”我说:“五位专家评委的评审意见都匿名反馈给了我,我抄给你你看着办可以吗?”她说:“!”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三份 年 月 日的院报,第四版上有塔西雅娜女士的手笔,报道我这个课题结项了。我很高兴专家们不管是赞美还是指正,都是很负责、很认真地说着学术话,没有什么大而空的官腔,塔西雅娜女士简练地概括了专家们的评价。字数不多,不妨抄录于下:本报讯(记者塔西雅娜)儒道互补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价值 一书,是河南省社科院安继民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结项成果。该课题 年 月结项。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哲学的基本格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人们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哲学的理解,而且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对于全人类的生活走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成果紧紧抓住儒道哲学在“秩序”与“自由”的“两端”保持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借助西方哲学的参照系,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对儒道互补展开了立体的、交叉的、动态的研究,从而将其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具有较大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课题鉴定专家指出,该课题站在时代和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在打通古今和中西思想文化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对相关哲学概念的界定,对儒道互补理论的把握,尤其是在儒道理论起点的逻辑分析上有较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创新。该课题将儒道互补概括为秩序和自由的互补,具体为宗法主义和自然主义、角色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互补,并作出了精辟独到的论证和分析,是目前儒道互补理论的最新成果。该成果阐发的一系列观念对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益。前 言该课题从儒道互补的心灵结构分析入手,揭示出儒道互补在现世的价值层面不同的关怀趋向,以此论证中国哲学“一干两翼”之特色。该成果分别考察了儒、道哲学的共性与个性,认为中国式一元性、自因性、时间性,构成了儒道哲学的一致性和共性。而儒家的宗法主义与角色主义,道家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则使儒道哲学各有区别。因此,儒道必须也能够互补,其结果是导致以秩序和自由对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功能的协调,从而对中国传统及现代化事业的价值作出重大贡献。该课题以黄河和长江两河流域为背景,挖掘与展示了儒道哲学所构成的东方两河文明对峙而互补的文化魅力,进而揭示出中国哲学时间性、自因性、一元性的品格而有别于西方哲学。这种横贯东西、纵贯古今的论述,不仅坚持了哲学的普适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立场,而且置儒道互补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东西文化交流的宏大背景中予以研究,其“秩序”与“自由”的动态平衡理想的建构,在宏观立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一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与其说该课题是考察儒道互补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价值,毋宁说是在将儒家总结为宗法主义秩序和将道家概括为自然主义自由的结论基础上的一种立论建构,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深层的考察和作者睿智的洞见哲思,揭示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何以可能和怎样可能,以及这样的哲学理论结构或者思维方式至今仍有其深刻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恒久的判据。课题成果中所说的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相当理论深度。二是具有突出的原创性。该课题在总体上以“秩序和自由”判论儒道,这一结论是很有创见的。该课题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总结出:“中国哲学一元、自因和时间性的特征,与欧美人的二元、他因和空间性哲学相区别,儒道两家都守护着中国特色的一元、自因、时间性哲学”,“文化上以道补儒,哲学上以儒补道”;对儒道思想的历史和社会渊源进行考察,挖掘出乙丁制和昭穆制、女性情结和父权崇拜等,认为“道家思想的政制历史源头在殷商,儒家思想的政制历史源头在西周”。上述观点,以及作者关于儒道两家“子”和“人”(自然的意义上)理论起点的逻辑分析,关于庄子自然哲学对于以儒道互补理论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为主体的中国哲学的贡献和对西方“李约瑟难题”的消解等理论阐述,均为发人所未发,具有突出的原创特色。三是具有宽广活跃的思维空间。该课题既纵论古今,又互释中西;既阐发哲学,又渗入科学、历史、政治、学术等,成果中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很好占有材料和大量精读文献基础上的潜心研究、深刻思考所得。其关于“秩序和自由”的儒道互补为主体的中国哲学理论结构及其详尽诠释,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思维启迪意义。时下人们将赞美叫忽悠,人大概是喜欢被忽悠的。但我不能说我至今不知其名的专家评委是忽悠我,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我感到他们挠到了我的痒处,很舒服。我也并没有被专家评委们的鼓励陶醉到忘乎所以。我把一件事情的终点看做我人生旅程中的新起点。从用“秩序与自由解读儒道互补”这个视角,我又重新起程,进行更深层的探索。今年的国家课题论证我特别起劲,也如愿获得了嘉奖性立项赞助。论证活页三千多字,我也抄在下面,算是对读者诸君关于我近况的汇报吧!课题名称:秩序与自由:儒道功能互补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向度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易道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背景和理论预设。中国式哲学精神既可安身立命,更是实践智慧,重点讲求“做”()而非“是”()。中国文化缘此经受住了佛学的冲击,还能在西学的冲击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个性吗?对西学的回应性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四类成果:()新儒家都兼采道家元典,必然内蕴着儒道互补结构,其主旨是德性主体开出知性主体(冯友兰、牟宗三等)。()李约瑟、卡普拉等海外新道家的出现,刺激了 世纪 年代末陈鼓应提出道家哲学主干说,儒道及其与易学的关系备受关注,新 道 家 的 主 旨 是 合 取 德 性 主 体 和 知 性 主 体 开 出 自 由 主 体。()随着郭店楚简中儒道融通性文献的发现,年代以来的儒道互补研究,在微观层面:从孔老互补到魏晋玄学以儒补道,宋明理学以道补儒;从历史人物和典籍中的儒道互补,到易传的儒道归属、张其成提出两全性的易为主干儒道两翼之说。()宏观方面:一是吴重庆从前 言人为与自然、内圣与外王、形上与形下三个方面的统一概括儒道互补;二是牟钟鉴从进步与复归、阴与阳、虚与实、群体与个体四个方面界定儒道互补;三是安继民在此基础上提出,儒道在秩序与自由上互补,形成一元、自因、时间性中国哲学,并以此与西方二元、他因、空间性哲学相对而立。一元是指天人合一不分主、客体,宇宙和人类起源乃由自然而非神创;自因是起源问题的自然而然说;时间哲学和空间哲学在爱因斯坦时空连续区中,通过对人本性语音语形(索绪尔)的中西比较分析,可以通贯。沈清松指出:道参与全球对话,要阐扬终极性的“慷慨精神”。另外,海外汉学界从韦伯的 儒教与道教,经葛瑞汉、于连等人,到郝大维、安乐哲的 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等,都肯定中国哲学的儒道互补结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这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也是研究的重要思想参照。基于以上成果:时间性易道辩证哲学能和空间性逻各斯主义功能互补。道并行而不相悖。金岳霖的道综式能形上体系,是中国自由秩序原理秩序优先原则的理论基础。易道本原儒道两翼的中国实践哲学,已经积淀为中国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及其能动组合方式。对中国哲学秩序自由观念的历史形态及其演进脉络进行深入、全面、系统性的研究,一可作为中国哲学返本开新的重要向度,二可助益法治和民主平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主要内容:以秩序与自由理念为预设的中国哲学形态,如何结胎、成形、发展、反思和重构;立足当代反思历史,开显中国哲学的当代可能形态及其发展向度。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易、儒、道哲学在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中具有强大功能,也蕴涵着极大的现实价值潜力。基本思路:通过对易道基本观念在儒、道两家不同秩序自由观之表现形态及其功能互补的历史研究,揭示中国哲学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显示出中国哲学精神在当代向度中的生动气韵。主要内容沿基本思路具体展开,可结构为如下形态、演进方式及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其当代向度。一、儒道互补的文化源头和孔、老的同根分途诸子百家共承五经:易、书、诗、礼、乐的政治哲学元逻辑。易在代道立象,易道是境遇与时俱进之情境串环,境遇是一系列生活问题;变易、不易、简易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种种变通和决断的。易道历史展开,人类共生需要权力,权力要求秩序,权利要求自由,二者辩证统一;书经是自上而下的全局掌控,追求秩序的权力运作;诗经以风为主是自下而上的民声反馈,追求自由的情感表达;礼经和乐(记)分别代表外在秩序和内在自由之间的具体协调过程,表现出种种生活情境的程式、程序。五经的内在结构是诸子百家共同求治的元逻辑。道家和儒家所追求的,均非无秩序的自由或无自由的秩序。自由与秩序,总是相互涵摄、交叉杂糅在中国哲学精神的基质里。这是人性情欲冲动和理性自约之自解、自和性,达到理想境界即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易道到孔老儒道互补是一个逻辑起点,易道通过春夏秋冬天道循环、地道东南西北空间对位和人道的喜怒哀乐等等,进行以象比类。孔老从群体和个体、内和外两个向度对此进行各自的哲理展开。“德”字从金文始加“心”符,“道”与“德”在行走和观望上字根同体,儒道两家于此同根而分途。春秋 是易道历史哲学的秩序表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