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海
油气
勘探
若干
地质
问题
认识
探讨
_14539436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南黄海陆相中一新生界和海相中一古生界油气资源的调查评价。针对海相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开展勘探技术创新攻关研究和试验,形成了地球物理勘探与钻探的多项关键技术系列。首次在南黄海获得中部降起及北部拗陷中一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有效反射,并首次在南黄海中部隆起西部,以全取心钻进揭示了多套中一古生代海相地层,解决了中部隆起长期悬而未决的前新生代地层属性问题,揭示多层良好油气显示和多套中等一好的中一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地质与油气地质研究明确了南黄海处于下扬子块体主体部位,初步厘定了中一古生界海相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了生烃潜力、探讨了可能的成藏模式,开创了南黄海油气调查评价的新篇章。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气地质研究最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南黄海油气勘查方面的新发现、新认识与新成果,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论著,内容新颖,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归纳总结简明扼要,对指导南黄海下一步中一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查、实现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二次创业的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从事海洋复杂构造与海相油气资源战略性调查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南黄海油气勘探若干地质问题认识和探讨:南黄海中一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新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张训华等著.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ISBN978-7-03-055282-2L南张.南黄海-古生代-海相生油-油气勘探研究V.P618.130.20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74177号责任编辑:孟美岑韩鹏李静/责任校对:张小霞责任印制:肖兴/封面设计:北京图阅盛世麻举出旅鞋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中围科学院印制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17年11月第一版开本:88911941/162017年1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301/2字数:965000定价:368.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序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净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t,2015年达3.28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石油安全,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的油气资源丰富,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765亿:和35万亿m3,目前油气的探明程度分别为34%和14%,分别处于勘探的中期和早期阶段,其中约61%的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集中在中一古生代地层中,而这一层位探明程度更低。因此,在继续寻找陆相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的同时,勘探和扩大前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甚至元古代)海相沉积发育区的油气资源领域,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是时代赋予石油人的历史使命。南黄海盆地是一个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叠合盆地,最大沉积层厚逾万米,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历经50余年勘探,仅在拗陷内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层中获得少量油气发现,究其原因,除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忽视了隆(凸)起区中-古生界可能的生油气层位,重视找油,忽视找气。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之上,叠加发育了晚元古一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早一中中生代内陆俯冲和类前陆盆地、晚中生代一新生代拉张断陷-断拗盆地,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原来的沉积盆地及沉积体遭受挤压、改造、变形,形成形态多样的复杂地质体,加之不同类型盆地的互相叠加,发育多套生烃与储集层系,多次生烃与多期油气运移聚集造成油气分布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地质认识上的困难和勘探的难度。创新勘探思路和手段,加强针对性的勘探技术攻关和地质与物化探综合研究,是南黄海盆地石油勘探的重大课题。资源潜力不确定和勘探风险高是一直贯穿其中的难题,对复杂地质体的油气勘探是一个认识逐步积累和深化的过程,对海相中一古生界油气资源的认识,需转变思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创新勘探理论,特别是应坚持不懈创新勘探技术方法。实践证明,每一次勘探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和突破,都会带来新领域、新层位、新区域的油气新发现。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南黄海陆相中一新生界和海相中一古生界油气资源的调查评价,立足于隆(凸)起新区、中一古生界海相新层位,开展了针对性的油气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攻关研究和试验。通过20余年不解的调查与探索研究,对南黄海前新生界深部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通过大陆架科学钻探,首次在南黄海中部隆起西部揭示了中一古生代海相地层,解决了中部隆起长期悬而未决的前新生代地层属性问题,钻遇了多层良好油气显示和多套中等一好的中一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开创了南黄海油气调查评价的新篇章。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南黄海油气战略调查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气地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论著。该书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对指导南黄海下一步中一古生界油气勘查、实现油气资源勘探的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长期从事油气藏地质研究的石油工作者,对南黄海油气勘探若干地质问题认识和探讨一南黄海中一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新进展与面临的挑战一书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南黄海地区油气调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慰,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发展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为国家石油公司和油气战略调查系统广大科技及生产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9月13日前言南黄海油气勘探目前有两个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针对中一新生界和中一古生界叠合的复杂地质体,需创新勘探思路,加强针对性的勘探技术攻关,获得反映地下深部地层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性的有效信息,为地质解释、钻探井部署提供高精度资料:二是陆相中一新生代和海相中一古生代叠合盆地资源前景,尤其是海相中一古生界分布、生烃、储层、成藏地质条件与油气战略接替区等问题针对上述两个难点问题,近20年来,在国家科技攻关和有关海洋专项及战略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南黄海海域开展了大量的综合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积累了大量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特别是从2005年在南黄海开展了新一轮的油气地质调查以来,经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攻克了诸多方法技术难关,形成了地球物理勘探与钻探的多项关键技术系列应用上述技术系列和方法,不仅首次在南黄海获得中部隆起及北部拗陷中一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有效反射,并首次在约3万km2的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全取心钻入前新生界,在629.02843.4m井段钻遇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证实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发育多套中一古生代海相层,明确了南黄海是下扬子的主体,并在下三叠统青龙灰岩裂隙中见到原油渗出,在古生界多个层段见油气显示。钻井与地震综合解释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南黄海盆地北部拗陷发育巨厚的陆相中生界和海相中一古生界、中部隆起和南部拗陷发育广泛的海相中一古生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这些勘探技术方法和科技成果在南黄海油气调查中的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推动了南黄海海相中一古生界油气调查评价的进展,在海域复杂构造区油气调查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前述综合海洋地质调查评价,积累大量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基础上,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地球物理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前沿、中国海上油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探索性科研论文。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研究与试验应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应用研究、盆地区域地质、结构与形成演化、基本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远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每位作者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进行分析总结,为南黄海地区的油气调查提出了诸多技术方法理论与实践建议。油气调查与勘探是探索性极强和极富实践性的工作,许多专家提出建议,希望能从勘探历史回顾、油气地质特点与勘探难点、勘探技术方法攻关试验、适应性与应用效果等方面,从勘探实践出发,经过深入的思考,将勘探实践中的认识、问题及对策等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为南黄海地区的油气调查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失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油气地质调查实践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期促进南黄海油气勘查和发现。上述两个问题是本书编写的初衷。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地球化学探测与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盆地地质结构与形成机制和演化、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等方面,为南黄海的油气调查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和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资料。全书共分为9章,分别由不同的作者编写,由张训华、肖国林、吴志强、李双林统稿,并由莫杰进行最终通稿编排电子版第一章绪论,由张训华、吴志强、肖国林编写。首先介绍了南黄海油气勘探历史,指出深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反射剖面品质较差、勘探技术方法针对性不强、适应性差,是困扰南黄海海相中一古生界油气调查的主要技术难点:概述了针对海相中一古生界的国家战略性油气调查阶段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第二章区域地质与构造演化沿革,由肖国林、郭兴伟、侯方辉、杨金玉编写。首先概述了南黄海及邻区大地构造背景,区域重、磁场特征,中一古生代盆地边界与地质属性、区域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古生