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虚实
融合
研究性学习
环境
构建
研究
杨进中著
前言学习环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方面可以指具体的学习场所地点等物理空间(Space),另一方面也可以指抽象的学习场景、学习氛围等情境空间(Context)。自建构主义兴起以来,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一个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育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隐喻(Meta-phor),其内涵更倾向于后者。随着教育研究的焦点逐步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对学习的研究也逐渐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转向对学习环境的研究。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学习主要通过直接控制学习者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以学为中心”的学习主要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间接地促进学习的发生。直接控制学习者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更加符合学习者多元智能、个性发展的学习本质。目前,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或学习环境主要还是班级授课制。300年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认为,像印刷机能够将知识复制一样,教育也可以把教师讲授和书本中的知识当成“墨汁”复制给像白纸一样的学习者。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由此以黑板、粉笔、课本为教具,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式确立起来。1虚实融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构建研究班级授课制是与工业社会初期需要大量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的社会情境相适应的,正如农耕时代的私塾教育是与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一致的一样。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的伟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学者指出即便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学论著全部毁掉,只要有大教学论在,现代教育制度仍然可以重建。而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社会、数据时代,信息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流水线工人将逐步为智能机器人取代),而且还需要有以创意、创新和感情投入等为本质特征的创新人才。创新不是流水线能够培养出来的,任何创新都是打破常规、破旧立新的结果。但是现实课程与生活实践的严重脱节,使教育已经沦落为扼杀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帮凶。我们可以将课程标准化,但却不能统一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是千差万别的,都是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背景,具有不同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的教学却采取的是“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从一头输入原材料,希望从另一头输出规格统一的标准件。其结果就是把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培养成了标准制品。班级授课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阻碍因素。课堂上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教学行为是以牺牲差异化为代价的。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习者的独特性,解决“流水线教育”问题的出路在于实行差异化教学(Differentiated Education)。差异化就是需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个人才能、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动机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2oo1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Behind)”的教育法案,其潜台词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虽然保证了教育的“起点公平”,但却忽略了每个孩子千差万别的差异性,其实教育根本没有统一的起跑线!所以,2015年美国政府修改并提出了“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Every Child Succeed)”的教育法案,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