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
客家方言
标准音
词典
张维耿
编著
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张维耿 编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张维耿编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4(客家方言调查与研究丛书)ISBN 978-7-218-13337-9 .客.张.客家话方言词典梅县.H176-6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9)第 006230 号KEJIA FANGYAN BIAOZHUNYIN CIDIAN客 家 方 言 标 准 音 词 典张维耿 编著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出 版 人:肖风华出版策划:钟 菱责任编辑:王 鹏 王红星特邀编辑:靳一凰装帧设计:张力平责任技编:吴彦斌印章篆刻:林清书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204 号 2 号楼(邮政编码:510300)电 话:(020)85716809(总编室)传 真:(020)85716872网 址:http:/印 刷:广东鹏腾宇文化创新有限公司开 本:787 mm 1092 mm 1/16印 张:25.5 字 数:443 千版 次:2020 年 4 月第 1 版印 次:2020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定 价:148.00 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5716849)联系调换。售书热线:(020)85716826目录序言庄初升(1)再版自序张维耿(3)凡例(5)音序索引(1)笔画索引(6)词典正文(1-322)附录一 梅县话拼音方案(323)附录二 客方言的标准音 梅县话(325)序言庄初升客家方言通行于我国的广东、江西、福建三省的广大地区,湖南、广西、海南、浙江、四川、重庆、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台湾、香港,总共 200 多个县市。其中,广东省客家方言的地理分布之广、使用人口之多位于全国之冠,这是一般人的观感,也是学术界的共识。此外,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印度等南亚国家,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和苏里南等南美国家也有相当部分的华人华侨使用客家方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内外使用客家方言的总人口超过 6000 万。客家方言内部的语言差异颇为显著,不同地区的客家方言有的可以通话,有的则不能通话。一般认为,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可能因为它作为早期的府城话获得了较高的权威性,而且语言系统中“怪异”的成分较少,所以其他地区的客家人相对比较容易听得懂。明末清初以来,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嘉应州客家方言随着客家移民播迁到国内多个省区以及境外多个国家,在客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台湾的“四县客”是台湾最重要的一类客家方言,一直到今天还与梅县话大同小异。印尼也有不少来自梅县一带的客家方言,1912 年荷兰汉学家范德斯达特的 客家词典 记录了早期传播到印尼的梅县腔客家方言的大量词汇。远在非洲的毛里求斯,那里华人华侨所说的汉语也主要是梅县话。有关梅县话在海内外的传播,这类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客家方言频道就以梅县话作为标准音进行播音,一直持续到现在,由此可见梅县话在海内外客家社会中的影响非常巨大。其实,梅县话内部也有“上水话”和“下水话”的差别,梅城以上至畲坑是为“上水话”,古歌豪韵今读有别,豪韵与北京话一样都读为 au;丙村至松口是为“下水话”,古歌豪韵今读不分,一般都读为。张维耿教授编著 客方言标1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 准音词典,乃是取材于自己的母语 梅城东郊的梅县话(属于上水话),称之为“标准音”自然没有问题。张维耿教授于 20 世纪 50 年代负笈中山大学中文系,1960 年春提前毕业留校任教。改革开放以后,张教授积极推动中山大学乃至广东省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可谓桃李遍天下。繁忙的教学之余,张教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和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尤其对其母语梅县话的研究非常深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在中山大学任教 14 年,曾得到张教授许多的教益,他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老骥伏枥的敬业精神和温文尔雅的长者风度,都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2012 年 11 月,张教授的 客方言标准音词典 出版,当月我便收到了他亲笔题签的赠书。这几年来,这本词典成了我从事客家方言调查研究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因为经常翻阅,它现在已经显得有些破烂了。2016 年前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 世界客家文库启动,我忝列为学术委员会委员。我有感于 客方言标准音词典 之于客家方言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就向编辑部主任钟菱女士积极推荐重版该词典,并建议附加方言词目和例句的音频,使之成为一部有声词典。钟菱女士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领导高瞻远瞩,很快制定了重版该词典的计划,并在我的引荐下与张维耿教授取得了联系并达成了共识。张教授接到任务后立刻忘我地投入工作,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我在中山大学指导的博士生蔡芳以及 2014 级本科生吴若凡、汤畅、曾钶锜、李水珍曾经协助张教授录音和剪辑音频,付出了不少劳动,也获得了许多新知。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 很快就要出版了,实在可喜可贺!在客家学业已成为显学,以及语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观念日益深得人心的今天,这部词典以崭新的面貌重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承蒙张维耿教授的美意,该词典列入我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14ZDB103)”的前期成果,我要特别向张教授致以诚挚的谢忱!是为序。2019 年 11 月 6 日于浙江大学2再版自序张维耿笔者编著的 客方言标准音词典 于 2012 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分送多册给国内外学者和亲友。有些在国外的亲友与我谈到,他们回到梅县老家,发觉当地亲朋说的梅县话已经起了变化,与他们当年说的梅县话不太一样了。他们建议我将所编的词典制成录音词典,作为一种史料保留下来。梅州市张氏宗亲联谊会负责人也曾与我联系过,拟将我这册词典进行录音送海外宗亲,而因技术所限未能如愿。2016 年,中山大学庄初升教授告诉我,广东人民出版社在筹划出版 世界客家文库,拟推荐我编著的 客方言标准音词典 制作有声词典,列入其中的子项目。后来客家文库负责人钟菱女士和编辑李钦前来中大中文系与我们商议,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余颂辉教授将词典电子版转换成语言资源摄录软件,由我本人用梅县话录音。对我来说,为词典录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若要求高质量的录音,需到专门的录音室去录制,经费上会有困难。我家里有一套新购的录音设备,是用来录制歌曲的,只好拿来权充词典录音之用了。最初一两个月因设备没有调好,录音质量不合要求,全部报废,只好删去重来。词典录音只能在晚上9 时后的安静环境下进行,一有飞机飞过或汽车开过,就会出现杂音,经常得重录,因而进展很慢。我想,作为一位曾长期在梅县生活和工作的语言工作者,应该也有责任为 20世纪 40 年代前后的客方言标准音留下一份可贵的历史音料,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好。于是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夙夜不懈,才把词典的录音工作大致完成。然而受设备条件所限,有 100 多个词条没有录制成功。庄初升教授获悉后,先后请了他的学生蔡芳和吴若凡等在课余时间用电脑帮忙录制并裁切好。后来我将所有录音重听了三遍,发现录音质量不佳及有错漏之处近 200 条,学生又3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 用寒假帮我逐一修补好。此后我还下载了音频处理软件,对 50 多条不够满意的录音做了技术上的处理。终于在 2018 年 3 月将词典的录音全部完成并送至出版社。有关词典文本和录音的后续工作,王红星和靳一凰编辑做了很多工作。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标准音。本词典的全部词条和例句,均以梅城话(即今梅州市梅江区中心所说的话)为标准,词典的名称改用 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在录音和校对过程中,发现原词典的某些错漏之处,均做了修正。将 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 制作成带录音的图书出版,可说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尝试。有学者提到,若是能制成数字系统,就更能体现当代新科技的发展。最近获悉,广东人民出版社一直在筹划开发客家方言语料库,将所有客家方言的音频资料都放进语料库去,这样就能补此不足,做到与时俱进了。2019 年 6 月 13 日于康乐园4凡例一、本词典共近 5000 条词语,主要是 20 世纪 30 年代至该世纪末的梅县话日常口头用语,包括一部分习用语、俗语、歇后语和谚语。凡词形与普通话不同或词形与普通话相同但词义上有差异的方言词语,均收入本词典;词形与词义相同,仅读音不同者,一般不收入,但酌收少量保留古读或白读的词语,如“飞”“知”“中”“分”等。二、词目的汉字大部分使用通行的字体。客方言中有音无字的词语,采用了一些民间习用的方言字,如“噍”(嚼)、“”(母)、“屙”(排泄)、“”(挑)、“”(躲藏)、“样般”(怎么)等,还造了少数形声字,如“”(我)、“”(你)、“”(麻风)、“”(焦糊)、“”(挣脱)、“”(分娩)等。有的词语在梅县话分拆为两个不同的读音,在用例中采用民间通用的俗字。为避免造字过多,有些词语用同音字或音近字替代,如“绵”(熟烂)、“啱嚵”(唠叨)、“邌”(疲乏)、“掹”(蒙盖)、“心臼”(媳妇)等。实在难以造字或找到同音字的则用“”替代。三、词目以原梅县城区话语音为标准进行注音,依字拼注,不分词连写。声调则在梅县话拼音方案注音和国际音标注音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标注调号和调值。如车(阴平)ca1 tsa44,茶(阳平)ca2 tsa11,扯(上声)ca3tsa31,杈(去声)ca4tsa52,擦(阴入)cad5tsat1,撤(阳入)cad6tsat5。四、词目按梅县话拼音方案注音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词目的汉字及梅县话拼音方案注音用小四号加粗排印,其余为五号宋体。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注音。其后是词目释义。举例用客家话口语,圆括号内是普通话对应译文。五、同一词目有不同读音者,用“/”号相隔。如几时 gi3si2ki31s11/gid5si2kit1s11。六、词目第一个音节有同音字者依笔画自少而多排列;词目第一个音节字形和读音相同而第二个音节为同音字者,第二个字依笔画自少而多排列;余此类推。5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 七、字形和读音相同,词类不同或词义差别大者,用词目汉字下标数字加以区分,如“正1 端正”,“正2 完好”,“正3 刚刚”。八、同一词目有几个义项者,用等标示。如“欢喜 喜欢;高兴”。九、同一义项有几个用例者,用“/”号相隔。如“着 对:头先讲个话 么(我刚才说的话对吗)/头先讲倒唔 (你刚才说得不对)。”十、完全同义的词目,依音序排列在前者予以释义,排列在后者注明与上面某一词目同。如“等人 我们”,“兜人 与等人同”。十一、谚语、歇后语和大部分俗语一般只予释义,说明其含义或使用场合,不举客家话用例。十二、含低级、庸俗义的词目只释义,不举用例。6 词典正文AAa阿 a1a44 用于姓氏、排行、小名的前面,表示称呼,常与“古”(指男性)、“妹”(指女性)、“欸”配合使用,如:张(老张)二古(小二子)芳妹(芳妹子)三欸(小三);用于姓氏、排行、小名的前 面,再 带 上“叔”“伯”“哥”“姊”等,表示尊称,如:张伯(张伯)标叔(标叔)三哥(三哥)珍姊(珍姐)。阿爸 a1ba1a44pa44 爸爸:去印尼做先理去欸(我爸爸到印尼做生意去了)。阿伯 a1bag5a44pak1 父亲的哥哥:大阿爸三岁(我伯父比爸爸大三岁);一般对比自己父亲大的男人的尊称:,去东山中学坐几路车(大伯,到东山中学坐几号车)。阿旦欸 a1dan43a44tan5231 特指花旦、青衣一类戏曲角色;形容穿着时髦的姑娘:佢打扮得咹靓,同个 一样(他打扮得那么漂亮,跟花旦一个样)。阿狗 a1gu3a44ku31 旧时对自己年幼的儿子的贱称。阿哥 a1go1a44k44 哥哥:嗨广州读大学(我哥哥在广州上大学)。阿哥欸 a1go13a44k4431 长者对一般年青男人的面称:,请问奈条係元城路(老弟,请问哪条是元城路)。阿姑 a1gu1a44ku44 父辈的姐妹:嗨公路局做事(我姑姑在公路局工作)。阿公 a1gung1a44ku44 祖父:教认字(爷爷教我认字)。阿姊 a1ji3a44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