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
城市
产业
转型
研究
刘玉莹
责任编辑
中国
刘希玉
陈飞宇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向铮,刘希玉,陈飞宇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 ISBN 978-7-5331-9592-2 .煤 .向 刘 陈 .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山东 .F299.27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22324号主管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 版 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 189 号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098088网址:电子邮件:发 行 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 189 号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098071印 刷 者: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虎门镇陈黄村工业区石鼓岗邮编:523925 电话:(0769)85252189规格:16 开(184mm260mm)印张:7 字数:180 千版次:2018 年 7 月第 1 版 2018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定价:28.00 元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MEITAN ZIYUANXING CHENGSHI CHANYE ZHUANXING DE YANJIU责任编辑:光 奎 刘玉莹装帧设计:孙 佳作者简介向铮,男,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M i s s o u r i S t a t eU n i v e r s i t y)工商管理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与国际贸易 与德国安斯巴赫应用技术大学(A n s b a c hU n i v e r s i t yo fA p p l i e dS c i e n c e)联合培养 双学士。熟练掌握英语、德语两种语言。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 等C类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 我国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获得由求是杂志社主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红旗文摘 转载。2 0 1 6年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称号。刘希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MB A教育中心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山东省青联海外界别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荣誉学术委员,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陈飞宇,女,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 e w c a s-t l eU n i v e r s i t y)文学硕士,青岛大学文学学士。现供职于齐鲁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合作国际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 理论学刊 山东社会科学 等C类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前 言煤炭是1 8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能力的重要能源。当前,我国处于能源的战略转型期,正在经历深刻的生产消费变革,打造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尤为重要。“十三五”期间,受宏观环境“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程产能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和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阶段。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也步入了重工业化中后期和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山东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众多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已不见昔日辉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产业单一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战略性任务。本书共分7章,通过对山东省龙口、邹城、肥城、滕州、新泰等煤炭产区深入细致的调研,运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来对替代项目进行评价和优化选择,克服了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从经济发展、城市环境、社会层次、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如转型时机、产业导向、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等;经过数理分析和假设检验后,将研究结果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经历过转型的资源型城市进行了交叉对比和梳理,得出了无论是“先采后转”还是“高福利保障过渡”等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均不适合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直接照搬,因而探索中国特色、山东特色的转型之路是十分必要的。在厘清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本书从转型的方向、体制改革、成本、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差异化转型提升的路径,以保障产业转型顺利推进为目的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政策性建议。由于煤炭行业和城市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恳请读者和各界人士予以批评指正。向 铮2 0 1 8年7月0 0 1 目 录第1章 绪论0 0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0 0 11.2 研究思路与方法0 0 41.3 研究创新点0 0 6第2章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理研究0 0 82.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和分类0 0 82.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0 1 02.3 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概念和提升目标0 1 22.4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发展规律分析0 1 42.5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浅析0 1 7第3章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0 1 93.1 国外研究状况评述0 1 93.2 国内研究状况评述0 2 63.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中存在的提升空间0 2 8第4章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 3 04.1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0 3 04.2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0 3 74.3 指标项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分析0 4 34.4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综合评价0 5 54.5 转型灵活性评价结果综合分析0 6 4第5章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实证分析0 6 75.1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对比分析及竞争力提升主要矛盾的归纳分析0 6 75.2 关于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主要影响因子的假设检验0 6 90 0 2 5.3 研究方法0 7 15.4 实证分析0 7 45.5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0 7 65.6 本章小结与结果综合分析0 8 0第6章 结合数据结论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例进行分析和经验借鉴0 8 26.1 国内外典型转型实例经验总结0 8 26.2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对比分析0 9 26.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经验对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启示0 9 3第7章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竞争力系统性提升路径及策略0 9 57.1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0 9 57.2 将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旋律1 0 07.3 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1 0 27.4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1 0 4参考文献1 0 50 0 1 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问题和城市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相较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要晚,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兴起。根据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 0 1 32 0 2 0)的相关数据,我国共有2 6 2座资源型城市,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6 3座。由此可见,煤炭资源型城市属于我国资源型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承担了保障能源供给的职责,为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以及煤炭资源不可再生与可耗竭的特点,决定了任何煤矿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进入2 1世纪后,随着煤矿的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对煤炭资源采掘的难度增大,有的矿区出现了资源萎缩、枯竭甚至关停的情况。单一性的产业特点导致了部分煤炭资源型城市难以维持经济的增速,失去了昔日的繁荣。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对不足,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的7 0%左右,因此,煤炭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长期的非理性采掘和依赖性消耗,导致我国煤炭的可采储量锐减,现阶段我国人均煤炭占有量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这种萎缩枯竭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会在越来越多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出来,由此引发的资源采掘困难、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仅仅靠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难以解决。因此,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2 0 0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就已经指出:“积0 0 2 极稳妥地关停资源枯竭矿山,因地制宜地促进以资源采掘为主的城市和大矿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研究探索矿山开发的新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改革的深入,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具有紧迫性。在经过了长期的采掘后,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普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根据国内经济学界的初步界定,我国现存的6 3座煤炭资源型城市中,2/3的城市矿山进入“中老年期”,1/4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由于大部分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城市都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采掘,而其资源储量都是有限的,终归有枯竭的那一天,所以资源产业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发展,资源型城市也就不可能一直按照其固有模式发展下去,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要做出转型的选择,才能防止矿竭城衰。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又主要随煤矿建设而产生,大部分煤矿强调大规模、高强度的采掘,这种对生产的强调忽视了城市的系统性综合配套发展,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普遍较为严重,在发展的同时滋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加剧了转型的紧迫性。(2)产业结构急需调整。计划经济时期一厂一市的模式使许多矿业集团给所在城市及周边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先企业,后城市,由企业控制和带动城市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企业与城市之间极高的互相依赖性。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多为产业结构较单一的欠发达城市,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煤炭和初级加工品。很多城市功能甚至是以为矿山服务而“配套”产生的。以位于山东的部分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长期以来,煤炭行业贡献占城市财税收入的7 0%以上,对于资源型产业依赖严重。第二产业本身以低附加值、粗放型的采掘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超过5 0%;第一、三产业多数行使为传统煤矿采掘业配套和服务的职能,存在结构较为单一、经营粗放、布局分散的特点,经济活力较弱。对单一煤炭行业的依赖也导致了这些城市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极为脆弱,煤炭市场波动对城市的经济影响十分显著。与一般城市相比,煤炭资源型城市无论是产业还是人才结构都呈现出单一的特点,创新集聚能力弱,一旦出现结构性衰退,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能力严重不足。(3)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较为粗放,缺乏先期科学规划,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普遍承受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有些甚至危及居民的生存条件。煤矿采掘过程中容易造成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塌陷会直接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水土流失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等造成更加长期和严重的危害,城市的吸引力因此而大幅下滑,对招商引资的力度、高新技术型行业的入驻、旅游业及新型生态农业等行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从而影响城市功能的优化与转型。0 0 3 (4)社会的结构性变更矛盾凸显。由于煤炭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对于员工自身的学历和素质要求不高,在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发展也缺乏长期规划,当市场需求减弱或资源采掘殆尽时,会造成大量文化层次较低且技能单一的工人转岗困难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