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动视角_宋文君主编.pdf
下载文档

ID:2339476

大小:124.47MB

页数:23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联动 视角 君主
书书书!#$!%!&!(!)!*+,-.!/012!34!5!6!#$%&!#(!789:!;?ABCD!#EF78$GHIJKLMNDBO8PQ%RSTUV&W1XY#$TZ!K_(%&()!*+,-.(/./0 1-&/0-&/2!)7)!#)W)!$)IJKLM/LKPQ/1V!%)3 1 4 5 0 4!Ia_bcde!#fghi*%&(+j&1 (2kdl!)*+,#-./0123456!#!#$%&()*+,-./$01%23456!W1X#!$!K_%!&!TZmnopqnr%2k*1&1 0+!(!K_)!*!*+,-.(/./0 1-&/0-&/2+!,!stuv3wx-./0!.&6 67%2&6 6+!1!2)%02!3!2.yi$!4!%&(zj_+!4!%&(zj|3w5!6!2-)&!$789:7;A?bd(?b?O?7?,?!*&%(+(0 2&(2&(&*&%(+(0 2&1.&*&%(+(0 2&(&%4!?#?!1&1 0bcd?3?ND?S(?_?,?!8 9 9:!#;):?2”的协同教育质量效益,是“双边联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协同理论作为本研究理论分析的主体机制,为实现双边合作共赢的协同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三)参与式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双边联动”模式构建参与式发展理论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其主要的途径是指个体或群体全面地参与到活动或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其核心本质就是赋权。“个体主动是指参与式发展中个体有更多的主体性及主动性,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个体假如没有赋权一说,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不起作用的。”9参与式发展强调多元化的主体发展,参与主体应该参与整个行动过程。对于参与其中的个体以及群体,在互动中给予一定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参与度较低的群体。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启示,“双边联动”在行动中应赋予中小学校介入教育质量活动策划的权利,让个人或群体都全面参与到活动的设计、规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这有利于活动的创新和有效开展,形成深受中小学校欢迎的联合教研行动。四、“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构建(一)“双边联动”模式意蕴所谓“双边”即两方,或者两个主体,本研究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所搭建的互动共同体。“双边联动”从字面上来解释,即由两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本研究的“双边联动”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的,以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交互联动、双赢互惠、和谐共生,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的联合行动。一方面,区域教师研训机构通过优势功能的带动和渗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中小学校8联动视角:重释专业引领者的力量 “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集相应职能的发挥,达到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基层中小学校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的工作提供有关提高教育质量诉求的各种反馈,促使研训机构的职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为基层学校服务。(二)“双边联动”模式的指导思想“双边联动”的根本目的是联动主体双方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互助共进、螺旋式上升发展,最终促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构建一个行动模式可以理清内部要素之间的整体关联性,起到有实践操作、有顶层指导的作用,因此,围绕本研究的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构建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构建“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责任感的个体联合,或称之为教育者共同主体形态。”1 0基于此,教育共同体应包含三个关键点:共同目标、多主体联合、关系模式。具体而言即要求成员共同参与,基于各自的关联,融合各方力量,在一定制度的规范下建立有效的关系模式,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开展“双边联动”的过程中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联合行动正是建立在双方结成“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首先应遵循“教育共同体”原则,明确联动的双主体和共同的联动目标,理清双方的关联,促进“双边联动”的有效运行。2.遵从“目标导向”目标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而言都具有激励作用,在众多的激励理论中,不论是弗鲁姆(V i c t o rH.V r o o m)的期望理论,还是洛克(L o c k e,E.A)的目标设置理论都将目标视为影响人的行为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本研究的“双边联动”是一个行动研究,行动的最终目标设定为“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即通过“双边联动”的实践,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基层中小学校实现互助共进,在区域层面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进而达到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目的。这一顶层目标的确定为整个双边联动的行动研究指明了方向,顶层目标的定位和导向是前提,随之而来是对目标细化与落实。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双边联动”并非是将传统的关系推翻,而是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应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其模式各要素的选择、9一、理论探索运行都应围绕目标展开,总而言之,模式的构建需掌控住“双边联动”的正确航向。3.促成“交互发展”“交互”一词较多地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也较为常见,主要研究在互联网平台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当然,交互的本意可理解为互动,尤其强调双向的互动。在社会学领域中,有专家认为互动即人际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互相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1 1本研究的“双边联动”强调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人际互动”。无论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还是中小学校、教师研训机构,在其追求发展的进程中,交流与互动不仅可以扩展思路,而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在“双边联动”中的交互是多维度的,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研员、教研组与教研组的交互、学校与学校的交互、学校与个体的交互、教研组与个体的交互等等。因此,“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构建还应遵循“交互发展”原则,创建交互情景,指导交互行为,更好地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三)逻辑分析与要素选择基于前面对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应然职责的分析,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基层中小学校,而中小学校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为核心职责,因此,本研究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这是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边联动”是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双边”指向行动的两个主体,即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联动”指向行动主体,选择行动媒介,提炼行动路径。按照行动的流程性以及系统的内在逻辑,“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在明确了目标与主体之后,首先应理清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和中小学校之间的关系,基于教师区域研训机构的教研、科研、培训三大优势职能以及中小学校的核心职能,提炼出开展“双边联动”的媒介和路径,这是“双边联动”的核心内容。而如何将这一核心内容在实践中运行起来,需要设计“双边联动”具体的运行方式,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机制。除此之外,“双边联动”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需要对“双边联动”进行评价,实施前的评价可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可及时提供信息反馈,进行调控;实施完成后的评价可得出结论,提炼成果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因此,以整体推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区域教师研训01联动视角:重释专业引领者的力量 “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集机构职能为前提,以联动教研、联动科研、联动培训为抓手,以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互助共进,交互发展为核心,是构建“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模式的基本思路。基于这样的逻辑,“双边联动”的行动模式应包含六大基本要素,即联动目标、联动主体、联动载体、联动路径、联动机制、联动评价。(四)模式构建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围绕联动目标、联动主体、联动载体、联动路径、联动机制、联动评价六大基本要素,细化各要素包含的内容,构建出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构建出“双边联动”行动模式图,如图2所示。图2 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双边联动”行动模式1.联动目标是“双边联动”开展的目的,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最终目标。通过加强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的联合行动,建立以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为联动主体的合作团体,形成发挥各自优势的良性联动机制,在联动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促使区域教师研训机构改进工作,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高指导和服务能力,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局面,从整体上提高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2.联动主体是“双边联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具体是指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本研究将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联动共同体,使研训员与基层中小学教师主动地参与“联动”,共同针对中小学提升教育质量的诉求以及区域教师研训机构发展现状开展“双边联11一、理论探索动”,改变研训员与中小学教师的被动式的交流与合作,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互动不畅的现实状况。3.联动载体是开展“双边联动”的媒介,具体围绕“三课”即课堂、课程、课题展开。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课堂环境营造、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情感表达,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等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课堂理念;课程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的课程观、课程领导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等都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课题能促使教师进行专业钻研,引发教师自主反思并开展课堂实践,引导教师形成互助团队等,可以说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三课”基本涵盖了教师研训机构与一线教师关联的所有核心要素。4.联动路径是开展“双边联动”的实施路线和核心内容,具体是指联动教研模块、联动科研模块、联动培训模块。“联动教研”模块重点聚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学科课程与教学为基础,开展的具体路径主要是教研活动、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联动教研”所针对的教研活动是一种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若干学校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多校教师组建而成的团队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研究现场的教研实践活动。通过多种联动方式将教师研训机构教研员、基层中小学校以及学科教师联系起来,共同打造区域内共建共享、互助共进的教研新模式;“联动教研”所针对的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师研训机构教研员与学校学科教师共同构成课程资源开发、选用和管理的双主体,针对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通过协商共同制定课程开发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资源,通过不断创新和有效管理,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构成区域内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库,并使其充分发挥效能;“联动教研”所针对的课题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教研员与教师、教研员与教研员之间的深度对话、思维碰撞,共同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路径。“联动科研”模块重点聚焦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以课题为依托,具体围绕课题研究、科研指导、科研管理、成果推广四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围绕中小学科研课题产生的主客体关系,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探究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课题研究的联动方式;科研指导以课题为载体,根据指导主体、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解决区域科研存在的问题;科研管理重点探讨教育科研人员在中小学校课题准备、课题实施、课题结题的全过程中,通过分阶段、分层级、分类别、分阶段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成果推广聚焦21联动视角:重释专业引领者的力量 “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集学校的优秀研究成果,加强推广宣传,提高辐射效应,联合具有共同特色的学校组建团队,搭建成果共享的推广平台。“联动培训”模块重点聚焦“区校一体联动培训”体系建设,以资源、项目、机制三个要素为支撑点,开展培训团队建设、培训基地建设、培训资源建设。以资源奠定培训的基础,以项目促进资源的再生和有效利用,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行。通过各种方式发动学校教师参与到培训课程、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