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句法与信息结构界面的优选论分析
英文版_郑继正
句法
信息
结构
界面
优选
分析
英文
郑继正
书 书 书书 书 书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基于优选论句法(O T-Syn t a x)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句法和信息结构的约束条件,论述了英汉句法和信息结构的互动界面,从优选论的角度来探索英汉句法生成的规律。本书主要内容涵盖英汉句子信息结构的研究综述及其约束条件的建立、优选论句法研究综述及其约束条件的建立、优选论句法分析等,涉及汉英主语条件、名词移位(N P-m o v e m e n t)、话题化、悬垂话题(d a ngl i ngt opi c)、宾语移位(o bje c t s h i f t)和疑问词移位(w h-m o v e m e n t)等各种重要句式。本书创新地运用优选论句法的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对英汉不同句式的生成进行了的理论探索,以剖析英汉语言的生成规律。本书适合语言研究学者、英汉语言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计算机语言研究人员和广大英汉语言爱好者。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句法与信息结构界面的优选论分析:英文/郑继正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1 9I S B N9 7 8 7 3 1 3 2 2 6 8 8 4.句.郑.句法 研究 英文.H 0 4 3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9)第2 8 1 4 5 5号句法与信息结构界面的优选论分析(英文版)J U F AY UX I N X I J I E G O UJ I E M I A ND EY O U X U A N L U NF E N X I(Y I N GW E N B A N)著 者:郑继正 出版发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地 址:上海市番禺路9 5 1号邮政编码:2 0 0 0 3 0电 话:0 2 1 6 4 0 7 1 2 0 8印 制: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7 1 0 mm 1 0 0 0 mm 1/1 6印 张:1 9.7 5字 数:3 2 8千字版 次:2 0 1 9年1 2月第1版印 次:2 0 1 9年1 2月第1次印刷书 号:I S B N9 7 8 7 3 1 3 2 2 6 8 8 4定 价:9 0.0 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告读者:如发现本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质量科联系联系电话:0 2 5 8 3 6 5 7 3 0 9书 书 书前 言人类进入2 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领域,人类的技术创新高歌猛进,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成果,包括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领域,人类的研究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如何让机器人能说“人”话,或者说机器的自然语言处理仍无法完美地实现,也许“语言”是人工智能科学家要攻克的最后堡垒。语言对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而语言对我们来说许多方面却始终还是个谜。从古至今,人类对语言的探究一直孜孜不倦,众多哲学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投身其中,想揭开语言神秘的面纱。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来描述语言,解释语言生成的规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学者乔姆斯基在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将语言视为一个自足的系统,在约束条件下,通过句法的转换规则生成句子。虽然在2 0世纪末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发展为最简方案理论,但其核心思想并未改变,短语结构的合法移动和限制条件仍然是句子结构的生成基础。2 0世纪9 0年代,美国学者G r i m s h a w首先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利用音系学中优选论(Opt i m a l i tyT h e o ry,O T)的分析框架,对句子的生成进行了优选论分析,取得了较好的解释效果,从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纷纷加入该研究领域,构建了优选论句法理论基础。本书基于优选论句法的理论框架,将语言视为一个多层构造的复杂系统,认为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揭开各个界面的互动规律。在优选论的框架下,本书通过建立句法和信息结构的约束条件来探讨句法和信息结构的互动界面。本书的分析主要基于句法成分的排序,不涉及音系、形态和词汇的语义实现方式。本书采用标准O T句法的假设,认为语言输出的表层结构受制于普遍语0 0 2 A nO T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I n t e r f a c eB e t w e e nS y n t a x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法(UG)的窄式X 理论,所以,不涉及C P和I P范畴以外的功能词组范畴。与标准O T句法理论不同的是,本书在输入系统的赋值上,采用词汇函项语法(L F G)的框架,在输入系统中纳入语法功能和信息结构的赋值。本书认为信息结构属语言系统的一个独立层面,与句法、语义和语法功能等结构一起共同参与竞争,生成最优的表层形式。根据C h o i(1 9 9 6)提出的信息结构系统,本书认为依据不同的句法表现,信息结构应包含话题(t opi c)、尾部(t a i l)、对比焦点(c o n t r a s t i v e f o c u s)和信息焦点(pr e s e n t a t i o n a l f o c u s)。话题以认知的方式定义为知识库中的链接和参照点,在句法结构中通常嫁接于最高投射的左侧或右侧。焦点被认为是表达形式中最具信息值且带有重音的句法成分,可位于动词词组V P的左右侧,不同的语言对此有不同的参数选择。同时,本书认为对比焦点常比信息焦点更易于移位。根据对信息结构成分的排序分析,本书建立了一个单独层面的信息配置结构(I S-c o n f igu r a t i o n),并认为其是句法结构所需匹配的语言系统层面之一。本书主要从汉英的主语条件、名词移位(N P-m o v e m e n t)、话题化、悬垂话题(d a ngl i ngt opi c)、宾语前置和疑问词移位(w h-m o v e m e n t)等方面,以O T的形式分析信息结构和句法的界面。英语中,主语不可或缺的条件表明OB-SP E C的约束条件支配ID E N T-IO的约束条件。而汉语中该两个约束条件的排序刚好相反,从而禁止其他词项在句法生成过程中的插入,以填补空缺的主语句法成分。本书假定在汉语中OB-SP E C的约束条件位于层级体系的底部,从而使汉语出现主语脱落的现象。通过对汉英存现句和倒装句的分析,本书认为在汉英中AL I G N-PR E S-FO C U S的约束条件支配SP E C-LE F T,AL I G N-SU B J E C T和OB-SP E C的约束条件,从而使句子中的信息焦点成分向右侧移位,包括潜在的主语成分。汉英的话题结构表明AL I G N-TO P I C约束条件在体系中高于AL I G N-PR E S-FO C U S,从而使焦点成分也可话题化,出现在最高投射的左侧。但在英语中,AL I G N-TO P I C约束条件受限于SU B J A C E N C Y和PR O J-PR I N的约束条件,从而使英语中的话题化必须符合邻接条件。相比之下,汉语的话题化无须满足SU B J A C E N C Y和PR O J-PR I N的约束条件。本书认为该两个句法约束条件在汉语中同样位于体系结构的底部,从而使汉语中出现违背孤岛条件的话题以及话题出现在多层包孕的分句中。但汉语的话题化必须符合ID A的语义约束条件和LI R的语法约束条件,以确保句法结构能在逻辑形式(L F)中被成功释义。本书认为UG的格核查理论(c a s e-c h e c k i ngt h e o ry)未能充分解释名词移前 言 0 0 3 位现象,尤其当带有主格形式的名词无法出现在主语位置时,格核查理论未能给出满意答案。因此本书提出结合AL I G N-PR E S-FO C U S的信息约束条件来考察名词移位现象。由于该约束条件在体系中支配CA S E的句法约束条件,从而阻止主格形式的名词移至主语位置,空缺主语位置只能由无语义的填充词(e xpl e t i v e)来弥补。同时本书认为在汉语中CA S E的句法约束条件也位于体系的末端,在表层形式汉语无须进行格核查。在英语中疑问词的移位主要受OP-SP E C句法约束条件的限制,本书认为该约束条件在体系中高于AL I G N-PR E S-FO C U S,与AL I G N-TO P I C并列。汉语中,OP-SP E C句法约束条件也位于体系的下方,但OB-HE A D和ID E N T-IO的句法约束条件共同阻止了汉语的疑问词出现在Spe c C P的位置,从而使汉语出现疑问词不移位的现象。优选论句法的理论研究目前在国外吸引了众多的学者,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由于该理论较为复杂,涉及语言学多种理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理论的普及度。相比国外的语言学界,国内语言学界对优选论句法的研究更是不足。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优选论句法的研究,也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该领域的研究队伍。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同意出版本专著,也感谢臧燕阳老师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基安教授,对我在就读博士期间所给予的细心指导和照顾。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J e r o e nv a nd eW e ije r教授对我在优选论领域研究的启发、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感谢上海海关学院对我的学术研究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包容、鼓励和陪伴给了我随时能停靠的港湾和不断前行的动力。由于我学术水平有限,书中的观点难免有些偏颇或错误之处,请各位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书 书 书AbbreviationsA D J A dje c t i v eA DVA d v e r b i a lAgr PAgr e e m e n tP h r a s eA PA dje c t i v eP h r a s eA VM sA t t r i b u t eV a l u eM a t r i c e sC DC o mm u n i c a t i v eDyn a m i s mC OM P LC o mpl e m e n tC PC o mpl e m e n t i z e rP h r a s eD PD e t e r m i n e rP h r a s eE v a lE v a l u a t o rF EMF e m i n i n eF i n PF i n i t e n e s sP h r a s eF o c PF o c u sP h r a s eF o r c e PF o r c eP h r a s eG E N DG e n d e rG e nG e n e r a t o rG P S GG e n e r a l i z e dP h r a s eS t r u c t u r eG r a mm a rH P S GH e a dD r i v e nP h r a s eS t r u c t u r eG r a mm a rI PI n f i n i t i v eP h r a s eI S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L F GL e x i c a lF u n c t i o nG r a mm a rL FL ogi c a lF o r mL S CL aye r e d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C l a u s e0 0 2 A nO T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I n t e r f a c eB e t w e e nS y n t a x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MA S CM a s c u l i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