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_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 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_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 文化 传承 理想 广州 2017 学术 报告会 论文集 广州市 人民政府 文史 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 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7ISBN 978-7-218-12648-7.文 .广 .城市学广州文集.C912.81-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8)第 045211 号WENHUA CHUANCHENG YU LIXIANG GUANGZHOU:2017NIAN GUANGZHOUXUE XUESHU BAOGAOHUI LUNWENJI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 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出 版 人:肖风华责任编辑:张贤明装帧设计:彭 力责任技编:周 杰 易志华 吴彦斌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 址:广州市大沙头四马路 10 号(邮政编码:510102)电 话:(020)83798714(总编室)传 真:(020)83780199网 址:http:/印 刷:广州市浩诚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787mm 1092mm 1/16印 张:38.5 字 数:630 千版 次:2018 年 7 月第 1 版 2018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定 价:128.00 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3795749)联系调换。目录目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张 磊 张 苹/001广州:千年商都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传承周兴樑/009广州建构国际商都散论张志强/028广州城市建设中传承与创新优秀广府文化的意义与策略李任强/040论以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王 征/052进一步加强文艺团体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刘进贤/066现代城市不能丢了“根”对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王晓洁/073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加强具有红色元素的岭南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究 以广州地区实践为例侯月祥/083商都广州:历史与展望沈 超/091广州与 16 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吴石坚/100吴尚时发现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对广府文化的贡献司徒尚纪/108广州十三行与鱼翅贸易冷 东 罗章鑫/118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生存危机与抢救复兴杨宏烈/128文化传承视域下广州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叠加优势探析黄晓慧/144基于文化传承的岭南地区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陈叶丹/157中国城市学、城市地方学及广州学的发展与传承梁达平/17019301936 年的广州社会林子雄/184传承和弘扬广府先贤湛若水的治国理念乔 平/193梁启超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树和贡献谢 放/214中国学共融点与地方学协同发展包海山/225001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张国超 李芳霞/234广州人中医保健意识探求曹 磊/248珠三角香云纱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许桂香 许桂灵/262试论 大同书 政治哲学的几个支点李哲夫/275广州民俗礼仪传播的重点及导向王竹波/286从广州话的词汇特征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郑佩瑗/295广州话是当今传承 诗经 音韵的最佳语言李建基/308从广州“北京路”名片看广府文化的传承陈 明/322浅谈源远流长、巧夺天工的广州牙雕艺术罗雨林/332岭南画派 广府文化组成部分之一苏婕妤/348文学的生命元素在民间 广府民俗诗词歌谣探析徐启文/355广府文化记忆中的民间吟唱 论粤语童谣的传承与发展曾应枫/368如何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广州文化发展的排头兵杨春煜/383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名片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李穗梅/390郑群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个案陈剑安/395珠江文化传承对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许桂灵 司徒尚纪/409广州与北回归线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陆 玲/418论广州近代化与粤剧发展传承的共性李婉霞/428从古典诗词的诵读看理想广州的建设陈载舸/440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 以广州为例孟育东/451广州可持续发展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胡 敏 李 萍/459如何打造新岭南文化品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导向杨 婷/468广州先烈路改名时间考卢洁峰/475作为近代广东历史文化研究文献的近代报刊邱 捷/500002目录广州民俗节诞文化的传承龚伯洪/513浅析徐梅坤对传承广州红色文化的贡献 从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建立说起吴敏娜/519中共三大与广州 兼论中共三大精神的传承李 超/528传统与革命的结合 略述广州农讲所红色文化在广州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李 琨/537红色的印记 历史的见证 记广州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荆永才/544清代广州的朴学发展与金石收藏丁 蕾/551继承东塾遗产 打造文化品牌李绪柏/564广州市武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关文明 董德强/578民国时期粤海道的设置时间与治所问题吴宏岐 贾富强/585传承“崇德重义”理念,强化城市管理者的廉政素质杨 昶/59900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张 磊 张 苹在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保持民族独立,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协调社会利益与社会关系平衡迄于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辨哲理、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观念,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可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而且裨益于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努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广州兼为岭南重镇和粤省省会,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确认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的绵长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各方认真的、持续的研讨,对广州做出了全面的、科学的概括: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当代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域文化定位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州的纵向历程和横断截面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大体如此。文化传承的脉络分明,基本内涵和特色的认定确切。当然,没有任何理由满足。首先,乃是突飞猛进的形势使然。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广州肩负着愈益重大的使命。其次,文化传承是一个需要理性的探究、分析、判断,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艰辛过程。坚持以科学001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显然是首要的准则。辨别历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予以取舍和扬弃,对优秀的、具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加以创造性、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以融入、丰富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此,须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历史科学的作用亦应加强,因为历史科学能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研究和评价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智力支撑,得以了解和判明传统文化的历程、渊源、演变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及鲜明特色,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从而,加速理想广州建设的矫健步伐。一坚持科学的态度,无疑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首要准则。优秀传统文化实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延续及发展的根本,堪称不可割断的精神命脉。然而,传统文化大抵存在着历史的局限,精华和糟粕并存。所以正确的文化继承必须明确区分优劣,弘扬优秀部分,摒弃低劣部分。有所鉴别地、扬弃地对待历史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当是科学态度的真谛。由于往往存在优劣共处于一部著述或同一概念中,辨识并非易事,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方法论为指导,跨越时光的疏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从而,“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此外,还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以创造、创新精神加以转化、发展,使之适应于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和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文化传统,因为它最切近当代中国社会,不愧为划时代的伟大启蒙运动。夸大其难免的不足和缺陷甚至全部否定之,显然是有悖科学的偏见。“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羁而突自解放”,解除了封建主义长期君临所造成的思想锢蔽,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并开始了新的思想追求。这是对辛亥革命未竟之业的“继往”“补课”,也是重新探索拯救和发展中国的道路的“开来”创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的优秀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00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国实际相结合的途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了近代民主革命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还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其一,为民族虚无主义的“全盘西化”论。这种极其片面和根本行不通的主张,完全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毫不理解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国在当代世界文化激荡中得以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优秀传统文化还与时代精神相互联系沟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兴国之魂”的涵养因素。这种缺失文化自信的文化取向曾经喧嚣一时,经过一番讨论后败下阵来,十分尴尬。代表人物胡适不得不修改原有的表述,改为标榜“充分世界化”。意味深长的是,据有关记载称一些反对“全盘西化”论者,曾质询胡适是否不吃中餐,其实他是位地道的地方美食家并制作过几色闻名徽菜。当然,反对“全盘西化”决非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中华优秀文化历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对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采取学习与借鉴的文化取向,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和而不同,择善而从,在不断吸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只是对于本质上为资本利益及代表资本国家利益服务的西方文化,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辨识、扬弃的态度,不要为所谓“普世价值”“趋同论”“永恒真理”之类的动听词句所迷惑。摒弃虚无主义的“全盘西化”论是正确的,亦需防止另一种消极倾向 “全盘复古”,甚至颂古非今。这种错误观念古已有之,而在目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把传统经典奉为“圣书”和圭臬,认为其中的每句话文词和全部论点都是完满的;夸大“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文化批判中一些片面化、绝对化缺点,根本否定近代革命文化的传统;至于把元代郭居敬编著的 二十四孝 全部图示,张贴于城市的宣传栏上的个案,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该书中“郭巨为母埋儿”一则曾被鲁迅所斥责过,这种违反人性和法制的糟粕货色早已抛进垃圾桶里,于今却又沉渣泛起。在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时,决不能淡化和消除批判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此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有过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的不同论争。003文化传承与理想广州2017年广州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事实上,人类历史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存在必然性,同时又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历史的演进是遵循规律性的,大致是从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历史文化的进程亦复如此,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文化。每个社会形态处于初始阶段,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与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严重和激化,并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更替。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再到资本主义制度,概莫能外。同时,剥削统治阶级和民众的对立必然在思想领域有所反应。与之相应的文化兼有精华和糟粕,且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乃是历史的局限,是不可超脱的存在。尽管社会发展程度有别,但对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不宜有绝对化的厚薄之分:历史文化总体而言是不断演进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