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课时
作业
10
游褒禅山记含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课时作业10 *游褒禅山记
8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或许
②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
④其文漫灭 漫:潦草不清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 识:辨认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
⑦有怠而欲出者 怠:怠慢
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非常
A.①②③⑧ B.②④⑤⑦
C.①④⑦⑧ D.③⑤⑥⑧
解析:①有的人;④模糊;⑦懈怠;⑧尽,这里是极尽兴的意思。
答案:C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
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乐亦无穷也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解析:A项,得:能够/心得体会。B项,文:文字。C项,穷:走到尽头/尽。D项,至:到达的游客/到达。
答案:B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解析:例句与D项都作“尽”讲。A项,“胜过”“超过”;B项,“优美的”;C项,“胜利”。
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其:助词,无意义/代词,那。B项,于:介词,对/介词,在。C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以:连词,表并列,而/介词,表原因。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了;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C
7.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3)“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4)“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答案:(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下列句中的“以”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以:连词,而 ②以:介词,由于,因为
B.①以:连词,不译 ②以:介词,因此
C.①以:连词,而且 ②以:介词,凭借
D.①以:连词,不译 ②以:介词,凭借
解析:①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②以: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答案: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C项,胜:尽;A项,说/道路;B项,观察/景象;D项,得到/心得,收获。
答案:C
10.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D项难道,表反问语气。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答案:D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解析:D项不是游览体会,而是对于“仆碑”的感慨。
答案:D
12.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帮助。
B.作者的心得: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达到,可以不后悔。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在“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一句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解析:不是举例论证,应是对比论证。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后代的人弄错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说得完呢?
(2)这就是研究学问的人对于学问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取舍的缘故。
三、课外文本阅读
(2023年年大庆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解析:“檄”是发公文的意思,主语是赵禼,因此“檄”前面要断开;“曰”后面必须断开;“汝”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后”是句前的时间状语,“果来犯”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西夏,因此“后”前面要断开;“安等”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俘斩”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刘安,前面要断开;“夏”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
答案:D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解析:A项,“春耕为穑,秋收为稼”说法错误,应是“春耕为稼,秋收为穑”。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D.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解析:C项,“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中,他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可知,他并不反对诛杀种谔。
答案:C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