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的科学_(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张晓晨译.pdf
下载文档

ID:2341560

大小:6.95MB

页数:24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活 科学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著 张晓晨译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张晓晨 译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生活的科学/(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张晓晨译.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阿德勒心理学经典系列)ISBN 978-7-5380-2933-8.生 .阿 张 .心理学通俗读物 .B84-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25750号著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者:张晓晨责任编辑:张继武封面设计:李莹出版发行: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地 址:赤峰市红山区哈达街南一段4号网 址:www.nm-邮购电话:0476-8227078印 刷:三河市延风印务有限公司字 数:149千开 本:960mm640mm 1/16印 张:15版 次:2018年1月第1版印 次:2018年8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 978-7-5380-2933-8定 价:58.0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我社联系。电话:0476-82374558225264生活的科学1目 录CONTENTS第一章 个性心理学原理/1寻求目标/4统觉体系/8自卑和社会兴趣/11常识及其缺点/13父母的影响/16梦与感情/19出生早晚与早期记忆/21结论/24第二章 自卑情结/25个体即整体/28社会背景/31如何看待缺陷/36自卑感强烈的表现/422第三章 优越感/47普通情况/50案例/56第四章 生活习惯/65对生活习惯的理解/71修正生活方式/78第五章 早期记忆/83记忆的形式/88记忆的内容/92被娇惯的儿童和被敌视的儿童的记忆/95第六章 表现性活动和姿态/101表现性活动/104站姿/105倚靠/107近与远/109态度/112勇敢与怯懦/1133对命运的执念/116羡慕嫉妒、排斥男性以及性障碍/118第七章 梦及其解释/123生活习惯和目标/126个人逻辑/130为什么做梦/134睡眠、非睡眠、催眠术/138第八章 问题儿童及其教育/141社会理想与学校/144家庭/147问题儿童/150如何治疗/154从出生的顺序来判断/159第九章 社会适应和社会问题/165童年/168在学校/172三大生活难题/175矫正和预防/1794第十章 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181概论/184案例/188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195平等的前提条件/198为婚姻做的准备/201婚姻咨询/206第十二章 性欲及性问题/213早期学习/216依靠生活习惯/219其他因素/223社会方法/225第十三章 结论/229/第一章/个 性 心 理 学 原 理寻求目标统觉体系自卑和社会兴趣常识及其缺点父母的影响梦与感情出生早晚与早期记忆结论生活的科学3威廉詹姆斯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只能是和生活直接有关的科学。也就是说,如果某一门科学直接与生活有联系,那么就不应该割裂其理论和实践。因为生活直接对研究生活的科学产生影响,所以研究生活的科学成了一门生活科学。通过某种特别的力量的作用,上面的这些观点也可以运用于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认为,个人生活态度的组成部分包括每一种冲动和活动、每一个单独的反应,个人的生活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在实践上,这门科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生活态度可以通过知识而被调节和修正,所以个性心理学的预测性具有两重意义:不但能对将来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同时也像先知约拿一样,能够对将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之后,使这些事无法发生。4寻 求 目 标生活的创造力是非常神奇的,个性心理学在努力理解这种创造力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这种创造力存在于努力的探求和获得成功的期望中,存在于自我发展的期望中,甚至还存在于某一方面失败而通过另一方面的成功来弥补的期望中。这种创造力是在追求目标中体现出来的,它是目的论。也就是说,精神和肉体活动,都在这种探求过程中实现了相互合作、配合。所以,如果割裂与个人的联系,甚至以抽象的方式研究精神状态和肉体活动,都是极其错误的。这种错误的一个例子就是,在犯罪心理学中,对罪犯的重视远远少于对罪行的重视。如果我们认为罪行不是某个人生活中的一个插曲,那么不管我们怎样思考,都无法理解犯罪行为。就算某种外部行为是一样的,也有可能在一个案件中是无罪的,在另外一个案件中是有罪的。个人行动和行为方向,由每个人的5不同生活目标来决定,所以对每个人不同状况的理解,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能够通过这种目标,对各个独立活动后面所隐含的意义也有所了解。我们应该知道整体的组成部分,包括这些独立的活动。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在对部分进行研究的时候,如果想对整体意义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一定要将它们视为整体的组成部分。以作者为例,我在医学实践中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医学实践为我提供了很多目的论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理解心理学事例所需要的。我们在医学中清楚地发现,所有器官都为了某种确切的目标而努力发展,当它们发展成某种确切的形式时,就都已经达到了成熟期。在有些存在生理缺陷的案例中,我们还进一步发现,如果某种器官有缺陷,那么个体就会发展出另外一种器官来取代它。在解决各种残疾的时候,生命机能的处理方式非常独特。因此,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才得以补偿,生命绝不会在外界的阻力面前表示屈服,或者放弃抗争,生命在不断地努力延续。精神活动类似于有机体的生命运动。理想或者目标的观念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中,它使得人们设置一个具体目标,铲除现实中的障碍,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能够超越现状。当人们在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这些具体的目标能够让人感到优越,因为他心里早就谋划好要怎样走向成功了。然而如果这种目标观念并不存在于个人精神领域,人的活动就完全没有意义。6童年时期,也就是生命的早期,个体就形成了“制定某种目标寄予目标具体形式”的概念,很多例子都说明这必然是一个事实。成熟个体的某种模式或者某种原型,从这个阶段开始发展起来了。对于这个过程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想象。一名儿童自卑而又衰弱,他发现某种环境令他无法承受,所以选择了一个目标,向着这个目标指明的方向努力地使自己变强。儿童的每个行为都由这个目标支配,这个目标确实是存在的,但对于这个目标的形成,我们确实难以解释清楚。只有在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才能固定下来,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太了解早期阶段中的能力、理性、冲动、能量,并且不能做出确切的解释。我们要想预测他们在今后会有何种行动,就必须先要知道他们的生活倾向。当我们说到“目标”这个词的时候,有的读者可能会感到非常迷惑,所以使这个观点进一步具体化是必要的。说白了,“期望成为主宰者”就是一个具体目标,如果能使用“目标的目标”这个术语,那么“期望成为主宰者”也是最终目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慎重地教育自己和孩子成为“主宰者”。其实,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应该树立一个短期而又更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母亲或者父亲,因为我们发现,如果一个男孩认为最强的人是他母亲,他就可能受母亲的影响,甚至会模仿母亲的行为。如果他后来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人是马车夫,他也可能会模仿7马车夫。一旦孩子树立了这种目标,他就可能像马车夫那样穿衣打扮、感受、处事,他所表现出的所有性格特征都符合他的目标。不过,只要警察略微一发作,马车夫的形象就马上轰然倒地此后,由于惩罚学生显得教师具有强者的威力,儿童理想中的目标可能又变成了教师,当然也有可能变成医生。我们发现,儿童所确立的目标都有具体的共性,完全反映他们的社会兴趣。一个社会兴趣不足的表现就是:有人问一个男孩:“你长大想做什么?”这个男孩回答:“我想去执行死刑。”他想要拥有上帝一般的权力,希望自己成为掌管人们生死的人。他之所以生活消极,就是因为这种观念比较强。当然,同样是想成为上帝的目标决定人们的生死,他也可能产生想要成为医生的愿望。不过,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是服务社会,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8统 觉 体 系原型能够表现个人目标的早期个性,在形成了原型以后,也就可以确定方向了,个人的方向会变得比较具体。我们之所以能够预测将来的生活能发生哪些事,就是这一事实的缘故。所以,这种方向所确定的规则必然包括个人统觉。一个人在认识某种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根据环境的真实存在形式来理解。也就是说,他在理解环境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统觉体系为依据。我们发现,在这个关联中,存在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有生理缺陷的儿童认为他们的缺陷器官对他们的所有经历都有影响。比如,一名儿童的视力存在缺陷,他可能对能看见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如果一名儿童患有胃病,那么他的饮食兴趣可能有点怪。上文已经说过,所有人的不同性格都是由这种统觉体系组成的,所以个人的统觉体系和这种沉迷具有一致性。我们只要知道孩子9的哪个器官存在问题,就可以知道他的兴趣是什么。不过,有些孩子的外部特性可能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也不能被发觉,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统觉体系会限制他们所体会到的生理自卑,可见发现儿童的兴趣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当孩子的统觉体系中已经具有生理自卑这一因素时,那么即便我们观察生理自卑的外部表现,也未必能揭示统觉体系。少儿非常熟悉相对性系统。包括我们这门学科在内,所有人学到的知识都不是完全正确的真理。在这方面,儿童和成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常识是科学的基础,而常识总是在变化,这条路是由各种大小错误逐渐铺垫而成的。谁都会出错,但能够改正错误才是关键。在原型形成的时期,改正错误是比较简单的,不过要是有些错误在这个时期并没有被改正,那么后来再改正的时候,就要把这个阶段的整体情况都要回顾一遍。所以,在为一位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任务不是探寻他在后来的生活中犯下什么错误,而是发现在他原型形成的过程中,在他生活的早期,他犯下了哪些根本性的错误。发现这些错误以后,就可能通过合适的治疗方式让他改正。从个性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遗传的重要性降低很多。一个人在童年阶段建立起来的原型,也就是他早年对待继承物的态度和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他所遗传的东西并不重要。遗传应该为先天性生理缺陷负责,我们在这里所进行的思考的前提是,要10求少儿处在合适的环境中,将那些特别的困难排除在外。其实,如果找到了少儿的缺陷,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就非常容易解决问题,其实这是非常有益的。一名儿童即便比较强健,不存在任何先天缺陷,那么他也很可能发育不好,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其他教养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来探讨个性心理学对训练神经病人和教育所提出的问题。这里所谓的神经病人包括:罪犯、患有神经病的儿童、通过酒精的作用逃避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方面的人。在快速而又容易地找到哪里出现了错误以后,我们来问一问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些病症。很多人都持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的环境是病症产生的原因。其实我们的调查已经证明,病人并没有为适应新的环境做好足够的准备在前,某种具体的事情发生在后。假如病人所在的环境仍然比较适合他,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现他原型的错误。不过病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原型创造出的统觉体系做出回应,所以所有的新环境都有试探的性质。在他的整个生命里,他都要受到目标的指引,因此他的回应不但符合他的目标,并且具有一定创造性,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我们通过早期对个性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得出,不应该忽视遗传的重要性,也不应该着重强调某个单独部分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通过自身的统觉体系,原型才得以与经验相符。所以,对统觉体系的研究,对我们取得某种效果来说是必要的一步。11自 卑 和 社 会 兴 趣心理环境因素对一名先天生理机能存在缺陷的儿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其他人,这些儿童都明显地表现出某种自卑,而这种自卑又经常被夸大,所以他们所处的环境更加艰难。他们在最初形成原型时期,就已经对别人不感兴趣,而注重于个人的发展。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也有坚持这种发展方向的趋势。在造成原型错误的众多原因中,生理自卑只是其中一点,相似的错误也可能是其他问题导致的,比如被敌视儿童和被溺爱儿童所处的环境。对于这三种极为不利的情况,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讨论,同时还会提出实际的病例,并对此进行解释。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及了这三种情况被敌视的儿童、被溺爱的儿童以及生理器官存在缺陷的儿童。我们现在只发现,这些儿童在自己所处成长的环境中,并没有学习到独立性,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恐惧承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