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大学
课程
管理制度
演变
研究
郭德红著
CMYCMMYCYCMYK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1.pdf 1 2018-11-15 15:45:33CMYCMMYCYCMYK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1.pdf 1 2018-11-15 15:45:3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郭德红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11ISBN 978-7-5068-7098-6.中.郭.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历史研究中国.G642.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64383号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郭德红 著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策划编辑责任编辑责任印制封面设计出版发行地 址电 话电子邮箱经 销印 刷开 本字 数印 张版 次书 号定 价李立云李立云孙马飞 马 芝文人雅士中国书籍出版社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 97 号(邮编:100073)(010)52257143(总编室)(010)52257140(发行部)全国新华书店北京温林源印刷有限公司710毫米1000毫米 1/16200千字132018 年 11 月第 1 版 2018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ISBN 978-7-5068-7098-645.00元CMYCMMYCYCMYK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1.pdf 1 2018-11-15 15:45:331摘 要 摘 要教育的发展水平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自近代中国引入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后的一百多年里,由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频繁变迁,导致中国大学的发展道路颇为曲折,可谓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大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下阶段:清末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的近代高等教育初创阶段,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大学体系建立和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 年院系调整发展阶段,工农兵大学生教育阶段,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恢复、调整和大学合并发展阶段,“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阶段,以及刚刚开启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阶段等。在中国大学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国大学实行了不同的课程管理制度,使每一阶段大学的人才培养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在明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政府和大学以法规或文件的形式,围绕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方面做出的制度规定。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府指导或干预大学课程设置和学习的管理制度;二是大学内部有关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两个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既可以规范和促进大学的教育教学按照国家和大学确定的培养目标要求正确进行,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素质条件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从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大学比较完整地移植2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过现代大学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课程管理制度:民国时期移植自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课程模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植自苏联大学的“行政计划课程模式”,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和大学为适应外部社会变化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其中就包括对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的系统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个别顶尖大学(也包括一些新建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取得了创新性改革突破,但由于教育发展历史惯性的影响,从整体上说,我国大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刚性大学课程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总体上虽有很大进展,但收效不是很大,现在中国大学仍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既适应科技、社会、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个体发展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要求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大学开始实施“双一流”计划、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和总结既往大学课程管理经验教训,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革和创新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为中国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重要的课程管理制度支持和保障。本书按照中国大学的历史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中国大学和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大学不同历史阶段课程管理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社会政治、思想、经济和教育等因素在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客观评价了中国大学不同发展阶段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的根源、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发展演变的全貌。在此基础上,本书最后对中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做了全面分析,结合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管理的经验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有关建议,希冀能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大学建立起科学、合理、健全、高效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课程管理质量水平,进而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1目 录目 录摘 要 1导 言 1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 1 二、中国现代大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三、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14 四、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9第一章 清末中国近代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21 一、清末开设的洋务学堂21 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以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为例31 三、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的课程管理制度33 小结39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 41 一、民国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过程41 二、民国时期政府对大学课程的管理45 三、北京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55 四、清华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61 五、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662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 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课程管理制度74 小结77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 年院系调整至 1966 年的大学课程 管理制度79 一、1952 年院系调整到 1966 年大学教育发展情况 79 二、大学课程改造的动因82 三、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造83 小结90第四章 1966 年至 1976 年工农兵大学生教育期间的大学课程管理 92 一、1966 年至 1976 年的大学状况 92 二、大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94 三、1966 年至 1976 年的大学课程管理 95 小结96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至 1998 年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 97 一、改革开放后大学的发展97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101 三、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03 小结 106第六章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阶段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 108 一、“211 工程”“985 工程”和“双一流”建设与大学发展 108 二、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19 三、著名院校大学课程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 131 小结 1393目 录结 语 141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 141 二、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148 三、美国大学课程管理经验借鉴 157 四、提升中国大学课程管理质量的有关建议 171参考文献 188 一、中文部分 188 二、英文部分 1961导 言 导 言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学家一致认为,意大利的萨莱诺(Salerno)和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1231 年,腓特烈二世颁发特许状,正式承认萨莱诺大学是一所专门从事医学教育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北部,最初是一所法律学校,1158 年经神圣罗马帝国弗雷德里克一世的敕令,发展成为正式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所以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起点,是因为中世纪大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即正式的大学必须雇佣稳定的教学人员,是永久性的学习机构,开设专门的高深研究课程,经常实施考试,毕业时授予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证书。符合这一衡量标准的大学直到中世纪后期才在欧洲正式出现。自欧洲中世纪大学建立初步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经过近千年的改革发展进步,如今,现代大学关于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和成熟,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所谓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在明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政府和大学以法规或文件的形式,围绕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9 页。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 页。2中国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演变研究等方面做出的制度规定。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府指导或干预大学课程设置和学习的管理制度;二是大学内部有关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两个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既可以规范和促进大学的教育教学按照国家和大学确定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也可以为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根据自身能力和素质条件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和成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之后,意大利成为当时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吸引了欧洲学子到意大利求学。此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依次经历了从法国,到英国,到德国等国的转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开始崛起。美国大学通过学习德国高等教育的举办经验,并结合美国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对既有的传统英式学院进行了大学化改造。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美国建立起崭新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先进的大学管理制度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由此转移到美国。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各国大学学习和赶超的榜样。美国在学习和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选修制和学分制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体系,为其大学教学保持高效运转、不断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成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教育成效显著。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要晚得多。在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近 700 年后,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促使清政府兴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步引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建立起一系列洋务学堂,以培养掌握西方语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实用人才,西学渐入。洋务派举办了多所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的洋务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早期的外语学堂主要培养外语实用人才,军事学堂主要从教授工程技术入手,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当时其他类型的学堂还有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3导 言 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主要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教授外语、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学。这一时期的洋务学堂或者书院,为清政府和中国社会培养了众多近代人才,成绩显著。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洋务学堂只能算职业技术学堂,不具备大学的特征,不能被称为大学。1895 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于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批官办”大学诞生。1898 年的戊戌变法促使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批国办”的国立大学。1902 年,根据新颁钦定学堂章程,设立了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