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福建卷).docx
下载文档

ID:2346948

大小:92.45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0 2021 学年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测试 福建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无)》)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木兰诗》中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答案】(1)荡胸生曾云 (2)莫言下岭便无难 (3)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5)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6)独坐幽篁里 明月来相照 【解析】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曾云、纸笔、朔气、金柝、榆荚、惟解、幽篁等。特别注意“曾云”的“曾”是通假字,不要写成“层”。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央视《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C.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答案】D 【解析】A.属于结构混乱,去掉“之所以”或“因为”。 B.“提高”与“特色”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展现”。 C.属于语序不当,应为“讨论、推举、表决”。故选D。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 ① 鲜(A.xiān B.xiǎn)为人知的邓稼先;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 ② qiè(A.锲 B.契)而不舍甲 (A.钻研B.钻探)古代典籍的闻一多;以及面对乙 (A.丰富 B.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的端木蕻良,他们的拳拳爱国心,让我们深深震撼,就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华厦儿女,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取得从 的伟大成就。 (1)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处: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 (2)请为文中甲处、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富起来、强起来到站起来 B.强起来、站起来到富起来 C.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答案】(1)B A (2)A B (3)C 【解析】(1)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钻研,是指深入细致地研究,指用心思虑,费尽心思。钻探,指用钻机向地下钻孔(井),从不同深度取出岩石及矿石样品。与“古代典籍”搭配应用“钻研”,故选A;丰富,是指资源丰富或者感情丰富。丰饶,丰裕富饶;丰足充实。 与“土地”搭配应用“丰饶”,故选B。 (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依次递进的关系,符合中华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过程,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于作者赴任途中,入京使是指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B.作者东望故园,亲人远隔,全诗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 C.本诗没有说旅途艰辛,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传语”中。 D.这首诗抓住生活片断,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B.“全诗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理解不准确。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故选B。 5.“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3分) 【答案】“龙钟”的意思是沾湿的样子。这句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神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①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俟:等待,等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 (4)及长(__________) 【答案】(1)推托 (2)只,只是 (3)曾经 (4)等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1)辞,古今异义,古义“推托”,今义“不接受,请求离去”,这里取古义;(2)但,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这里取古义;(3)尝,古今异义,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这里取古义;(4)及,动词,等到。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B.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C.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D.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句子意思是: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根据句意正确的断句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故选B。 8.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3分) 【答案】(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古今异义,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这里取古义。 (2)用力:下的力气;收功远:收获就长远;乃:于是,就。 9.分析(甲)(乙)两文中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答案】示例:①吕蒙和司马光都认真好学,博览群书,最终都学有所成;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所谓勤能补拙,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甲文“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吕蒙认真学习,博览群书,才干谋略与之前大不相同。乙文“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可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知他博览群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可知最终司马光学有所成。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博学、成才,一定要刻苦学习。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吕蒙学习后,不再是“吴下阿蒙”,司马光记忆比不上别人,但是肯勤奋刻苦终有所成。可见勤能补拙。 【参考译文】 (乙)司马光,(他)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因为)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才能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