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宁化
客家方言
语法
研究
张桃著
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张桃著广 州客家方言调查与研究丛书李如龙庄初升严修鸿主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张桃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1 (客家方言调查与研究丛书)ISBN 978-7-218-13950-0 宁张客家话语法方言研究宁化县H17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38111号NINGHUA KEJIA FANGYAN YUFA YANJIU宁 化 客 家 方 言 语 法 研 究张桃著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出 版 人:肖风华策划:钟 菱 责任编辑:王红星特邀编辑:靳一凰 责任技编:吴彦斌封面设计:张力平印章篆刻:林清书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204号2号楼(邮政编码:510300)电 话:(020)85716809(总编室)传 真:(020)85716872网 址:http:/印 刷:广东鹏腾宇文化创新有限公司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15.25字 数:234千版 次:2020年1月第1版印 次:2020年1月第1次印刷定 价:98.0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5716849)联系调换。售书热线:(020)85716826张桃,女,1971年生,博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获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厦门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另一项课题成果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课题三项(包括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主持横向课题一项,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并圆满结题。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一部,译著两部,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语文研究等学术期刊及论文集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作者简介1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序序李如龙经过唐末的战乱,在赣北大量定居的中原过江流民又因不得安宁继续南下。他们溯赣江而上,开垦赣南山区,又从地势平坦的宁化石壁进入闽西丘陵地。正像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样,宁化石壁村成了闽粤客家移民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从未忘却的通道。经过百年研究,客家的学者大多已经认同:赣南闽西是客家族群形成的“摇篮”。客家的研究不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方言,都应该把视野扩大到整个赣闽粤连片的山区。最近二三十年以来,本来并无多少“客家意识”的宁化,成了海内外客家人寻根访祖的热土,宁化方言也颇受研究客家话的学者的关注。汉语方言的研究多从语音入手,逐渐地向词汇、语法的调查研究深入。对闽西的客家方言的研究,1997年就有项梦冰的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问世,现在又有张桃研究宁化客家话语法的专著出版,这对于客家话的研究和方言语法的研究都是有贡献的。客家人进入赣南闽西前应该是说赣语的,后来也是赣语区的邻居,因而赣南的客家话和赣方言有更多的关系。宁化和连城在客家人入住之前,应该先有通闽语的人在那里定居,后来虽然反客为主了,仍然与闽语区的人不乏往来,因此这两处客家话和闽语也有一些关系。正因为如此,赣南闽西的客家话,虽不像粤东梅州一带的客家话成为中心区(有人称之为客家“大本营”)语言,但对研究客家和客家方言的历史,研究客方言与通语及周边方言的关系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粤中的龙川、河源、增城、惠州一带还有一片客方言区,这些地方的客家人可能比梅州客更早入粤,后来又同粤语有许2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多接触,故这些地方的客话与梅州一带客话有明显的差异。看来,只有突破梅州客话的圈子,把这些相关的客方言都一起作比较研究,我们才能对客方言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和现有的特点有更加准确的认识。本书的写作过程是按照调查描写比较的顺序进行的。作者生长于宁化,又长期与精通本地文化和语言的父母住在一起,她的方言语料调查是十分认真细微的,不论是大量的词汇还是语法例句(发表在书中的例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都是方言味十足,所作的描写也相当全面、清晰,这就为语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某些方言语法特点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如“正”“时”“添”“起”等虚成分)并有所发现,例如指出:实词是“逐步虚化”,“多向引申的形成了一词多用”。不足之处是因为面面俱到,有些特点的分析就尚有欠缺。可贵的是本书没有局限于单点方言的描写,还能进行内外的比较。在客家话中和邻近的连城方言比较,和更有代表性的梅县方言比较;在外部则和赣语和闽语做比较,和普通话、近代汉语、古汉语做比较。内外、纵横的比较,是方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经着力比较,便会有所创获。例如横向描写用作虚词的“有”“较”“去”的用法与闽方言的相似之处就有精彩的表述。纵向比较方面,如“时字句自五代开始出现,元明是其鼎盛期,清代开始走向消亡”,“时”字句用于多种分句,起了承接作用,这是“元明时代口语”的保留等,也表现了较好的功力,所提供的语言事实很有参考价值。这些年来,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但为方言研究者所关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近代汉语和语法史的学者也对方言语法的研究十分重视。有这些行家的介入,方言语法材料正在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这股活水,汉语语法史的大河一定能拓展得更加波澜壮阔。大川不择细流,本书所提供的材料和所作的初步分析对于这个事业应该是有一份贡献的。是为序。1凡例凡例一、本文涉及的方言语料一般采用本字标写;少数语源不明的口语常用字,如果已有约定俗成的固定写法,就直接采用;有音无字的音节,则尽可能地采用同音字,并在同音字的右上角加星号“*”注明,例如:掸*ta(跌);没有同音字可写的,就用方框“”表示,并在后面注音,例如:一木头its uamu t iu(一截木头)。二、本文方言例句都用国际音标标音,不加方括号,句尾不加句号。行文中讨论时,一般字、词、句后面的标音加上方括号,如有多个并列的字、词、句则以“”隔开,标音不再加方括号。三、单字下面加一横表示白读,如:有iu。因为例句已逐字标音,为了方便排版,文白异读、一字多音等现象一般不再另外标注,请注意标音所显示的实际读法。四、方言例句的普通话相应意思用圆括号标明,圆括号内还需要相关的注解则用尖括号,如:荷打衙前搭也过,老爷话好嫁妆(挑着嫁妆从衙门过,县官夸我嫁妆丰厚)。五、例句中解释上下文的文字用方括号标明,圆括号则表示其中的文字可有可无,如:多人个个(人)抵话宁化话(我们大家伙儿都说宁化话)同位语,但标音不再加圆括号。六、斜杠“”左右两边的内容为两可情况,如:佢每一工啱啱确确八点就来上班(他每一天准时八点就来上班),表示“啱2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啱”“确确”两种说法都可以,标音时也加斜杠;有时斜杠表示层次切分,如:“见豆腐要托,见猪肉要斫(见了豆腐要买,见了猪肉也要买)”,表示“见豆腐”和“要托”、“见猪肉”和“要斫”分别是该句法结构的两个层次,标音时不再加斜杠。七、词或例句前面加“”号表示不合乎语法规则或者错误的说法。八、例句前面加“”号表示这是引自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文献中的句子,例句前面加“”号表示这是宁化方言对译的句子。1目录目录第一章概述1一、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目标1二、宁化人文地理概况3三、宁化方言音系5(一)声母5(二)韵母6(三)声调9四、宁化方言的语音特点10(一)声母特点10(二)韵母特点12(三)声调特点13第二章体词研究15一、名词15(一)名词的分类及语法特点16(二)名词的重叠19(三)名词的兼类23(四)名词的词缀30(五)方位词、处所词和时间词342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二、代词40(一)人称代词40(二)指示代词44(三)疑问代词49三、数量词58(一)数词58(二)量词62(三)量词和数量词的重叠73第三章谓词研究79一、动词79(一)动词的分类及语法特点80(二)动词的重叠84(三)关于动词“有”的讨论87(四)“来”和“去”的虚化94(五)动词的体貌97二、形容词112(一)形容词的分类及语法特点113(二)形容词的词缀117三、象声词126(一)单音象声词126(二)多音象声词127第四章虚词研究132一、副词132(一)表示时间的副词133(二)表示范围的副词135(三)表示情态的副词139(四)表示否定的副词143(五)表示程度的副词1463目录(六)关于副词“较”的讨论150(七)“正”的虚化154二、介词157(一)表示引进时间处所的介词157(二)表示相关联的介词160三、连词及复句表达162(一)联合关系162(二)偏正关系165(三)“时”的虚化169四、助词172(一)结构助词172(二)关于助词“添”的讨论177(三)语气助词179五、叹词183第五章句法研究186一、主要句法结构186(一)连谓结构186(二)述宾结构189(三)宾补次序193二、几种特殊句式197(一)处置句197(二)受事前置句200(三)被动句203(四)比较句206(五)疑问句212结语219主要参考文献225后记2311第一章概述一、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目标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但是长期以来,汉语方言研究大都比较重视语音,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词汇,总的来说不大重视语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过去在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汉语方言的差别主要在于语音,词汇次之,而语法则没有太大差别;二是汉语方言的研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先从语音着手,步步深入,这也是合乎规律的;三是“方言研究不易,方言语法的研究尤其难。因为方言不像普通话那样有大量书面材料作凭据,有相当明确的规范,有前人研究过的基础。前些年研究方言语法的人往往拿着普通话的某一语法现象把方言的说法检验一番,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这样研究的结果,往往有不小的局限性”。由此造成方言语法研究在相当一段时间的境况是: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还不够细致深入,缺乏系统的观念,多数文章是对作者母语中某一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现象的描述,能够通过古今语法的对比来说明本方言语法特点的文章数量还很少,系统地进行单点语法分析描写的专著就更少了。客家方言语法研究的情况与此大同小异,多数成果还未能从大量语料中去总结方言自身的规律,也还没有把方言语法放在古今语法的发展过程中去确定方言的地位,突出客家方言的特点。李如龙:梅县方言语法论稿序,载语文研究1999年第1期,第2223页。2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提出,“目前可以选取方言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某方言作全面的分析和系统的描写”。此后出版的客家方言语法专著主要有三部:何耿镛先生的客家方言语法研究(1993)、林立芳先生的梅县方言语法论稿(1997)和项梦冰先生的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1997),都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某方言作出细致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使笔者受益匪浅,尤其是项梦冰先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本书以闽西客话代表点之一宁化方言的共时语法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宁化方言的语法现象试图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描写,包括词类、句法和句型等内容。由于方言语法的调查目前还缺少一个标准通用的调查手册,这就需要一个理论基础和描写框架。笔者主要采用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作为参照系,从共同点和差异性两个角度来观察宁化方言语法。文中引自这两部专著的理论表述,不再一一标注。当然,参照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来研究方言语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会影响对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发掘和分析,例如方言中出现的普通话不存在或无法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目前不见于普通话仅见于方言的语法现象。就这点来说,方言语法研究就不宜只有一个参照系,而且还要有一个立足点,即以方言语法系统本身为主的观点。本书的基本研究过程是在采用参照系的基础上,以词类、句法为基本专题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然后立足于方言语法系统本身,以突出方言特殊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为原则,尽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