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与评论_支文军著.pdf
下载文档

ID:2340411

大小:79.66MB

页数:38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媒体 评论 支文军著
本书是由同济大学支文军教授历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整理而成的专著。支文军教授主持并担任时代建筑杂志主编多年,特别是作为一位以学术期刊为媒介的建筑评论工作者,在建筑批评理论、中国当代建筑分析、当代建筑作品解读、媒体与传播等领域持续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评论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学理和逻辑上的遴选和归类,汇编成体验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方法与媒体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视野两本书,既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的学术取向,又能为读者提供多维视角下的宏观表述或微观剖析建筑的多种可能性。媒体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视野收录精选的 49 篇论文,主要选择作者以媒体视野在宏观和整体上对中国当代城市和建筑等相关论题进行学术研究和评析的文章,分“媒体批评”“当代中国”“全球上海”“地域国际”“事件传播”“期刊出版”六个篇章。上架建议:建筑评论定价:98.00 元支文军(1962年生于浙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杂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1983)和硕士(1986)毕业,香港大学(1996)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09)访问学者。支文军教授至今已指导、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余名,编著出版图书20余部,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20篇。自2001年以来,他主持和主编的学术期刊时代建筑通过对每期主题的精心策划和组稿,敏锐捕捉了中国当下城市与建筑面临的诸多急迫的学术和专业论题,促进了建筑学科发展和建筑文化传播。在他担任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期间(20112015),拓展了中国出版界以城市+建筑为专业轴心的学术出版事业。另外,支文军教授还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ZHI WENJU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51278342、51778426)媒体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视野MEDIA AND CRITICISMA VISION FOR ARCHITECTURAL RESEARCH 支文军 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PRESSZHI WENJUN媒体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视野【著】支文军 责任编辑 武蔚责任校对 徐春莲封面设计 完颖版式制作 杨勇出版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5622)经 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网络书店印 刷 上海安枫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787mm1092mm 1/16印 张 23.75字 数 593 000 版 次 2019年12月第1版 2019年12月第1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5608-8858-3定 价 98.00 元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媒体与评论:建筑研究的一种视野/支文军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12 ISBN 978-7-5608-8858-3.媒.支.建筑学-文集.TU-5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73269号序Foreword 003(支)文军常来家看望我和李德华先生,并且每次都会介绍他担任主编的时代建筑杂志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有时还会带来他认为很有创意的新刊给我们。每次听到他谈起这个期刊编辑团队既稳定又持续富有活力的工作状态,见到面前一期又一期精致的杂志,欣慰与赞叹总是油然而生。办好一本学术期刊有多么不易,所面临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有多少,作为时代建筑的首任主编,我很早就对这些深有感触。时代建筑 创建于1984年,当时我们对办刊都没有太多经验可言,一切从头开始。可以说,编辑团队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对学术期刊工作的一份情怀,对推动国内建筑界设计实践与学术发展的强大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克服各种困难,逐步积累经验才一步步成熟起来的。这种态度和精神持之以恒,从未动摇,坚持到今天,让国内、国际的建筑界看到了这份期刊如此振奋人心的成就。在时代建筑这几十年的成长轨迹中,文军的努力和贡献是极其重要的。1986 年,当他刚刚结束跟我就读的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学业后就留校任教,开始协助我做时代建筑的编辑工作。在与我共事的十多年里,我深入观察和了解到,文军是一个具有恒心和毅力要把一件有价值的事做到最好品质的人。在他逐步成长为主编之后,他有更多机会、更大平台施展自己的能力,为期刊发展构建更高目标。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当代中国城市和乡村都有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建筑创新实践的一片热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职业建筑师群体迅速成长,建筑创作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而且也看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和竞争的舞台。文军是一名敏感于国内外建筑发展趋向、善于把控期刊发展方向的专业媒体人。他领导的时代建筑在 20 年前就及时调整定位,专注于以国际视野聚焦“当代中国”,关注“中国命题”,并以每期主题组稿的方式与当代中国建筑深度互动,不仅充分发挥了期刊在学术话语组织和传播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使期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最新建筑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军还有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谦逊和他不同一般的亲和力,这也是他领导的这份期刊能够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年来,他主持的编辑团队汇集了一批热心于期刊事业的建筑学人,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都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很强的敬业精神,并且善于合作。通过协同办刊,编辑部不仅汇聚了众人的智慧,也促进了一批年轻学者的成长。我还了解到,文军虽然长期担任主编工作,甚至还出任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五年,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对国内外建筑发展的独立观察、理论研究和实践评论,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曾向我提起,要把自己多年的成果汇编成书,我觉得这很好,但当我真的看到文军即将出版的这套文集时,还是相当吃惊:分量这么重,涉及面如此宽,视角又这么广,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然,这让我再一次深切体会到,作为当下专业期刊的主编,不仅应该在编辑出版每期刊物、每本书上得心应手,更需要始终对行业动向、学科进程以及相关各个领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和批判性。作为他以前的老师,我真切地为文军这么多年的工作和成绩感到骄傲,感到心满意足。罗小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创刊主编(1984-2001)、编委会主任2019 年 9 月 9 日1期刊事业的有心人Aspi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Academic Journal0041读媒体与评论体验与评论On the Books of Media and Criticism&Experience and Criticism作为教师、建筑师、建筑批评家、建筑策展人,以及建筑杂志编辑和出版人,享有多项荣誉桂冠的支文军教授最在意的身份就是建筑出版人(或称“媒体人”)。由于他的多重身份,能够完好地将建筑理论、建筑史和建筑批评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是许多单纯从事建筑批评的学者做不到的。支文军教授即将出版的媒体与评论和体验与评论就是其作为媒体人的优秀成果,这套书将拓展中国建筑理论、建筑史和建筑批评的相关视野和研究领域。建筑批评所追求的是作品的内在生命力,通过文字融入建筑师的思想。由于建筑批评客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关联性,促成了今天建筑批评媒介的丰富多彩。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小说、散文、电影、绘画、摄影、音乐,甚至服饰都可以以某种方式成为或者表现为建筑批评,而媒体则以多种手段整合了这些批评媒介。建筑师和大众对当代建筑的认知与媒体的作用密不可分,建筑媒体已经成为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广作用。现代建筑媒体人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远超越单纯的报道,他们主动深入实践,策划项目,组织方案征集和设计竞赛奖项,策划并举办论坛、展览和讲座,普及建筑教育,出版著作等。在建筑媒体的推动下,建筑已经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建筑媒体。如果不计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前批评”时代,大致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建筑批评才从艺术批评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建立其学科理论。中国的建筑批评在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走向大众,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20 世纪80 年代,建筑师世界建筑新建筑时代建筑等 12 种建筑专业期刊相继创办,形成以专业院校中的师生、学者、研究人员为核心的建筑批评主体。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建筑媒体一路相伴,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媒体认知形象。当代中国建筑百花齐放,日益创新的繁荣景象是与媒体的贡献分不开的。建筑史上的每一种建筑思潮、每一次建筑革命都有建筑媒体的参与和推波助澜,建筑媒体推动了建筑批评的跨界和跨时空,同时,由于媒体的参与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批评媒介和批评方式,既用词语,也以形象来转译建筑,传播知识,让建筑批评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诚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互动既影响建筑师,影响建筑,也影响公众,在提高公众建筑审美的同时,提升建筑的整体水平”。与一般的建筑批评相比,建筑媒体更关注当下性。长期以来,支文军教授作为时代建筑的主编,以敏锐的专业眼光,探寻当代建筑的真谛,关注建筑动向,研究建筑新事物,考察中外建筑,访谈许多建筑师和学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在这些论文和专著中,他展望并论述城市、建筑和建筑师,论述建005筑展和艺术展,还论述媒体,不仅涉及中国的建筑和建筑师,还涉及世界建筑和国际建筑师。本书是支文军教授创作的与建筑批评有关的论文选集。建筑批评既是理论,也是实践,批评是联系思想与创作的纽带,也是联系感性和理性的媒介。建筑批评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需要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伟大的建筑师和平庸的建筑师之间的区别在于:伟大的建筑师也是伟大的批评家。如果设计只局限于形式和构图就不可能超凡脱俗,因而伟大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对他人作品和自己作品的批评能力,同时也需要接受他人的批评。爱尔兰诗人、戏剧家王尔德认为:“批评自身的确就是一门艺术。就像艺术创造暗含着批评才能的运用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媒体人也是艺术家。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2019 年 8 月 24 日0061关于建筑评论的一点儿认识About Architectural Criticism我办公室的大桌子上堆放着许多图纸,还有书和杂志,隔一段时间要整理一下,否则连看图和讨论的地方都没有了。说实在的,虽然书多,杂志更多,但往往有空儿的时候简单翻翻就上书架了,只有少数的会挑出来背回家去或带在出差的路上细细品读。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中,在手机文化的泛滥下,的确难以静下来阅读和思考。回想起 40 年前的大学时代,教材稀少,设计资料主要是老师们从有限的国外旧刊物上抄绘下来后制作的油印本。后来做研究生时,我们也学会泡在资料室里抄图、看书,孜孜不倦。记得那时候国内专业杂志只有建筑学报,纸张黑黄,图片模糊,印刷简陋,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建筑前辈们争先在上面发表文章,讨论学术,展示作品,透出一种久违的热情。之后,有了建筑师和世界建筑,前者以长篇的理论文章为主,后者以介绍国外建筑思潮为主,在行业内影响很大,我也是每期必买,每本必读,以期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专业视野,相信许多同龄人都是如此。随着后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进入了快行道,设计项目越来越多,建筑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专业杂志也多了起来,但翻翻看看,许多杂志可读性并不强,文章泛泛,作品也一般,与日渐涌入国内的许多国外大师作品集和精美的设计杂志没法比,所以有一阵儿大家有条件的都去买进口书和杂志,有一种“设计繁荣了,学术衰落了”的感觉。似乎就在这个时期,同济大学主办的时代建筑异军突起,发表了一批好作品和好文章,特别是在支文军教授出任主编后,招募了一批年轻的博士,形成了一支很有生气的建筑评论队伍,奠定了时代建筑的学术地位,令人刮目相看。我本人常常从时代建筑中了解国内实验建筑师群体的作品和学术导向,获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