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初中
地理
中考
复习
要点
大全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要点大全
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和经纬线
(1)地球仪a、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b、两极: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概念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横纬)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竖经)
形状
圆
半圆
长短
不相等,赤道最长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度数划分及大小
赤道0°,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
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用途:利用经纬网定位。 方法: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用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
(4)高、中、低纬地划分
高纬: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30°——60°之间的地区;
低纬:30°N——30°S之间的地区。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南半球:0°——90°S 北半球:0°——90°N
东西半球: 向东(东半球)
20°W 160°E
向西(西半球)
2、 地球的自传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绕转轴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周期
24小时 或一天
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
3、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意义
产生四季和五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
(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
北极圈,北纬66.5°,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南纬66.5°,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有无极昼极夜
有
无
无
无
有
有无太阳直射
无
无
有
无
有
二、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A线段式:如
B数字式:如1:4000000
C文字式: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40千米
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 比值大 比例尺大
分母大 比值小 比例尺小
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 范围小 内容详
(地图大小相等) 比例尺小 范围大 内容略
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 图幅大 内容详
比例尺小 图幅小 内容略
(2)方向
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 等高线 数值大----- 海拔高 2)等深线 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数值小----- 海拔低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分布密----- 坡度陡
分布疏----- 坡度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16图1.29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7)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无一定标准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
起伏不大
起伏很大
起伏不大
起伏不大
起伏很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5)世界著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 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
(1)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2)特点:a同一地方短时间内地大气状况,时刻发生变化
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候
(1)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2)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 污染指数小 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 污染指数大 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另一因素是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烟尘等。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世界的气候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高,高纬低
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低
海陆位置
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地形
山上低,山下高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